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3825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加热器、一效蒸发器、二效蒸发器、三效蒸发器、集水器、冷凝器和海水泵,其中一效蒸发器采用第一板式换热器,二效蒸发器和三效蒸发器采用第二板式换热器。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利用板式换热器代替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中两种介质逆向流动,加上换热效率高,可以很经济的做到1℃左右的端温差,此时不需要板片长度很长,相对于管式换热器可以有效减小换热器的体积,从而减小海水淡化多效蒸发系统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淡化
,特别涉及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海水淡化多效蒸发系统中,一般使用管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管式换热器的流动状态和二中介质流向决定了管式换热器的端温差比较高(即冷却水进口温度和被冷却口出水温度差),导致管式换热器的长度较长,管式换热器的体积较大,导致海水淡化多效蒸发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如何缩小海水淡化多效蒸发系统的占地面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以缩小海水淡化多效蒸发系统的占地面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进水口端输入蒸汽;与所述加热器连通的一效蒸发器,所述一效蒸发器的出水口与外界连通,所述一效蒸发器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冷凝板;二效蒸发器,所述二效蒸发器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两端分隔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设置与下一效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冷凝板;三效蒸发器,所述三效蒸发器包括第三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内的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三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三壳体的上下两端分隔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三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或者下一效连通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三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冷凝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均连通的蒸汽引射器;与所述二效蒸发器和所述三效蒸发器连通的集水器;与所述一效蒸发器、所述二效蒸发器和所述三效蒸发器连接的冷凝器;能够为所述一效蒸发器、二效蒸发器和所述三效蒸发器提供海水的海水泵;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前端板、与所述第一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一后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端板和所述第一后端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一板片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片的上下两端能够支撑所述第一板片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板片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供蒸汽进入的第一热源进口,所述第一板片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蒸汽流出的第一热源出口、用于供海水进入的第一海水进口和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所述第一板片的一侧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热源进口和所述第一热源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海水进口和所述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板片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一热源进口的一端为开口,所述第一海水进口和所述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热源进口位于所述第五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热源出口位于所述第四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相邻所述第一板片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或者相邻所述第一板片设置有所述第三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和所述第五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二前端板、与所述第二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二后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端板和所述第二后端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二板片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片的上下两端能够支撑所述第二板片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板片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供海水进入的第二热源进口、第二海水进口和第二蒸发侧海水入口,所述第二板片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热源出口,所述第二板片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密封圈和第七密封圈,所述第二热源进口和所述第二热源出口位于所述第六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二海水进口和所述第二蒸发侧海水入口位于所述第七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二板片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八密封圈、第九密封圈和第十密封圈,所述第八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二热源出口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海水进口和所述第二蒸发侧海水入口位于所述第八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热源进口位于所述第九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热源出口位于所述第十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相邻所述第二板片设置有第六密封圈和第七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或者相邻所述第二板片设置有第八密封圈、第九密封圈和第十密封圈的一侧配合。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所述一效蒸发器内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板式换热器。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还包括四效蒸发器,所述四效蒸发器包括第四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四壳体内的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四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四壳体的上下两端分隔的第三隔板,所述第四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开口连通的第六开口,所述第四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七开口,所述第四壳体内的顶端设置有第四冷凝板,所述四效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所述海水泵和所述蒸汽引射器均连通。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所述海水泵的出水口端设置有过滤器。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第一板式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热源进口位于第一所述板片的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热源出口和所述第一海水进口均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的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热源进口的两侧;第二板式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热源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板片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第二热源进口和所述第二海水进口位于所述第二板片的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二热源出口的两端。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均通过压紧螺栓连接。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为钛板。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均为波纹板。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第五密封圈、第六密封圈、第七密封圈、第八密封圈第九密封圈和第十密封圈均为橡胶密封圈。优选的,在上述海水淡化装置中,所述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和所述第二蒸发侧海水入口的直径为6-8mm。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加热器、一效蒸发器、二效蒸发器、三效蒸发器、集水器、冷凝器、蒸汽引射器和海水泵,其中一效蒸发器采用第一板式换热器,二效蒸发器和三效蒸发器采用第二板式换热器。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板片上设置第一热源进口、第一热源出口、第一海水进口和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相邻的第一板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或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的一侧配合,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一侧配合后,相对的第一密封圈配合后形成第一蒸汽腔体,相对的第二密封圈配合后形成第一海水腔体,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的一侧配合后,相对的第三密封圈配合后形成第一海水蒸发腔体,相对的第四密封圈配合后形成第三蒸汽腔体,第五密封圈将第一热源进口与第一海水蒸发腔体隔离。