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刺槐林下党参育苗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起苗步骤,可以使作物群体内的光、热、风、湿条件处在较优的配置,是一种全新的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模式,既能有效利用刺槐林地的土地资源,又能降低党参的育苗成本、缩短党参的培育周期、提高党参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育苗
,涉及一种党参育苗技术,特别是一种在刺槐林下 培育党参的育苗技术。
技术介绍
退耕还林和荒坡改造是一项兼有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扶贫等多项 使命为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退耕还林面积不断扩大,一些问题和 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由于受到"生态优先"的政策限制,以用材树种为主,特别是早期的 退耕还林用材林占的比重达到90 %以上,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虽然后期以刺槐、核 桃、侧柏、油松为主,但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收益。刺槐,又名洋槐,槐属落叶乔木,其 根有固氮作用,使得刺槐生长期间无需再施加氮肥,种植成本较低,且刺槐对环境的适应性 强,易成活,因此,刺槐是退耕还林,荒坡改造的主要树种。党参,属名贵药材,用途广泛,价 格较高有良好经济价值,但党参直接播种生产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生长4年后才能采挖,长 期以来为了扩大党参的产量,人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缩短生长周期,一般育苗1年,移栽 后1到2年即可收获。随着党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育苗移栽技术在党参种植上的应用,使 得对优质党参苗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大田育苗和设施育苗管理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在一 定程度上无法保证党参苗的质量和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刺槐林下培育党参苗的育 苗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模式,既能有效利用刺槐林地的土地资源, 又能降低党参的育苗成本,保证党参苗的质量和数量。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刺槐林下党参育苗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 起苗步骤,具体如下: (1) 选地整地:选择坡度彡25°、土层肥沃、疏松、地面平整、郁闭度为0. 6~0. 8的刺槐 林,刺槐林的行距不小于2. 5m,株距不小于1. 5m,清除刺槐林下的残枝、滋生出来的刺槐苗 和其他灌木,拨开相邻两行刺槐中间lm的落叶,露出表层土,形成lm宽的苗床; (2) 种子处理:选用种粒饱满、无病变、无蛀虫的种子,播前用30°C~40°C的温水浸 种6~10小时,然后放置在沙布中边用清水冲洗边揉搓,洗到水不浑浊为止,再将种子在 18°C~22°C室温条件下静置1~2天后清水冲洗一次,重复静置一一冲洗操作,直至种子露白 时即可播种; (3) 播种:在北方旱作地区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雨季,或秋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 土壤封冻前,将处理好的种子在苗床上播撒1~3遍后镇压,然后盖上2cm~3cm厚的落叶,每 亩用种2kg~4kg; (4) 田间管理:无需提供遮阴设施,无需给党参苗施肥,及时清理滋生出的刺槐苗和其 他灌木; (5) 病虫害防治:将总有效成分含量为10%的甲拌辛硫磷与蛭石、党参种子混合后播 种,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甲拌辛硫磷400g~500g;当党参出苗半个月后,发现病虫害 时,用40%的乐果乳油2000倍液和20%百菌清1000倍液按1:1混合,每隔7~10天喷施一 次,用于防治地上的病害和虫害,当然,无病虫害发生时,无需喷洒农药; (6) 起苗:当年播种的种子,到第二年的4月或10月起苗,起苗后剔除-伤、病、弱苗、 无芽孢和短根植株,再捆成小捆备用。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刺槐林为6年以上的刺槐林。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无需采用任何遮阴设施,无需除草,无需投入肥料,投入 成本低。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总有效成分含量为10%的甲拌辛硫磷、细砂土、党参种子 按1 :1 :1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当然,还可以将有效成分含量为10%的甲拌辛硫磷与蛭石先 混着静置3小时后,再与党参种子混合进行播种。 考虑到党参和刺槐的生长,在苗床两边各留出宽度为50cm的作业道,作业道中间微凹 以便排水。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在刺槐林下培育党参幼苗,在相应国家退耕还林和荒坡改造的同时,最大限度利用 林地和荒坡地资源来获取经济效益; (2) 在郁闭度为0. 6~0. 8,行距不小于2. 