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9633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包含分离组、混料器、鼓风机与热量回收装置。混料器包含混和腔、进料器与空压机。混和腔连通分离组。进料器用以将污泥送至混和腔。空压机用以提供第一压缩空气至进料器,空压机运作时产生热量。鼓风机用以提供运输气流至混和腔中,从而将污泥送至分离组。热量回收装置用以传送空压机所产生的热量至运输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泥处理装置可以回收空压机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并加以利用,从而降低污泥干燥过程中的热损失,进而提高污泥干燥的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从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体积非常庞大,呈现松散状,且含水率较高,为让污泥能够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等目的,一般的做法是先对其进行脱水处理,即污泥干燥处理。这可以一方面进行有效的减容,从而降低污泥清运的费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污泥的存储、运输和利用。干燥处理后的污泥由于含水率低,相对稳定,微生物和病菌的含量也大大减少,因而减轻了污泥有关的负面效应。实务上,干燥处理后的污泥可以用作制造肥料及土壤改良剂等产品。除了农业利用,干燥处理后的污泥还可用作填埋、焚烧或热能利用等方面。然而,无论污泥的利用方式如何,污泥干燥都是重要的第一步,这也使得污泥干燥在整个污泥管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污泥干燥是一个能量净耗出的过程,耗能费用占干燥系统操作成本的比例往往大于百分之八十。因此,如何减少污泥干燥过程的热损失,以降低能耗及提高干燥效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回收空压机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并加以利用的污泥处理装置,从而降低污泥干燥过程中的热损失,进而提高污泥干燥的效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含分离组、混料器、鼓风机与热量回收装置。混料器包含混和腔、进料器与空压机。混和腔连通分离组。进料器用以将污泥送至混和腔。空压机用以提供第一压缩空气至进料器,空压机运作时产生热量。鼓风机用以提供运输气流至混和腔中,从而将污泥送至分离组。热量回收装置用以传送空压机所产生的热量至运输气流。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进料器包含进料通道与喷射通道。喷射通道连通进料通道,其中第一压缩空气通过喷射通道,以带动污泥从进料通道进入喷射通道,再进入混和腔。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进料器包含空气输送器。此空气输送器设置于进料通道。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进料器包含空气分流管。此空气分流管具有入气口、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气口连通喷射通道,第二出气口连通空气输送器。空压机提供第一压缩空气至入气口。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进料器还包含节流阀。此节流阀连接第二出气口与空气输送器,用以控制第一压缩空气从第二出气口进入空气输送器的流量。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污泥处理装置还包含涡流装置。此涡流装置位于喷射通道,其中第一压缩空气先通过涡流装置,然后再到进料通道与喷射通道的连接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污泥处理装置还包含气体加速装置。此气体加速装置位于喷射通道,其中第一压缩空气先通过气体加速装置,然后再到进料通道与喷射通道的连接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分离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分离器及至少一个第二分离器。运输气流通过混料器的混和腔后,先通过第一分离器,再通过第二分离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分离器包含壳体、出风管与进风管。出风管连通壳体。进风管连通壳体。运输气流通过进风管进入第一分离器,并通过出风管离开第一分离器。污泥处理装置还包含多个气管与压缩空气源。气管连通壳体的底部。压缩空气源连接气管。压缩空气源通过气管将第二压缩空气输入壳体的底部,以打碎位于壳体的底部的污泥。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压缩空气源为空压机。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与已知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以热量回收装置传送空压机所产生的热量至运输气流,使运输气流带着热量将污泥从混和腔送至分离组,因此,污泥干燥过程中的热损失得以降低,而污泥干燥的效能也相应提高。(2)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以第一压缩空气带动的方式,将污泥从进料通道送入喷射通道,然后再从喷射通道送入混和腔,继而以运输气流把污泥从混和腔送至分离组,因此,污泥能够持续地被送入污泥处理装置中以进行污泥处理的程序。(3)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以压缩空气源通过第一分离器的壳体的气管,将第二压缩空气输入壳体的底部,以打碎位于壳体的底部的污泥,因此能够避免污泥因为体积过大重量过重而无法被运输气流带离第一分离器,也可解决污泥在壳体的底部积聚而造成堵塞的问题。(4)由于污泥自进料通道进入喷射通道,再从喷射通道进入混和腔,继而进入分离组,均是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因此,整个污泥处理的过程能够达到无臭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污泥处理装置的正视图。图1B为图1A的污泥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图1C为图1A的鼓风机及热量回收装置的透视图。图2为图1A的进料器的立体透视图。图3为图2的空气输送器的剖面图。图4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涡流装置的剖面图。图5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涡流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加速装置的剖面图。图7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加速装置的剖面图。图8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加速装置的剖面图。图9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加速装置的剖面图。图10为图1A的第一分离器的立体剖面图。图11为图1A的第二分离器的立体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具体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具体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具体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表示。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其通常的意义,其意义能够被熟悉此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在普遍常用的字典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应被解读为与本专利技术相关领域一致的意义。除非有特别明确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图1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污泥处理装置100的正视图。图1B为图1A的污泥处理装置100的俯视图。如图1A~1B所示,一种污泥处理装置100包含分离组110、混料器120、鼓风机130与热量回收装置140。混料器120包含混和腔121、进料器122与空压机123(图中未示出)。混和腔121连通分离组110。进料器122用以将污泥S送至混和腔121。请参考图1C,其为图1A的鼓风机130及热量回收装置140的透视图。当空压机(Compressor)123运作时,仅10~25%的电能可转换为机械动能,将空气加压成第一压缩空气CA1。第一压缩空气CA1,再经由高压风管123a,传送至混料器120的进料器122,从而将污泥S送至121混合腔,与运输气流TA混合。市面现有的空压机(Compressor),运作时大约会将75~90%的电能转换为热能,这些热能需利用大量空气流(AirFlow),以强制对流(ForcedConvection)方式将空压机冷却,使其可长期持续正常运转,并增加操作寿命。任何机器,包括空压机,均须适当冷却(Cooling),一旦温度过高,将无法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如图1A~1C所示,热量回收装置140包括本体140a、热风收集器140b及出口140c。鼓风机130的进风口(AirInlet)(图中未示出),通过风管130a串接热量回收装置140。鼓风机130运转时,吸引大量空气流,以强制对流方式,冷却空压机123的热能:(i)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含:分离组;混料器,其包含:混和腔,其连通所述分离组;进料器,其用以将污泥送至所述混和腔;以及空压机,其用以提供第一压缩空气至所述进料器,所述空压机运作时产生热量;鼓风机,其用以提供运输气流至所述混和腔中,从而将所述污泥送至所述分离组;以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用以传送所述空压机所产生的所述热量至所述运输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含:分离组;混料器,其包含:混和腔,其连通所述分离组;进料器,其用以将污泥送至所述混和腔;以及空压机,其用以提供第一压缩空气至所述进料器,所述空压机运作时产生热量;鼓风机,其用以提供运输气流至所述混和腔中,从而将所述污泥送至所述分离组;以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用以传送所述空压机所产生的所述热量至所述运输气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器包含:进料通道;以及喷射通道,其连通所述进料通道,其中第一压缩空气通过所述喷射通道,以带动所述污泥从所述进料通道进入所述喷射通道,再进入所述混和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器包含:空气输送器,其设置于所述进料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器包含:空气分流管,其具有入气口、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喷射通道,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空气输送器,所述空压机提供所述第一压缩空气至所述入气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器还包含:节流阀,其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空气输送器,所述节流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压缩空气从所述第二出气口进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锋陈金得江明桂宋耿全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兴技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