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防控刺参海区网箱育苗过程中桡足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9761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应用生物防控刺参海区网箱育苗过程中桡足类的方法。一种刺参海区网箱育苗桡足类的生物防控方法。采购的规格为0.6~0.8cm的SPF南美白对虾虾苗,在规格为5m*5m*4m的网箱内,经适应盐度变化后,进行暂养标粗,暂养密度不超过10000/m3,根据生产需要设定合适网箱进行暂养,暂养后期可采用投喂冻卤虫或浮游生物网拖捞桡足类等浮游生物进行一日两次投喂。待刺参苗种基本附着完毕后,虾苗规格达到1~1.2cm,按照每个网箱80-100尾虾苗的数量放入生产网箱,育苗后期可有效控制桡足类的数量,从而提高苗种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防控桡足类的方法,特别是刺参海区网箱育苗过程中桡足类 的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刺参作为我省海水养殖支柱品种,养殖面积近百万亩,每年需要苗种20亿尾以 上。目前,刺参养殖企业所需苗种来源主要是由工厂化育苗室来提供,室内苗种生产过程 中,一些企业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追求经济效益,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甚至使用违 禁的药物,生产的苗种品质低劣、适应环境能力弱、抗病力差。苗种投放后,成活率偏低,成 参品质差,严重影响了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海区底播增殖更缺少健康优质苗种。 而刺参海区网箱育苗是一种生态育苗方式,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是育苗后期 桡足类大量繁殖,影响参苗成活率,为此大多数养殖户不得不使用药剂来杀死它,影响了海 区网箱育苗的质量。 上述育苗过程中的桡足类防控方法目前没有比较成熟的非药物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刺参海区网箱育苗过程中,桡足类大量繁殖影响参苗成活率,降低刺参苗 种产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有效控制网箱内桡足类数量,从而提高成活率,且无药残的生 物防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刺参海区网箱育苗过程中桡足类的生物防控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刺参海区网箱育苗后期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 优选方式下,具体技术方法为: S1、虾苗选取:选取0? 6~0? 8cm无特定病原体(SPF)的南美白对虾虾苗。 S2、育苗室暂养:将步骤S1所述虾苗放在育苗室暂养,逐渐调节暂养环境盐度,使 虾苗适应海区环境,直至虾苗稳定无死亡。 S3、网箱暂养:将步骤S2所述适应自然海区盐度的虾苗放入暂养网箱内,进行暂 养标粗,暂养密度不超过10000尾/m3;日常管理应及时捞出病虾死虾。 优选方式下,步骤S3所述虾苗网箱暂养期间,投喂浮游生物,一日投喂两次。所述 浮游生物优选为桡足类。 S4、虾苗投放:待刺参苗种浮游期结束进入稚参阶段后,向刺参培育箱中投放经过 步骤S3暂养所得的1~1. 2cm规格的虾苗,虾苗投放密度为0. 8~1尾/m3;由此,整个育 苗期间桡足类的数量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参苗成活率最终提高产量。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与传统的纯天然育苗技术相比能够有效控制网箱内烧足类数量,提高参苗成活 率,最终提尚广量; 2、与药物清除桡足类相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药物:20元/箱;虾苗:2元/ 箱),同时防控效果尚佳; 3、更为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确实实现了真正的生态育苗技术,做到零药残; 4、另一方面,虾苗通过摄食桡足类得以成长,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在本领域中广泛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刺参海区网箱育苗 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虾苗选取:从指定育苗室采购SPF的南美白对虾虾苗,规格选取0. 8cm以上虾苗。 网箱设置:网箱规格:5m*5m*4m,顺海流方向采用200目内衬40目网衣的双层筛 卷网。