5m,株距不小于1. 5m的刺槐林中播种,党参 种子出苗整齐,在党参育苗过程中无需施加肥料,无需采用任何遮阴措施,无需除草,既可 降低党参投入成本同;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党参幼苗在自然环境中培育的,使党参幼苗移栽后 易成活,适应环境能力强; (3) 党参在郁闭度为0. 6~0. 8,行距不小于2. 5m,株距不小于1. 5m的刺槐林中进行培 育,刺槐林为党参提供了所需要的养分,遮阴场所。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土壤利用 率; (4) 在刺槐林种植党参,要对党参与党参、党参与刺槐之间的距离及党参的种植密度进 行严格控制,刺槐为党参提供适宜的养分、保湿、遮阴等,党参田间管理时的所用的农药既 可以对刺槐上少量的病虫害进行控制; (5) 生产管理简单操作项目少。【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 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现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在此 列出的所有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味着对本专利技术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刺槐林下党参育苗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 起苗步骤,具体如下: (1)选地整地:选择坡度为25°、土层肥沃、疏松、地面平整、郁闭度为0. 6的6年以上 的刺槐林,刺槐林的株距为2m,行距为3m,清除刺槐林下的残枝、滋生出来的刺槐苗和其他 灌木,按lm宽拨开相邻两行刺槐中间的落叶,露出表层土,形成lm宽的苗床,两边各留出两 条宽度为50cm的作业道,作业道中间微凹以便排水; (2) 种子处理:选用种粒饱满、无病变、无蛀虫的种子,播前用30°C的温水浸种10小时, 然后放置在沙布中边用清水冲洗边揉搓,洗到水不浑浊为止,再将种子在22°C室温条件下 静置1天后清水冲洗一次,重复静置一一冲洗操作,7天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 播种:在北方旱作地区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雨季,将处理好的种子在苗床上播撒 3遍后镇压,然后盖上3cm厚的落叶,每亩用种量为4kg; (4) 田间管理:无需采用任何遮阴设施,无需除草但要及时清理滋生出的刺槐苗和其他 灌木; (5) 病虫害防治:将总有效成分含量为10%的甲拌辛硫磷与细砂土、党参种子按重量1 : 1 :1进行混合,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甲拌辛硫磷500g;当党参出苗半个月后,发现病 虫害时,用40%的乐果乳油2000倍液和20%百菌清1000倍液混合后,每隔10天喷施一次, 用于防治地上的病害和虫害; (6) 起苗:当年播种的种子,到第二年的4月起苗,起苗后剔除-伤、病、弱苗、无芽孢和 短根植株。 实施例2 一种刺槐林下党参育苗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 起苗步骤,具体如下: (1) 选地整地:选择坡度为25°、土层肥沃、疏松、地面平整、郁闭度为0. 8的6年以上 的刺槐林,刺槐林的株距为1. 5m,行距为2. 5m,清除刺槐林下的残枝、滋生出来的刺槐苗和 其他灌木,按lm宽拨开相邻两行刺槐中间的落叶,露出表层土,形成lm宽的苗床,两边各留 出两条宽度为50cm的作业道,作业道中间微凹以便排水; (2) 种子处理: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刺槐林下党参育苗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起苗步骤,具体如下:(1)选地整地:选择坡度≤25°、土层肥沃、疏松、地面平整、郁闭度为0.6~0.8的刺槐林,刺槐林的行距不小于2.5m,株距不小于1.5m,清除刺槐林下的残枝、滋生出来的刺槐苗和其他灌木,拨开相邻两行刺槐中间1m的落叶,露出表层土,形成1m宽的苗床;(2)种子处理:选用种粒饱满、无病变、无蛀虫的种子,播前用30℃~40℃的温水浸种6~10小时,然后放置在沙布中边用清水冲洗边揉搓,洗到水不浑浊为止,再将种子在18℃~22℃室温条件下静置1~2天后清水冲洗一次,重复静置——冲洗操作,直至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3)播种:在北方旱作地区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雨季,或秋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土壤封冻前,将处理好的种子在苗床上播撒1~3遍后镇压,然后盖上2cm~3cm厚的落叶,每亩用种2kg~4kg;(4)田间管理:无需提供遮阴设施,无需给党参苗施肥,及时清理滋生出的刺槐苗和其他灌木;(5)病虫害防治:将总有效成分含量为10%的甲拌辛硫磷与蛭石、党参种子混合后播种,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甲拌辛硫磷400g~500g;当党参出苗半个月后,发现病虫害时,用40%的乐果乳油2000倍液和20%百菌清1000倍液按1:1混合,每隔7~10天喷施一次,用于防治地上的病害和虫害;(6)起苗:当年播种的种子,到第二年的4月或10月起苗,起苗后剔除‑伤、病、弱苗、无芽孢和短根植株,再捆成小捆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剑峰,李鹏飞,李志鹏,赵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白剑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