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蔬菜根部病害的多孔烟管菌高氏15号及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790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1:22
一种多孔烟管菌(Bjerkandera sp.)高氏15号,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351和所述的多孔烟管菌高氏15号制成的菌剂以及所述的菌剂为颗粒性菌剂或可湿性粉菌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孔烟管菌(Bjerkandera sp.)高氏15号制成的菌剂对镰刀菌、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和青枯假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该菌株制备的颗粒性菌剂或可湿性粉可用于番茄根腐病、番茄立枯病、番茄青枯病、魔芋根腐病、魔芋白绢病、青椒根腐病、青椒青枯病、青椒立枯病、西瓜根腐病、西瓜青枯病和西瓜立枯病的防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烟管菌(Bjerkanderasp.)和利用该多孔烟管菌生产的菌 剂以及防治蔬菜根部病害的应用。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 CCTCC:M2015351,菌株名为多孔烟管菌(Bjerkanderasp.)高氏15号,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对资源和环境的广泛关注,以及农业无害化的发展,近年来利用活体生 物作为药剂的趋势越来越高,世界各发达国家均在积极寻找可以开发利用的微生物资源。 镰刀菌、立枯丝核菌、齐整小核菌和青枯假单胞菌引起蔬菜根部病害,尤其是青枯病是我国 蔬菜生产上危害最重的根部病害,在我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及其它蔬菜主 产区均有大面积发生,一般田块减产10-30%,重病田块减产50%以上,少数田块甚至颗粒 无收。近年来提倡的保护性耕作制度进一步加重了蔬菜根部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在一些设 施蔬菜区已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抗病品种的种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 目前尚无防治土传根部病害的抗病品种。施用化学药剂是当前防治这些病害的最主要方 法,然而化学农药污染大,与环境不友好,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开发新型 的微生物抑制剂是解决蔬菜根部病害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镰刀菌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它不仅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还可侵染多种 植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及观赏植物),引起植物的根腐、茎腐、茎基腐、花腐和 穗腐等多种病害,寄主植物达1〇〇余种,侵染寄主植物维管束系统,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维 管束,并在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危害作物,造成作物萎蔫死亡,影响产量和品质, 是生产上防治最艰难的重要病害之一。 立枯丝核菌在分类系统中属于真菌界,半知菌门,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在自然 界中可引起水稻纹枯病,西瓜立枯病,青椒立枯病,马铃薯茎基腐病,花生立枯病,油菜立枯 病,芝麻立枯病,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大豆立枯病,白菜褐腐病、白菜叶腐病、白菜类蔬菜褐 腐病、白菜立枯病,番前基腐病、番前立枯病,前子莖基腐病、前子立枯病,豌S?根腐病,柑桔 立枯病,甘蔗虎斑病,烟草立枯病,小麦纹枯病等病害。 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群,小菌核属。引起魔芋、花生、小麦、树木等作 物发病形成白絹病。白絹病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C,最高约40°C,最低为10°C,在酸 性至中性的土壤和沙质土壤中易发病;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在连续干旱后 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增加对寄主侵染的机会;连作地由于土壤中病菌积累多,作物也易发 病;在粘土地、排水不良、肥力不足、作物生长纤弱或密度过大的园区发病重。 