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2782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其步骤包括大棚建造→立体栽培苗床搭建→栽培基质的配制→三七的种植管理。大棚为坡屋面大棚,棚四周和棚顶均铺设两层透光率为30%的遮阳网。通过搭建两层错层立体苗床,充分利用栽培空间,使土地利用效率由传统的77%提升至128%,利用率提高了50%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设施及技术保证了三七产质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缓解了连作障碍的问题,杜绝了三七种植地不断变化造成的七园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和低端设施的重复投资,强化了三七基地生产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
技术介绍
三七(Panaxnotoginseng(Bru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因此,三七药材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2014年云南省种植面积达40万亩。三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造成了其适宜种植土地短缺,轮作周期缩短,甚至由适宜区向次适宜区转移。这不仅增加了七农的种植成本,而且无法保证非道地产区环境下生产的三七的产量和质量,严重制约了我国三七产业的发展。三七种植轮作周期一般在8年以上,否则不能正常生长或病害严重,且种植过三七的土壤会有不同程度退化,加之七农盲目施用肥料和农药,更加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受破坏严重,土壤养分比例失调,供肥性能减弱,生产障碍突出。因此,缩短三七轮作周期,维持土壤生态平衡,从而降低三七病害是保障三七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生产道地药材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三七生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为其营造最佳的栽培条件是保证三七产质量的不二之选。选择适宜三七生长的气候区,通过改造土壤条件可有效解决三七连作障碍。立体栽培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产,提高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是作物栽培模式在空间上延伸的现代新型栽培模式。公开号为CN162336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高架拱棚双层可调光遮阳网三七栽培技术,是由多个相交的拱形棚连在一起组成,拱形棚由棚架及透光率不同的两层遮阳网组成,下层为调光网,上层为顶网。该遮阳网虽为两层,但是其种植面积为一层,对栽培空间的利用率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通过搭建两层错层立体苗床,充分利用栽培空间,使土地利用效率由传统的77%提升至128%,避免了土传病害的传播,缓解连作障碍。本专利技术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以下步骤:(I)、三七立体栽培坡屋面大棚建造,为钢结构框架,宽16米,坡屋由墙结构和坡顶结构组成,其中墙结构高度为3米,坡顶结构的最高面离地面高度为3.8米,棚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钢架大棚外围覆盖塑料薄膜,棚四周和棚顶均铺设两层透光率为30%的遮阳网。(2)、三七立体栽培苗床建造,本专利技术所述苗床为上、下两层,错层排列,南北走向。将土地整理成厢后即为下层苗床,厢长为15米,宽为1.8米,两厢之间留有0.4米宽、0.2?0.4米深的通道,用于作业和排水。上层苗床为铁质,位于下层作业通道正上方,长15米,宽1.2米,厚0.25米,苗床底部设有漏水孔,距离作业通道的高度约为1.5?1.7米,大棚种植苗床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3)、三七立体栽培基质的配制,配方为40 %生土,20 %焙烧土,20 %腐殖质,20 %药渣,混匀配好后堆放,用塑料布盖严,维持发酵温度在60?70°C,每月翻动一次,三个月后用于填满种植床;待三七收获后,栽培基质再进行重复使用处理;(4)、三七种植管理,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上旬的三七种植季上下层苗床先铺设一层厚5?8厘米的生土,再填充栽培基质至厚度为25厘米。按照6X8厘米规格进行三七红籽育种,或按照10X12厘米规格进行三七红籽直播、三七籽条移栽,培育商品三七,播种完毕及时施加盖种肥,铺盖厢草,浇足定根水。之后保证大棚内透光率为10%?15%,土壤含水量为22%?40%,温度低于33°C,定期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并根据三七的需肥特性添加对三七有益的茶油枯、微生物菌肥。上述步骤(I)栽培大棚建造方法中,所用栽培坡屋面大棚为固定式、钢结构,是永久设施,温室大棚棚顶覆盖两层透光率为30%的遮阴网,与棚肩等高的位置设置透光率为15%的遮阴网,可根据三七生长对光需求进行调节。