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灯尤其机动车大灯的灯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光源(1a、1b)、至少一个限制两个光线腔室(3a、3b)的反射器(2a、2b)、光圈(4)以及带有光轴(A)的投影透镜(5),其中一个光线腔室(3a)布置在光圈(4)的上侧处并且一个光线腔室(3b)布置在光圈(4)的下侧处,其中在光线腔室(3a、3b)内部分别布置了至少一个光源(1a、1b),并且所述光圈(4)为了在通过灯单元产生的光成像中形成清晰的明暗界限基本上延伸直到投影透镜(5)的焦点平面(E)处,其中该光圈(4)具有至少一个光线窗口(7a、7b),其中至少一个光线路径(8a、8b、8c、8d)从一个光线腔室(3a、3b)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线窗口(7a、7b)并且通过投影透镜(5)向外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灯尤其机动车大灯的灯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光源、至少一个反射器、光圈以及带有光轴的投影透镜,所述反射器限定了至少两个光线腔室,其中,一个光线腔室布置在光圈的上侧处并且一个光线腔室布置在光圈的下侧处,其中,在光线腔室内部分别布置至少一个光源,并且光圈为了在通过灯单元产生的光成像中产生清晰的明暗界限基本上延伸直到投影透镜的焦点平面处,其中,所述光圈具有至少一个光线窗口,其中,至少一个光线路径从一个光线腔室通过至少一个光线窗口并且通过投影透镜向外延伸。
技术介绍
这种灯单元在汽车制造中是常见的,其中,位于上侧处的光线腔室(此外也称作“上面的光线腔室”)经常承担近光功能并且位于下侧处的光线腔室(此外也称作“下面的光线腔室”)归于远光功能。在此,所述两个光线腔室通过光圈相互分开,设置所述光圈例如用于确保通过近光功能产生的光成像中清晰的明暗界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行驶在前面的以及迎面而来的车辆的炫目。文件EP I 912 018 Al例如示出了一种灯单元,在两个反射器中分别形成了光线腔室,光源分别照射到该光线腔室中,其中,射入的光线通过反射器偏转到投影透镜上。此外,文件DE 10 2008 015 510 B4示出了一种灯单元,其中反射器将光源的光线如此进行反射,使得光线集中在投影透镜的光轴上或者其附近。文件US 2007/0086202 Al示出了一种带有两个光源的灯单元,这两个光源布置在两个相互分开的光线腔室中。此外,文件JP 2006107875 A示出了一种灯单元,该灯单元具有两个布置在相互分开的光线腔室中的光源。由文件DE 60 2004 002 043 T2公开了一种灯单元,其中布置了两个椭圆反射器、两个光源以及一个投影透镜,所述椭圆反射器相应包围用于光线射线的反射空间并且相应具有基本上椭圆形的反射面,所述光源相应布置在每个反射器的第一焦点附近,所述投影透镜的焦点平面布置在第一反射器的第二焦点附近,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器也具有平坦的水平的反射面,其表面是起反射作用的。第二反射器布置在第一反射器下面,其中,第二反射器相对于第一反射器具有倾角并且将其设置用于同样将光线转向第二焦点或者其附近,其中,第一反射器的平坦的水平的反射面安置在透光部件的上侧处,其中,透光部件的下侧可以被第二反射器的光线射线穿过,使得光线射线能够到达第二焦点。这种灯单元的目标是利用用作光源的封装二极管(gekapselter D1de)通常射入半空间的特性,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大部分获取从二极管发出的光流。由现有技术公开的灯单元的缺点是,没有实现安置在上侧的第一光线腔室的和安置在下侧的第二光线腔室的光线射线的适宜的混合或者说叠加。因此,在现有技术公开的结构中鉴于常规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济方面的要求,对明暗界限的有针对性的影响设置了狭窄的界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实现一种用于大灯、尤其机动车大灯的灯单元,其实现了安置在上侧的第一光线腔室的以及安置在下侧的第二光线腔室的光线射线的有针对性的混合。光线射线的混合在此理解为光成像中射出区域的重叠。该任务用开头所述类型的灯单元得到解决,其中按本专利技术所述光圈具有至少两个至少限制光线窗口的光圈段,其中,至少一个光圈段具有反射表面,通过该反射表面至少一个光线路径能够沿着投影透镜的光轴的方向进行偏转。按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部分的特征的设置允许有针对性地影响光成像并且提高灯单元的效率。由于本专利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混合两个光线腔室的光线射线。如此一方面能够实现清晰的明暗界限,如其例如在近光功能的光成像中所要求的,并且同时能够特别简单、经济并且有效地使得远光功能的光成像中的不均匀性(尤其在明暗界限区域内的遮阴带)最小化。此外能够有针对性地射出光线射线到光成像区域内,其通常对于照亮路牌特别重要(所谓的“标志灯”)。此外,所述灯单元的按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实现了特别有利的并且坚固的结构。所述光圈不可运动,而是构造成刚性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提出,所述光圈至少部分地具有反射表面。由此能够额外地提高大灯系统的效率,方法是额外地在光圈处反射的光线能够置入投影透镜并且由此置入通过灯单元或者说大灯产生的光成像中,其中所述光线其余部分在光圈处吸收。