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蒸汽通过第一热源进口进入第一蒸汽腔体,海水通过第一海水进口进入第一海水腔体,当第一海水腔体内的水位高度超过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的高度时,海水通过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进入第一海水蒸发腔体,每个第一海水蒸发腔体的两侧均为第一蒸汽腔体,能够有效对第一海水蒸发腔体内的海水进行蒸发,海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第三密封圈上的开口流至第一冷凝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1),所述加热器(1)的进水口端输入蒸汽;与所述加热器(1)连通的一效蒸发器(2),所述一效蒸发器(2)的出水口与外界连通,所述一效蒸发器(2)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冷凝板;二效蒸发器(3),所述二效蒸发器(3)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两端分隔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设置与下一效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冷凝板;三效蒸发器(4),所述三效蒸发器(4)包括第三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内的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三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三壳体的上下两端分隔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三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或者下一效连通的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三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冷凝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均连通的蒸汽引射器(6);与所述二效蒸发器(3)和所述三效蒸发器(4)连通的集水器;与所述一效蒸发器(2)、所述二效蒸发器(3)和所述三效蒸发器(4)连接的冷凝器;能够为所述一效蒸发器(2)、二效蒸发器(3)和所述三效蒸发器(4)提供海水的海水泵;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前端板、与所述第一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一后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端板和所述第一后端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一板片(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片(21)的上下两端能够支撑所述第一板片(21)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板片(2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供蒸汽进入的第一热源进口(22),所述第一板片(2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蒸汽流出的第一热源出口(23)、用于供海水进入的第一海水进口(24)和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25),所述第一板片(21)的一侧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热源进口(22)和所述第一热源出口(23)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海水进口(24)和所述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25)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板片(2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一热源进口(22)的一端为开口,所述第一海水进口(24)和所述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25)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热源进口(22)位于所述第五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热源出口(23)位于所述第四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相邻所述第一板片(21)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或者相邻所述第一板片(21)设置有所述第三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和所述第五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二前端板、与所述第二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二后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端板和所述第二后端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二板片(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片(31)的上下两端能够支撑所述第二板片(31)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板片(3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供海水进入的第二热源进口(32)、第二海水进口(34)和第二蒸发侧海水入口(35),所述第二板片(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热源出口(33),所述第二板片(31)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密封圈和第七密封圈,所述第二热源进口(32)和所述第二热源出口(33)位于所述第六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二海水进口(34)和所述第二蒸发侧海水入口(35)位于所述第七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二板片(3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八密封圈、第九密封圈和第十密封圈,所述第八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二热源出口(33)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海水进口(34)和所述第二蒸发侧海水入口(35)位于所述第八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热源进口(32)位于所述第九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热源出口(33)位于所述第十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相邻所述第二板片(31)设置有第六密封圈和第七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或者相邻所述第二板片(31)设置有第八密封圈、第九密封圈和第十密封圈的一侧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1),所述加热器(1)的进水口端输入蒸汽;与所述加热器(1)连通的一效蒸发器(2),所述一效蒸发器(2)的出水口与外界连通,所述一效蒸发器(2)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冷凝板;二效蒸发器(3),所述二效蒸发器(3)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两端分隔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设置与下一效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冷凝板;三效蒸发器(4),所述三效蒸发器(4)包括第三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内的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三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三壳体的上下两端分隔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三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或者下一效连通的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三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冷凝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均连通的蒸汽引射器(6);与所述二效蒸发器(3)和所述三效蒸发器(4)连通的集水器;与所述一效蒸发器(2)、所述二效蒸发器(3)和所述三效蒸发器(4)连接的冷凝器;能够为所述一效蒸发器(2)、二效蒸发器(3)和所述三效蒸发器(4)提供海水的海水泵;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前端板、与所述第一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一后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端板和所述第一后端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一板片(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片(21)的上下两端能够支撑所述第一板片(21)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板片(2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供蒸汽进入的第一热源进口(22),所述第一板片(2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蒸汽流出的第一热源出口(23)、用于供海水进入的第一海水进口(24)和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25),所述第一板片(21)的一侧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热源进口(22)和所述第一热源出口(23)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海水进口(24)和所述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25)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板片(2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一热源进口(22)的一端为开口,所述第一海水进口(24)和所述第一蒸发侧海水入口(25)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热源进口(22)位于所述第五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热源出口(23)位于所述第四密封圈围设的空间内,相邻所述第一板片(21)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或者相邻所述第一板片(21)设置有所述第三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和所述第五密封圈的一侧配合;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二前端板、与所述第二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二后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端板和所述第二后端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前端板平行布置的第二板片(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片(31)的上下两端能够支撑所述第二板片(31)的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家涛詹福才刘凯赵宏天
申请(专利权)人: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