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047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温管,其包括内管、位于于内管外的衬套管,衬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在腔体内填充纳米微孔隔热保温材料,在腔体的腔壁上开设有抽气孔,可以通过该抽气孔将腔体内抽成真空,内管包括第一工作管和连接于两段第一工作管之间的弹性波纹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保温管保温效果好且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输管道领域,特别是用于传输高温流体的保温管
技术介绍
保温管是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热力管道装置,主要用于传输高温空气、蒸汽、水、导热油等流体介质。保温管应用广泛,在化工、石化、热力、太阳热能等行业有大量应用,在诸如深海石油、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还尤显关键,对整个系统的成本与性能产生很大影响。热力管路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1)保温要求,流体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对外散失的热量越少越好,尤其是针对流体介质温度高或者流体降温后容易凝固的场合;2)热膨胀补偿要求,管路材料受热膨胀降温收缩,导致管路长度变化或者产生较大的应力,这时需要设计热补偿装置,以避免因管路热胀冷缩导致的失效;3)成本要求,需要采用与应用环境相匹配的管道材料与保温材料;4)管路热量的散失,最好管路散失的热量不会直接散失到环境中,而是能够回收散失的热量,另外还需综合考虑管道的抗压性能、阻力性能、安装运输的便携性,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且可靠性高的保温管。为达成前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保温管,包括内管、包覆于内管外的衬套管,所述衬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收容腔体,在所述收容腔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在所述收容腔体的腔壁上开设有抽气孔,通过该抽气孔抽取收容腔体内的空气使所述收容腔体内的气压达到预定压力,所述内管包括第一工作管和连接于两段第一工作管之间的弹性波纹管,所述弹性波纹管在保温管轴向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管的第一工作管为圆筒形,前述收容腔体是由所述衬套管的内表面与内管的外表面共同形成的环形封闭收容腔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材料为二氧化硅纳米微孔隔热保温材料或氧化铝纳米微孔隔热保温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容腔体内的预定压力为1000~10000pa的绝对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波纹管的长度占所述保温管的长度的比例为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工作管和波纹管形成第一流道,所述保温管进一步包括位于衬套管外的第二工作管,第二工作管与衬套管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第二工作管外包覆有第二保温层,在第二保温层外包覆有保护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衬套管外设置有夹箍,所述夹箍为圆环型,其贴合衬套管的外表面夹持所述衬套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夹箍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支撑第二工作管,限定第二工作管与衬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支撑架的与第二工作管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滚轮机构,支撑架的滚轮机构能够转动,使第二工作管道相对衬套管在轴向上有一定量的相对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工作管外的第二保温层为岩棉、气凝胶、玻璃棉或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保温层外包覆的保护层为铝箔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保温管,其内管与衬套管之间形成封闭环形腔体,在腔体上开设抽气孔,在腔体内填充纳米微孔隔热材料,该纳米微孔隔热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通过抽气孔对环形封闭腔体内适当抽真空后,环形封闭腔体内部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将增大,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保温材料固体颗粒间的碰撞频率与强度相对减弱,宏观的导热系数就下降,隔热性能更加好,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可低于0.004W/m.K,这样,在达到保温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减少保温材料的用量,从而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减小保温层的外表面直径,减小保温管的管径进一步节省了成本与体积。从性能角度看,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高效的保温。而内管与衬套管围成的腔体内的真空度不高,绝对压力维持在1000~10000Pa范围,可以长时间稳定地维持,但因为内部填充有纳米微孔介质,隔热性能依然很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保温管,其内管采用具有一定伸缩范围的波纹管与第一工作管道连接,解决了保温管的热应力问题,不会因保温管管内外温差引起保温管变形导致保温管破裂。而采用套管结构的双流道保温管,第一流道内流体散失的热量可以被第二流道内的流体吸收,便于回收第一流道流体散失的热量,而且第二流道内的流体的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对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的保温要求比单流道保温管与环境之间的保温要求低,这样可以减少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的保温材料的厚度,可以节省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的保温材料,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温管的纵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保温管的横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保温管的横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夹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实施例”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相互排斥的实施例。为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效地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本质使其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陈述了许多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专利技术仍可实现。另一方面,为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些熟知的容易理解的方法或过程,在下面的描述中并未详细叙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温管的纵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保温管的横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温管100包括圆筒形内管1、包覆于内管外的衬套管2,在内管1与衬套管2之间形成收容腔体3,在收容腔体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4形成第一保温层5。如图1所示,保温管的内管1包括沿保温管纵长方向分成两段的圆筒形的第一工作管11,在两段第一工作管11之间设置有一段弹性波纹管12。该弹性波纹管12的内径与第一工作管11的内径相当,其具有一定的弹性,该弹性波纹管12沿保温管100纵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能够沿保温管100纵长方向伸缩一定范围。第一工作管11和波纹管12共同形成供流体流动的第一流道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管11与波纹管12可以采用型号为316/316L、304的不锈钢材料,耐受温度超过300℃。第一工作管11的厚度根据管径、工作压力而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管11的厚度可以为0.8mm~1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管11与波纹管12是采用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温管,包括内管、位于内管外的衬套管,所述衬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收容腔体,在所述收容腔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在所述收容腔体的腔壁上开设有抽气孔,通过该抽气孔抽取收容腔体内的空气使所述收容腔体内的气压达到预定压力,所述内管包括第一工作管和连接于两段第一工作管之间的弹性波纹管,所述弹性波纹管在保温管轴向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管,包括内管、位于内管外的衬套管,所述衬套管与内管之
间形成收容腔体,在所述收容腔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在所述收容腔体的腔
壁上开设有抽气孔,通过该抽气孔抽取收容腔体内的空气使所述收容腔体内
的气压达到预定压力,所述内管包括第一工作管和连接于两段第一工作管之
间的弹性波纹管,所述弹性波纹管在保温管轴向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第一工作管为
圆筒形,前述收容腔体是由所述衬套管的内表面与内管的外表面共同形成的
环形封闭收容腔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为二氧
化硅纳米微孔隔热保温材料或氧化铝纳米微孔隔热保温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体内的预定压
力为1000~10000pa的绝对压力。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的长度占
所述保温管的长度的比例为1%~2%。
6.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