为了实现通过各个光线腔室特别适宜地影响到由灯单元产生的光成像上,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提出,所述至少一个光线路径通过至少一个光线窗口仅仅从位于光圈下侧处的光线腔室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线窗口通过投影透镜向外延伸。如此,例如能够在激活两个光线腔室(或者说配属于光线腔室的光源)(远光功能)的运行模式中避免了位于明暗界限区域内的遮阴带,方法是所述下面的光线腔室的光线射线有针对性地偏转到明暗界限的区域内。在此,在仅仅激活上面的光线腔室的运行模式中(近光功能)保持清晰的明暗界限,由此能够关于灯单元的光成像特别简单地符合法律方面的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别简单的第一变型方案中提出,所述光圈至少具有限制所述至少一个光线窗口的第一以及第二光圈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线窗口构造成光圈中的凹槽。该光圈段在此能够构造成片状的。所述光圈包括光圈段通常可以构造成薄的并且平坦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替代的变型方案中提出,所述光圈至少具有限制所述至少一个光线窗口的第一以及第二光圈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线窗口由透光的形状稳定的材料制成。由此,所述光圈能够特别稳定地构造成单件式的。该透光材料由于光折射发挥了棱镜的作用,其中,光圈段以及光线窗口优选如此进行设计,使得光线射线能够从下面的光线腔室有针对性地转向到明暗界限的区域中。由此能够实现下面的光线腔室的光线分布与通过上面光线腔室实现的光线分布进行叠加。两个光线腔室的光线射线的混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方法是所述光圈具有两个光线窗口,其中,为每个光线窗口分配了光线路径,其中,光线路径通过光线窗口并且通过投影透镜向外延伸。通常可以设置多个光线窗口,其分别由光圈段界限。所述光线窗口的数量通常可以相应地配合光成像的要求。如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提出,所述光圈具有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光圈段,其中,第二光圈段构造成片状的并且用于第一光线路径的第一光线窗口在第一和第二光圈段之间形成,并且用于第二光线路径的第二光线窗口在第二和第三光圈段之间形成,其中,所述光线腔室布置在第一股光圈段的上侧和下侧处。所述第一光圈段优选具有比其它光圈段更大的空间大小,并且与焦点平面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和第三光圈段更大。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置第二光圈段用于将第二光线路径沿着投影透镜的光轴方向偏转。为此,构造成片状的第二光圈段围绕其纵轴线旋转,从而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第二光线路径的适宜的偏转。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单元的大灯。该大灯的改进方案相应于灯单元的改进方案,如在此讨论的。【附图说明】下面根据多个示例性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连同其它优点进行详细的解释,所述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得到说明。在此示出: 图1是按现有技术的灯单元的截取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能够借助于按图1的灯单元产生的光成像的截取部分, 图3是按图1的灯单元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大灯尤其机动车大灯的灯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光源(1a、1b),‑至少一个反射器(2a、2b),其限制两个光线腔室(3a、3b),‑光圈(4),以及‑带有光轴(A)的投影透镜(5),其中,一个光线腔室(3a)布置在所述光圈(4)的上侧处并且一个光线腔室(3b)布置在所述光圈(4)的下侧处,其中,在所述光线腔室(3a、3b)内部分别布置了至少一个光源(1a、1b),并且所述光圈(4)为了在通过灯单元产生的光成像中形成清晰的明暗界限基本上延伸直到所述投影透镜(5)的焦点平面(E)处,其中,所述光圈(4)具有至少一个光线窗口(7a、7b),其中,至少一个光线路径(8a、8b、8c、8d)从一个光线腔室(3a、3b)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线窗口(7a、7b)并且通过所述投影透镜(5)向外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4)具有至少两个限制所述至少一个光线窗口(7a、7b)的光圈段(4a、4b、4c),其中,至少一个光圈段(4a、4b、4c)具有反射表面,通过所述反射表面能够沿着所述投影透镜(5)的光轴(A)的方向偏转至少一个光线路径(8a、8b、8c、8d)。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基伊斯林格,J阿尔特曼恩,
申请(专利权)人:齐扎拉光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