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亚娇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096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它是由茵陈、茯苓、泽泻、附子、吴茱萸、肉桂、蜀椒、肉苁蓉和白术经精选、干燥后粉碎,过200目筛制为中药粉碎料用100℃的开水、透皮促进剂和生姜汁调和均匀制为中药膏,置于神阙穴上具有温中健脾、祛湿退黄的功效,主治慢性肝病引起的黄疸—阴黄即是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症状,同时配合温通的脐火疗法,达到温阳化湿、祛除黄疸的作用,此药物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疗效明显,成本低,方便实用,促进黄疸—阴黄的消退、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经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它可有效解决因寒 湿引起的身黄、目黄、小便黄的黄疸症状。
技术介绍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其中尤以目黄为确 定本病的重要依据。西医涉及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肝硬化、胆囊炎等肝系疾病,其他 如败血症、溶血性黄疸、肝癌等疾病在某一阶段都可出现黄疸。在临床上具有较高普遍性。 西医方面将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不会对人 体造成大的损害,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退,因此不需要进行治疗。而病理性黄疸 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一般不会自愈,因此该病患者应积极地进行治疗。西医治疗 黄疸的主要方法包括:①进行透析治疗:对黄疸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可以置换出其体内致敏 的红细胞,并能减轻其贫血的症状,有效地降低其体内胆红素的水平。②进行光照治疗。进 行光照治疗是临床上降低黄疸患者体内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此方 法是让患者全裸卧于光疗箱中,用黑色眼罩和药布遮盖其双眼和会阴、肛门等部位,然后用 单面光或双面光对其进行照射治疗,待其体内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至7毫克/分升以下时即 可停止治疗。③进行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疸的药物主要包括苯巴比妥类药物、 泼尼松、白蛋白、肝酶诱导剂和免疫球蛋等。 而中医对于黄疸病的认识理论比较完善,临床经验丰富。黄疸的病因、病机多有以 下原因:一是感受时邪,邪从外袭,阻滞中焦,而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胆 汁不循常道而成疸;二是饮食不节,或嗜酒过度,脾胃受伤,健运失司,内生湿浊,化生郁热, 熏蒸于肝胆,胆汁外溢,浸于肌肤所造成;三是素体脾胃虚寒,或寒湿郁滞中焦,湿从寒 化,胆汁受阻,溢于肌肤而产生;四是肾气不足,温煦无力,脾虚气亏而血败,血不荣华所 导致;五是积聚日久,气血不和,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而引起。其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 利小便,根据湿从寒化与湿从热化的不同,可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湿从热化当为清热利 湿为主,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从寒化,则以湿中健脾化湿,至于急黄的热 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阳黄又分为热重于湿与湿重于热、胆 腑郁热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方治,如热重于湿多以茵陈蒿汤加减,湿重于热多选用茵陈 五苓散加减,胆腑郁热多选用大柴胡汤加减,阴黄多选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急黄多用《千金》 犀角散加减。 由于引起黄疸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病因,只有当病因消除后,黄 疸才能减轻或消退。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它是由茵陈、茯 苓、泽泻、附子、吴茱萸、肉桂、蜀椒、肉苁蓉和白术经精选、干燥后粉碎,过200目筛制为中 药粉碎料用透皮促进剂和生姜汁调和均匀制为中药膏,置于神阙穴上具有温中健脾、祛湿 退黄的功效,主治慢性肝病引起的黄疸(阴黄)即是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症状,本专利技术具有 疗效明显,成本低,方便实用,促进黄疸(阴黄)的消退、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经临床治疗有效 率为86. 6%。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它采用中药原料茵陈、茯苓、泽泻、附子、吴茱萸、肉桂、蜀 椒、肉苁蓉、白术和生姜汁按重量份茵陈10-50份、茯苓5-25份、泽泻5-25份、附子10-30 份、吴茱萸1-5份、肉桂1-5份、蜀椒1-5份、肉苁蓉10-30份、白术10-30份、透皮促进剂 2-8份和生姜汁15-35份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是按重量的茵陈30g、茯苓15g、泽泻 15g、附子20g、吴茱萸3g、肉桂3g、蜀椒3g、肉苁蓉20g、白术20g、透皮促进剂5ml和生姜 汁25ml组成的。 进一步,所述的透皮促进剂为0.5%的月桂氮卓酮溶液 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是:将中药原料茵陈10-50份、茯苓5-25份、泽 泻5-25份、附子10-30份、吴茱萸1-5份、肉桂1-5份、蜀椒1-5份、肉苁蓉10-30份和白术 10-30份经精选、干燥后粉碎,过200目筛制为中药粉碎料;将中药粉碎料用100°C的开水 15-35ml、生姜汁15-35ml和0. 5%的月桂氮卓酮溶液2-8ml,将中药粉碎料调和均匀制为中 药膏。 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方法是:将中药膏团成直径7cm,厚Icm的药饼,放置在神阙穴上;每 日一次,每次4小时,15天为一个疗程。 本专利技术的药理依据是: 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 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 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泽泻:性味:甘,寒。归经:入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 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附子:性味:大辛、大热。归经、心、脾、肾经。功效: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归经:入肝、胃经。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 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 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肾、心、脾、肝经;香辣气厚,降而兼升,能走能守。功效:补 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蜀椒: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主治:中寒腹痛、 寒湿吐泻。 肉苁蓉:性味:甘、咸、温。归经:归肾、大肠经。功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 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 不孕;肠燥便秘。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生姜汁: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具有散寒,止呕的功效。月桂氮草酮溶液:是一种有机物,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几乎无臭,无味,它可使角 质软化,增强通透性,使药物透过皮肤屏障,提高局部或全身血药浓度,提高制剂生物利用 度。对亲脂性、亲水性药物均有透皮促进作用。 本专利技术配方中的茵陈、茯苓、泽泻具有清热利水退黄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燥湿 的功效,同时配合附子、吴茱萸、肉桂、蜀椒、肉苁蓉辛、温、热的药物,起到温中健脾、祛湿退 黄的功效,而生姜汁具有刺激作用,能促进上述药物渗透到皮肤内,具有引药直达病灶的作 用;月桂氮草酮溶液可使角质软化,增强通透性,使药物透过皮肤屏障,提高局部或全身血 药浓度,提高制剂生物利用度。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是针对黄疸一阴黄一寒湿黄疸症状采用温阳化湿的中药膏贴敷于神阙穴,同 时配合温通的脐火疗法,达到温阳化湿、祛除黄疸的作用,此药物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副 作用及不良反应。由于引起黄疸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病因,只有当病因消 除后,黄疸才能减轻或消退。 2.本专利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收到良好的疗效,有效率为86. 6%。【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按重量的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它采用中药原料由茵陈、茯苓、泽泻、附子、吴茱萸、肉桂、蜀椒、肉苁蓉、白术和生姜汁按重量份组成,茵陈10‑50份、茯苓5‑25份、泽泻5‑25份、附子10‑30份、吴茱萸1‑5份、肉桂1‑5份、蜀椒1‑5份、肉苁蓉10‑30份、白术10‑30份、透皮促进剂2‑8份和生姜汁15‑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亚娇马素平费景兰赵婷婷郑华郑连雪权春分侯静玥
申请(专利权)人:顾亚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