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13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盖,它具有从顶部底侧向下伸出的一个两部分密封肋。肋的第一部与盖顶部邻接,而第二部是截锥形的,与第一部的一端相连接并沿径向向内延伸,其终端为一环形自由边缘。第二部的上表面具有啮合装置,它包括一与盖顶部底侧相啮合的连续的环形脊,盖顶部底底侧上也有一连续的环形脊,配置在密封肋的第一部的内侧附近。(*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用于密封容器开口的容器盖。具体地说,本技术提供一种容器盖,这种盖可将如软饮料之类的碳酸液体容器的带螺纹顶部的开口密封住,这种盖还能很好地将其中装有大气压力下、高于大气压力或低于大气压力的东西,或者装有气体组分,或者需要进行真空密封的玻璃或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之类的其它容器进行密封。人们在一些时候已经采用带螺纹顶部的盖来密封各种容器。虽然在很多种盖的螺纹顶部内都装有单独的密封垫,如果能够制造出可有效地密封容器的单件头容器盖,就会产生巨大的优点。申请人的在先澳大利亚专利说明书627746号提出了一种用于具有外螺纹颈的容器的单件容器盖。这种盖由弹性的合成塑料材料模注成一个单件,它包括一个顶部和一个从该顶部底侧悬垂下来的裙部,该裙部具有一个内表面,其上的螺纹与容器上的螺纹互补。盖与容器之间的密封是由一个从盖顶部底侧向下突出的环形密封肋提供的,该肋具有第一部,邻接顶部并且对接或贴靠裙部,还具有平截锥形的第二部,与第一部的远离顶部的一端相连,并沿径向朝向延伸,其终端为一环形自由棱边。第一部的内径被制成一定的尺寸,使得当盖与颈部相连接时,该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就会被容器颈部的自由端啮合并回折而贴靠肋的第一部的内表面,在容器颈的至少一外表面与盖之间构成气密密封。已经发现,这种盖能够在为单用途而设计的容器上很好地工作。在这种单用途容器中,颈部的尺寸保持在严密的公差范围之内,容器和密封肋之间的环形接触面积可以比较小,在肋和容器颈之间仍然能够形成很好的密封。当上面所述的盖应用在多次使用或可重复使用容器上时,由于在使用中容器颈部的变形或剥落,颈部的尺寸不可能始终如一。对于重复使用容器,希望将颈部和肋之间的接触面积做得大些,使肋和容器颈之间有较大的密封区。但是,这会产生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当肋的第一部的长度增加时,第一部的自由端对肋的第二部施加径向向内的压力以强制第二部与容器颈进入密封啮合的能力就会减小。这样,已经发现,仅仅加长肋的第一部并不足以增加肋和容器颈之间的有效密封面积。同样也经确定,仅仅加长肋的第二部也不足以增加肋和容器颈之间的有效密封面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密封机构的容器盖。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器盖,该容器盖由弹性的合成塑料材料模注成一体,它包括一个顶部和一个从顶部底侧悬垂下来的裙部,该裙部具有一个带有与容器颈相连接用的连接装置的内表面,以及一个从盖顶部底侧向下伸出的环形密封肋,该肋含有一有大致圆筒形内表面的第一部,邻接顶部并贴靠裙部,还含有一与第一部的远离顶部的一端相连接的平截锥形的第二部,该第二部有一上表面并沿径向向内延伸,其终端为一环形自由棱边,第一部具有内径,适于接受容器盖所要与之相连接的容器颈的外径,使得当盖与容器颈相连接时,肋的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就会被颈部的自由端啮合并回折而贴靠肋的第一部的大致圆筒形内表面,在容器颈的至少一外表面和盖之间构成气密密封,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盖的肋的第二部的上表面上,在靠近其自由棱边处,形成有啮合装置,当盖与颈部相连接时,该啮合装置与盖顶部的底侧相啮合。密封肋第二部上表面上的啮合装置,最好是一列互相间隔的凸起或段或一连续的环形脊。密封肋第二部上表面上的啮合装置起与盖顶部的底侧相啮合的作用,将密封肋的自由棱边保持夹紧在容器颈的自由端与盖顶部的底侧之间。当盖被向下拧紧到颈部上时,夹紧在容器颈部和盖之间的环形密封肋的第二部的自由端的抑制作用,相信会起到将密封肋更紧密地拉靠容器颈的外表面的作用。这样在盖的密封肋和容器的颈部之间提供了比在其它情况下所获得的更大的密封面积。在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中,盖顶部的底侧设有一列互相间隔的凸起或段或一连续的环形脊,配置在环形密封肋的第一部的内侧附近。盖顶部底侧上的该列凸起或段或者该连续的环形脊这样配置,使得当盖与容器相连接时,该盖顶部底侧上的该列凸起或段或该连续的环形脊与肋的第二部的上表面的在该平截锥形的第二部的该列凸起或环形脊的外侧附近处相啮合。