可以根据不同海域深度选择网箱深度,原则是枯潮时网底与海底距离大于2米,在传 统的海区刺参育苗网箱的基础上,顺海流方向采用200目内衬40目筛卷网的双层网衣,原 则上网衣目数选择保证虾苗不能从网孔游出即可。 虾苗暂养:0. 6~0. 8cm的南美白对虾苗在育苗室饲养时盐度为20~25,自然海 区盐度通常为32,南美白对虾苗在投放到网箱内暂养之前,要逐步适应盐度变化,最终从苗 室的低盐度过度到海区的高盐度。经过适应盐度变化后,在暂养网箱内进行暂养标粗,根据 生产需要设定合适网箱进行暂养,暂养密度不超过10000尾/m3,日常管理及时捞出病虾死 虾,虾苗暂养期间,可以采用投喂冻板卤虫或用浮游生物网拖捞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进行 一日两次投喂。 虾苗投放:待刺参苗种附有期结束进入稚参阶段后,虾苗经暂养后达到1~1. 2cm 规格后,适应了本海域环境,将虾苗按照每个网箱(5*5*4m)80-100尾虾苗(或按照0.8~ 1/m3尾虾苗)的数量放入网箱内,整个育苗期间可以有效控制桡足类的数量。从而提高参 苗成活率最终提高产量。整个过程虾苗的投放是否可行以及具体的投放数量都是根据相关 实验结果得到的。 实施例1按照传统的海区网箱育苗方式进行种参产卵,受精卵密度控制在20粒-30粒/ml, 孵化;进行幼体培育,幼体培育条件为:温度19°C-23°C、盐度30-33、溶解氧3. 5-5. 5mg/L、 PH为7. 9-8. 2,均符合自然海域水质指标。 当刺参苗种浮游期结束、基本附着完全后,进行实验。 实验组1,在育苗后期全程未投药未投虾苗;实验组2,在育苗后期投药物控制桡 足类;实验组3,在育苗后期投放南美白对虾苗进行桡足类的控制,最终计算桡足类数量, 参苗成活率,稚参变色率。 育苗过程中全程未投药未投虾苗组,桡足类数量平均800个/m3,参苗成活率 1. 25%,参苗发育到稚参的变色率26. 5% ;投药物控制桡足类实验组,桡足类数量平均80 个/m3,参苗成活率3%,参苗发育到稚参的变色率40. 3% ;投放奸苗实验组,烧足类数量平 均100个/m3,参苗成活率2. 96 %,参苗发育到稚参的变色率39. 5 %。 通过成本的计算,药物组:20元/箱;虾苗组:2元/箱以及成活率和变色率的比 较,最终选择通过投放南美白对虾苗来控制刺参网箱育苗过程中的桡足类,达到提高参苗 成活率的效果。 实施例2 奸苗投放数量的确定。 培育过程前期与实施例1 一样,后期差别主要在参苗浮游期结束基本附着完全 后,按照不同的虾苗密度投放对应数量的虾苗,进行后续的南美白对虾苗控制桡足类的实 验。 当刺参苗种浮游期结束、基本附着完全后,进行实验。在确定了南美白对虾苗控制 桡足类效果尚佳的前提下,又对南美白对虾苗投放尾数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0. 2尾/m3虾苗组,桡足类数量320个/m3;0. 8尾/m3虾苗组,桡足 类数量84个/m3;2尾/m3虾苗组,桡足类数量82个/m3;5尾/m3虾苗组,桡足类数量75个 /m3。且实验结果表明参苗成活率及变色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合成本考虑,因此最终选 择0. 8~1尾/m3的虾苗数量最为合适。 对比例1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最常见的3种对虾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 对比例1具体实验过程初期与实施例1 一样,在投放虾苗时,将三种虾苗分别按照 1尾/m3的密度投放,最终测定桡足类数量,参苗成活率,参苗变色率,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同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在刺参海区网箱育苗过程中桡 足类的防控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 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 一种,其特征在于,向刺参海 区育苗网箱中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 在于,步骤如下: 51、 虾苗选取:选取0.6~0.8cm南美白对虾虾苗; 52、 育苗室暂养:将步骤Sl所述虾苗放在育苗室暂养,逐渐调节暂养环境盐度,直至虾 苗适应海区环境; 53、 网箱暂养:取步骤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生物防控刺参海区网箱育苗过程中桡足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刺参海区育苗网箱中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彤孙阳陈文博宋晓阳郝佳杨婷婷周竹君姜成斌纪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