青枯假单胞菌属细菌,是引起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西瓜等植株发生青枯病的 主要病源,受害植株维管束被侵染,一般至成株期才显症状。初期叶片呈失水状,或出现黄 色斑块、网纹状褪色斑等,重病株叶片相继脱落,最终全株枯死。有的病株明显矮化。主 要特征是维管束变黄褐色或褐色,挤压维管束横断面有乳白色粘液渗出。各地普遍发生,保 护地、露地均可发生。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青枯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多孔烟管菌,子实体较小,一年生,无柄,软革质,以后变硬,菌盖半圆形,宽2-7cm, 厚0. 1-0. 6cm,表面淡黄色、灰色到浅灰色,有绒毛,以后脱浇,表面近光滑或稍有稀薄,环纹 不明显,管孔面烟色,后变灰色或白色,孔口圆形近多角形,每毫米4-6个,医学上报道有抗 癌作用,容易引起木材产生白色腐朽。目前未见有多孔烟管菌抑制作物病原菌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孔烟管菌(Bjerkanderasp.)高氏 15号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利用所述多孔烟管菌高氏15号制成的菌剂,以及所述多孔烟管菌 高氏15号在土传根部病害中的应用。 已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5351。 为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多孔烟管菌高氏15号,已于2015年6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 中心,保藏地址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是:2015年6月3日,保藏号为:CCTCC NO:M2015351〇 所述的多孔烟管菌(Bjerkanderasp.)高氏15号是从湖北省咸宁市"星星竹海" 景区竹林腐败竹节霉变组织中分离筛选而来的一种担子菌。该菌菌体能明显抑制蔬菜根部 病害,如:根腐病菌、白絹病菌、青枯病菌和立枯病菌。 多孔烟管菌高氏15号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菌组织稀释液:将采回的腐败竹节,称取10克,用70%酒精表面消毒60 秒、次氯酸钠消毒120秒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剪碎后放入灭过菌的研钵,在充分研磨后,加 入10毫升无菌水,继续研磨2分钟,将研磨液分别转入2支5毫升EP管中,10000转/分种 的离心速度离心10分钟,吸取上清液,用无菌水分别稀释成10 2、10 3、10 4和10 5等四个浓 度梯度液。 ⑵涂液分离:吸取各浓度稀释液1毫升,加入高氏培养基(1克KN03,0.5克 K2HP04,0. 5 克MgS04 ? 7H20,0. 5g克NaCl,0.Olg克FeS04 ? 7H20,20 克琼脂或 13 克琼脂粉, pH= 7. 4-7. 6)平板中,用灭菌棉签涂勾,45°C和5°C恒温箱内分别培养36小时。 (3)挑菌:待平板长出菌落后,根据形态挑取单菌落于30毫升的高氏液体培养基 内,180转/分种,30°C恒温振荡36小时。 (4)纯化:在高氏固体平板上,采用平板划线法对培养液进行单一划线,至获得纯 培养。菌株命名为高氏15号。 (5)菌株保存:将纯化菌株加入灭菌的盛有甘油的试管,甘油的终浓度为 15%,-20°C保存。 多孔烟管菌高氏15号菌株的特征: (1)形态学特征:将高氏15号菌株在高氏培养基平板上划线,30°C培养48小时后 观察形态。在高氏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48小时后,观察菌体形态、大小、是否产芽孢和鞭 毛着生方式。 观察结果:在高氏培养基上形成不透明乳白色放射状菌落,表面稀薄,分布不均。 菌丝体稀薄,短小,宜断裂。 (2)生物学特征 高氏培养基,PH值6. 5-7. 5之间,生长温度25-40°C,35°C生长最快,4天菌落直径 可达50-60晕米。 (3)分子鉴定特征: 该菌株菌体在高氏培养基(1克KN03,0. 5克1(2即04,0. 5克MgS04* 7H20,0. 5克 NaCl,0. 01克FeS04,7H20,20克琼脂或13克琼脂粉,pH= 7. 4-7. 6)上形成白色菌丝,菌丝 稀薄,通过ITS正反向基因测序结果,与NCBI网站公布序列进行比对,高氏15号菌株与已 知同源性最高菌株的基因同源性为97%,同源性最高菌株NCBI登录号为KP050680. 1,为多 孔烟管菌(Bjerkanderasp)。 由武汉奥科鼎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高氏15号的DNA基因测序,测序引物为: ITS1,获得长度为266bp的基因片段。 将该基因序列在NCBI网站(www.ncbi. .nlm.nih)上与已公布的基因序列进行比 对结果显不,该菌株与已知的多孔烟管菌(Bjerkanderaadusta)的同源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烟管菌(Bjerkandera sp.)高氏15号,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35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