需要时,在密封肋第二部的上侧或在盖顶部的底侧,或者同时在二者上,可以设有一系列凸起和/或段或连续脊。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盖安装到容器上时,盖顶部底侧和密封肋第二部上侧上的所述列的凸起和/或段或连续脊可互锁,从而使接触盖底侧的肋的表面保持静止,并使密封肋的第二部配置在盖顶部底侧和容器颈外表面的更大的区域内。最好是密环肋的第一部和平截锥形第二部具有恒定的厚度,并且以至少为90°的夹角进行连接。更好的是肋的平截锥形的第二部的厚度,从最接近第一部一端的最大厚度向着其环形自由棱边的最小厚度递减。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悬垂裙部的自由底缘通过多个易断连接桥与一个擅开识别带相连接。该带包括一通常为圆筒形的带体部和一从带体部向内伸展的肋条段,肋条段提供凸缘,啮合在从容器颈部的连接装置下方向外伸出的挡边的下面。啮合肋具有一大致面向盖顶部的上侧和一大致背向顶部的下侧。带体部设有凸台或其它局部增厚区,以增加带体部的纵向刚度,同时使其在被强制越过容器的挡边时得以沿径向扩大。最好是啮合肋的上侧具有一个与带的带体部相连的第一表面,该表面从顶部向内向下倾斜,还具有一个从第一表面沿径向向内配置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比第一表面更接近垂直于盖的纵向轴线。最好是带的径向内表面上设有一列互相间隔的沿径向向内伸的凸起,配置在肋条和带的自由端之间。需要时,该些凸起,或其中一些凸起,与横贯带的纵向宽度的肋相接触,或者它们可以在带的下自由端之前的短距离处停止。各凸起最好平行于盖的纵向轴线,但也可倾斜于该轴线。在一特别理想的实施例中,肋条段具有交替的凸起,配置在两肋条段之间的间隙的下方,并且最好配置在肋条段底侧的中部位置,所述各凸起顶靠肋条段的底侧。在另一实施例中,擅开识别带包括一个通过易断连接桥从盖的裙部悬垂下来的大致圆筒形的带体部和一系列钩子,每个钩子包含一平截锥体部,铰接至带体部的远离盖裙部的一端附近的内表面上。每个平截锥体部最好向内向上延伸,其终端为一自由棱边。每个平截锥体部具有一弧面,基本上与带体部内表面的弧面相同,可套叠在带体部的内表面上,从而当安装在容器上时,平截锥体部的自由端啮合在容器挡边之下,而其最接近铰接处的平截锥体部与带体部内壁叠合,使平截锥体部的自由端不致受到擅开。容器的颈部最好设有外螺纹,而裙部的径向内表面上最好形成有互补的内螺纹。但是,通过将裙部和容器颈适当成形,有可能将盖制成一种顶封或“按扣”盖。容器盖上也可以包含用于安装阀或泵以控制容器的排出的盖子。裙部内表面上的螺纹最好是由一系列从远离盖顶部的第一螺纹段开始、沿螺旋形螺纹轨迹配置的螺纹段构成的,除第一螺纹段外,每个螺纹段最好形成有两个基本上平的端面,每个平端面相对于盖轴线是倾斜的,并背离盖顶部,即,它们面向模制盖用的模芯被拉出的方向。第一螺纹段的远离其相邻螺纹段的端部最好是类的以便盖上的螺纹与容器颈上的互补螺纹相配合。塑料材料最好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对于用于碳酸饮料或其它带有气压的液体的容器来说,塑料材料必须具有非常低的透气性。盖最好是模制成一体的。本技术的主要有利效果是在盖的密封肋与容器颈之间提供了更大的密封面积。下面参照附图并通过实例来说明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盖,该容器盖由弹性的合成塑料材料模注成一体,它包括一个顶部和一个从顶部底侧悬垂下来的裙部,该裙部具有一个带有与容器颈相连接用的连接装置的内表面,以及一个从盖顶部底侧向下伸出的环形密封肋,该肋含有一有大致圆筒形内表面的第一部,邻接顶部并贴靠裙部,还含有一与第一部的远离顶部的一端相连接的平截锥形的第二部,该第二部有一上表面并沿径向向内延伸,其终端为一环形自由棱边,第一部具有内径,适于接受容器盖所要与之相连接的容器颈的外径,使得当盖与容器颈相连接时,肋的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就会被颈部的自由端啮合并回折而贴靠肋的第一部的大致圆筒形内表面,在容器颈的至少一外表面和盖之间构成气密密封,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盖的肋的第二部的上表面上,在靠近其自由棱边处,形成有啮合装置,当盖与颈部相连接时,该啮合装置与盖顶部的底侧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密封肋第二部上表面上的啮合装置,是一列互相间隔的凸起或段或一连续的环形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M坦塞
申请(专利权)人:精密阀门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