上述步骤(2)栽培苗床建造方法中,三七立体栽培苗床为南北走向,两层错层种植,充分利用传统种植中作业通道上方的空间和光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上述步骤(3)栽培基质配制方法中,所用生土均为未曾种植三七的耕层土,焙烧土成分为70%耕层土、30%秸杆或中药渣,混匀后制作成蜂窝煤的形式,经350°C高温焙烧72h,粉碎至粒径0.2?0.5cm,再用于配制三七栽培基质。上述步骤(3)栽培基质的配制中土壤经高温焙烧后所含的微量元素得到充分释放,有利于三七根部吸收。用这种方法配制的种植基质不仅能提高三七产量,还能提高成品三七的药材含量。上述步骤(3)栽培基质的配制中,所述的栽培基质的重复使用处理方式为通过选用新土或对种植过的土壤堆捂发酵。三七收获后,栽培基质均经过高温菌腐熟后回收利用,杀灭对三七有害的病原菌和虫卵,避免了土传病害的传播。在三七种植过程中,根据三七的需肥特性添加对三七有益的茶油枯、微生物菌肥。其中所述茶油枯用量为20kg/亩;所述微生物菌肥为EM菌肥,原液活菌数量在18?10 9/ml,稀释20倍后每亩用量100L,灌根。上述步骤(4)三七种植和管理中,所述种肥为以下肥料的配比:焙烧土:1000kg,茶油枯:400kg,过磷酸|丐或普|丐:50kg。上述步骤(4)三七种植和管理中,焙烧土中钾、磷等大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经焙烧后成为游离态,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全面均衡地为三七生长提供养分。耕层土经焙烧后变得松脆,呈颗粒状,有细小的气孔,能透气、利水、保湿,特别适合三七种植。本专利技术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与传统大田种植三七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搭建两层错层立体苗床,充分利用栽培空间,使土地利用效率由传统的77%提升至128%。2、在三七生长最适宜气候区选择固定种植地点,通过选用新土或对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用高温菌腐熟后回收利用,杀灭对三七有害的病原菌和虫卵,避免了土传病害的传播。3、在三七种植过程中,根据三七的需肥特性添加对三七有益的茶油枯、微生物菌肥等,能降解三七生长过程中对三七有害的代谢物,缓解连作障碍。保证了三七产质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杜绝了三七种植地不断变化造成的七园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和低端设施的重复投资,使三七基地生产管理实现连续性和规范化。【附图说明】图1三七立体栽培床架结构示意图(局部);图2三七立体栽培坡屋面大棚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实施方式为:大棚建造一立体栽培苗床搭建一栽培基质的配制一三七的种植管理。其具体实施步骤为:(I)三七立体栽培坡屋面大棚建造:为钢结构框架,宽16米,坡屋由墙结构和坡顶结构组成,其中墙结构高度为3米,坡顶结构的最高面离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建造,立体栽培苗床搭建,栽培基质的配制,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1)三七立体栽培坡屋面大棚建造:为钢结构框架,宽16米,坡屋由墙结构和坡顶结构组成,其中墙结构高度为3米,坡顶结构的最高面离地面高度为3.8米,棚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钢架大棚外围覆盖塑料薄膜,钢架大棚四周和棚顶均铺设两层透光率为30%的遮阳网;(2)三七立体栽培苗床建造:苗床为上、下两层,错层排列,南北走向;将土地整理成厢,即为下层苗床,厢长为15米,宽为1.8米,两厢之间留有0.4米宽、0.2~0.4米深的通道,用于作业和排水;上层苗床为铁质,位于下层作业通道正上方,长15米,宽1.2米,厚0.25米,苗床底部设有孔径为5毫米的漏水网,距离作业通道的高度为1.5~1.7米,大棚种植苗床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3)三七立体栽培基质的配制:配方为40%生土,20%焙烧土,20%腐殖质,20%药渣,混匀配好后堆放,用塑料布盖严,维持发酵温度在60~70℃,每月翻动一次,三个月后用于填满种植床;待三七收获后,栽培基质再进行重复使用处理;(4)三七种植和管理: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上旬的三七种植季,上下层苗床先铺设一层厚约5~8厘米的生土,再填充栽培基质至厚度为25厘米;按照6×8厘米规格进行三七红籽育苗或10×12厘米规格进行三七红籽、三七籽条直播,培育商品三七,播种完毕及时施加盖种肥,以看不到三七红籽和籽条为宜,铺盖厢草,浇足定根水;之后保证大棚内透光率为15~20%,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土壤含水量为22%~40%,温度低于33℃,定期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并根据三七的需肥特性添加对三七有益的茶油枯、微生物菌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桂华陈卫东欧阳玉林梁文斌刘应品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杏林大观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