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钻消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1364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30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钻消音装置,包括电钻主体和钻头,所述钻头上设有双层消音套筒,双层消音套筒包括圆柱形的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钻头穿过外套筒的封闭端从敞开端伸出,外套筒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条滑槽,所述外套筒内套设有两端敞开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靠近电钻主体的一端边缘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可在相应的滑槽内滑动,所述内套筒远离电钻主体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微孔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钻头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阻隔在封闭区域内,双层消音套筒对噪声进行吸收,而产生的粉尘则可以集中收集,减少噪声和粉尘对人们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钻消音装置
技术介绍
电钻是建筑与装修业广泛使用的钻孔工具,但是电钻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是电钻工作时会产生大而刺耳的噪音,严重影响周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对于施工人员的健康也会带来很大的损害,此外,电钻打孔的地方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尤其是对砖、水泥、灰墙和硬木等材料钻孔时,产生的粉尘更多,容易进入现场施工人员的眼睛以及呼吸道,对身体造成损害。中国专利CN101664918A公开了一种冲击钻降噪套筒,包括内,外套,外套与内套之间通过滑销连接,外套内顶部与内套上端面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可吸收噪声并收集冲击钻工作时产生的大部分粉尘,但是当大量粉尘进入降噪套筒内,容易阻塞弹簧和滑销,冲击钻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而且进入套筒的粉尘也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钻消音装置,可以将钻头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阻隔在封闭区域内,双层消音套筒对噪声进行吸收,粉尘则集中于内套筒的微孔滤网外,大大减少了粉尘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钻消音装置,包括电钻主体和钻头,所述钻头上设有双层消音套筒,双层消音套筒包括圆筒状的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钻头穿过外套筒的封闭端从敞开端伸出,外套筒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条滑槽,所述外套筒内套设有两端敞开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靠近电钻主体的一端边缘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可在相应的滑槽内滑动,所述内套筒远离电钻主体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微孔滤网,微孔滤网与内套筒的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可形成一个容纳粉尘的腔体,避免粉尘直接进入套筒,堵塞滑槽,微孔滤网的中间留有空隙可供钻头穿过,所述滑槽从外套筒的敞开端向封闭端延伸,其长度与内套筒的长度相同,滑槽的两端设有挡块。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均由消音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长度略长于内套筒的长度。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套筒的边缘紧贴工作面与外套筒的封闭端形成一个封闭区域,钻头工作时产生的噪声阻隔在这个封闭区域内,内套筒和外套筒由吸音材料制成,可以吸收噪声,大大减少了其向外部扩散对施工人员及周围人们的影响,而钻头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则集中在微孔滤网与内套筒间形成的腔体内,在钻孔完毕后倾倒出即可,避免了其全部进入双层消音套筒,出现阻塞滑槽的情况,又不会到处飞扬,对施工人员造成损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外套筒敞开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内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钻主体2、钻头3、外套筒4、内套筒5、滑槽6、滑块7、微孔滤网8、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电钻消音装置,包括电钻主体I和钻头2,所述钻头2上设有双层消音套筒,双层消音套筒包括圆筒状的外套筒3和内套筒4,所述外套筒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钻头2穿过外套筒3的封闭端从敞开端伸出,外套筒3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条滑槽5,所述外套筒3内套设有两端敞开的内套筒4,所述内套筒4靠近电钻主体I的一端边缘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块6,所述滑块6可在相应的滑槽5内滑动,所述内套筒4远离电钻主体I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微孔滤网7,微孔滤网7与内套筒4的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可形成一个容纳粉尘的腔体,避免粉尘直接进入套筒,堵塞滑槽5,微孔滤网7的中间留有空隙可供钻头穿过,所述滑槽5从外套筒3的敞开端向封闭端延伸,其长度与内套筒4的长度相同,滑槽5的两端设有挡块8,所述外套筒3和内套筒4均由消音材料制成,所述外套筒3的长度略长于内套筒4的长度。本实例的使用过程:钻头2上设有双层消音套筒,内套筒4开始时完全罩在钻头2上,只露出钻头2的尖部,钻头2对准墙面的待钻部位,随着钻头2钻进墙面,力作用在内套筒4的边缘,内套筒4上的滑块6沿着外套筒3上的滑槽5运动,内套筒4逐渐缩向外套筒3,内套筒4的边缘紧贴墙面与外套筒3的封闭端形成一个封闭区域,钻头2产生的噪声都阻隔在这个封闭区域内,内套筒4和外套筒3由吸音材料制成,可以吸收噪声,大大减少了其向外部扩散对施工人员及周围人们的影响,而钻头工作时产生的粉尘则集中收集在微孔滤网7与内套筒4边缘形成的腔体内,待完成钻孔后,倾倒出粉尘即可,粉尘清理非常方便,微孔滤网7避免了粉尘全部进入双层消音套筒内,阻塞滑槽5,影响电钻正常工作,滑槽5上的挡块8能防止内套筒4从外套筒3中掉出。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钻消音装置,包括电钻主体和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上设有双层消音套筒,双层消音套筒包括圆筒状的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钻头穿过外套筒的封闭端从敞开端伸出,外套筒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条滑槽,所述外套筒内套设有两端敞开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靠近电钻主体的一端边缘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可在相应的滑槽内滑动,所述内套筒远离电钻主体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微孔滤网,所述滑槽从外套筒的敞开端向封闭端延伸,其长度与内套筒的长度相同,所述滑槽的两端设有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均由消音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长度略长于内套筒的长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钻消音装置,包括电钻主体和钻头,所述钻头上设有双层消音套筒,双层消音套筒包括圆柱形的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钻头穿过外套筒的封闭端从敞开端伸出,外套筒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条滑槽,所述外套筒内套设有两端敞开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靠近电钻主体的一端边缘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可在相应的滑槽内滑动,所述内套筒远离电钻主体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微孔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钻头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阻隔在封闭区域内,双层消音套筒对噪声进行吸收,而产生的粉尘则可以集中收集,减少噪声和粉尘对人们的影响。【IPC分类】B23B45/02, B25F5/00【公开号】CN204800004【申请号】CN201520505652【专利技术人】卢开礼, 于兵 【申请人】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钻消音装置,包括电钻主体和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上设有双层消音套筒,双层消音套筒包括圆筒状的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钻头穿过外套筒的封闭端从敞开端伸出,外套筒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条滑槽,所述外套筒内套设有两端敞开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靠近电钻主体的一端边缘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可在相应的滑槽内滑动,所述内套筒远离电钻主体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微孔滤网,所述滑槽从外套筒的敞开端向封闭端延伸,其长度与内套筒的长度相同,所述滑槽的两端设有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开礼于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