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位相差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393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位相差膜。所述微位相差膜包括:在基材上配置一层微结构层,其具有多个梯形微突起,所述梯形微突起的底部夹角为12-85度;再于微结构层之上依序配置一层共形的光配向层与一层液晶位相差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位相差膜得以解决在两种不同相位的交界处会有漏光以致于产生亮线的问题,从而提升3D显示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膜,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微位相差膜
技术介绍
微位相差膜(Patterned Retarder, Micro Retarder)是在膜面上具有偶数列区 域和奇数列区域的微结构光学膜。前述微位相差膜中奇偶列区域之间的相位差值(phase difference)通常为λ/2,例如奇偶列区域的位相(phase)可分别为0与λ/2或是λ/4 与-λ /4等等。因此,当微位相差膜贴附于显示器外层时,可以转换显示器奇偶列像素的光 偏振态,而用以呈现3D影像。 最早的微位相差膜制法为机械加工法,先形成一层位相差层,然后再用刀模将奇 数列或偶数列区域的位相差层去除,让奇数列与偶数列之间的相位差值为λ /2。 液晶ISO相制作法则是先将液晶涂布于整个基材上,再将奇数列或偶数列区域曝 光,让奇数列或偶数列的位相值为λ /2。然后,再加热让未固化的液晶成为ISO相后再进行 热固化,使其不具位相差(即其位相值为〇)。 双区域配向法(使用摩擦或光配向的技术)则是让奇数列或偶数列区域具有不同 的配向方向,让奇数列与偶数列区域之间的位相差值为λ /2。 上述各种方法在两种不同相位的交界处,多会有液晶排列紊乱的问题,导致漏光 而形成亮线,造成3D影像的显示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微位相差膜,以解决上述的在两种不同相位 的交界处会有漏光以致于产生亮线的问题,提升3D显示的品质。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微位相差膜由下至上包括:基材、微结构层、光配向层与液晶位相差 层。上述的微结构层配置于该基材上,该微结构层具有多个梯形微突起,所述梯形微突起的 底部夹角为12-85度。上述的光配向层共形地配置在该微结构层上,该液晶位相差层配置 于该光配向层上。 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梯形微突起的底部夹角为12-65度。 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梯形微突起的高度为0. 5 - 2. 0 μ m。 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所述梯形微突起的底面与顶面的宽度为100 - 1000 μ m。 依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该微结构层的材料为紫外线固化树脂或热固化树脂,例 如可为丙烯酸树脂、硅氧树脂或聚胺甲酸酯。 依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该基材的材料例如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聚碳酸酯、 三醋酸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环烯烃聚合物。 依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该光配向层的材料可为光致交联型树脂(photo-induced cross-linking resin)、光致异构化型树月旨(photo-induced isomerization resin)或光致 裂解型树脂(photo-induced decomposition resin),其具有可进行光聚合反应官能基,例 如可为肉桂酸酯基、香豆素酯基、苯基苯乙烯酮基、马来酰亚胺基、喹啉酮基或双苯亚甲基。 依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该光配向层的厚度为50 - 100nm。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微位相差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微位相差膜在两 种不同相位的交界处会有漏光以致于产生亮线的问题。 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 本的理解。此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 重要/关键元件或界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参阅下文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具 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精神及其他专利技术目的,以及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 手段与实施方面。【附图说明】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 明如下: 图IA是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微位相差膜的俯视示意图; 图IB是绘示图IA剖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微位相差膜的制造流程图; 图3A是显示在微结构层脱膜后,在微结构层的底面与斜面交界处留有残胶; 图3B-图9是显示各实验例与比较例以偏光显微镜观察所得的照片; 其中,符号说明: 100 :微位相差膜 IOOa :第一位相区 IOOb :第二位相区 IOOc :交界区 110:基材 120 :微结构层 122 :梯形微突起 124 :顶面 126 :底面 128 :斜面 130 :光配向层 134 :顶面 136 :底面 138 :斜面 140 :液晶位相差层300 :残胶 h :梯形微突起的高度 Θ :梯形微突起的斜面与底面延伸线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上述,提供一种微位相差膜,可以解决上述的微位相差膜在两种不同相位的 交界处会有漏光以致于产生亮线的问题。在下面的叙述中,将会介绍上述的微位相差膜的 例示结构与其例示的制造方法。为了容易了解所述实施例之故,下面将会提供不少技术细 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实施例皆需要这些技术细节。同时,一些广为人知的结构或元件, 仅会以示意的方式在附图中绘出,以适当地简化附图内容。 微位相差膜的结构 请同时参考图IA-图1B,图IA是绘TK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微位相差膜的俯 视示意图,图IB是绘示图IA剖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IA中,微位相差膜100具有第一位相区100a、第二位相区IOOb与交界区 100c,其中第一位相区IOOa与第二位相区IOOb的位相差值为λ /2。在图IB的剖面结构示 意图中,微位相差膜100具有基材110、微结构层120、共形的(conformal)光配向层130与 液晶位相差层140。 上述的基材110的材料例如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三醋酸纤维素 (triacetyl cellulose, 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或环烯煙聚合物 (cyclo-olefin polymer, C0P)。基材110的位相差值越小越好,以免影响最后3D画面的显示 效果。例如,基材110的位相差值可小于20nm,较佳为Onm。而基材的厚度约为25 - 200 μ m。 上述的微结构层120具有多个梯形微突起122。梯形微突起122的顶面124、底面 126与斜面128分别对应至微位相差膜100的第一位相区100a、第二位相区100b与交界区 100c,如图IB所示。上述梯形微突起122的高度h主要是由液晶位相差层140的液晶材料 的双折射率来决定的。液晶位相差层140的液晶材料的双折射率差值(Δη)越大,所需的 高度h就越小,以让第一位相区100a与第二位相区100b的位相差值为λ /2。一般来说, 梯形微突起122的高度h约为0. 5 - 2. 0 μ m,例如可为2 μ m。梯形微突起125的顶面124 与底面126的宽度大约为100 - 1000 μ m,例如可为500 μ m。微结构层120的斜面128与底 面126延伸线的夹角Θ (亦即是梯形微突起122的底部夹角Θ )较佳为12-85度,更佳为 12-65 度。 而微结构层120的材料为固化后的可固化树脂,其包括紫外线固化树脂(UV curable resin)与热固化树脂(thermo-curable r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位相差膜,其特征在于,该微位相差膜包括:一基材;一微结构层,配置于所述基材上,所述微结构层具有多个梯形微突起,所述梯形微突起的底部夹角为12‑85度;一光配向层,共形地配置在所述微结构层上;以及一液晶位相差层,配置于所述光配向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维泽邱大任吴昱寯
申请(专利权)人: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