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玉顺专利>正文

新型饮用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03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饮用容器,包括液体输送装置(2)、软体包装袋(1),液体输送装置(2)的上部设置有密闭螺纹及旋盖(3),液体输送装置(2)中的连接体(5)与软体包装袋(1)的上封口密闭连接,连接体(5)的下部设置有吸管(6),其特征在于,连接体(5)下端口设置有小于连接体(5)下端口截面积的吸管(6),构成连接体(5)下端口与吸管(6)端口的连接处形成数只流孔(4); 或者,连接体(5)下端口的侧面设置有数只流孔(4); 或者,连接体(5)与吸管(6)的端面连接处设置有流孔(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包装容器类,尤其涉及液体的软体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第ZL87106409.X号公开了“饮用容器”的技术方案,其在软体包装的上口设置有一液体输送装置,液体输送装置的上部设置有螺纹及密闭旋盖,液体输送装置的中部设置有二层以上的八角形法兰,法兰之间设置有垂直凸出相连的肋条;液体输送装置的下端设置有连接体,连接体的外部与软体包装的上口采用热粘法相连接;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一管径相同且装入软体包装内的吸管,吸管与连接体的近邻处设置有一斜孔或槽缝;软体包装的两侧面及下底部采用切角叠合成W形。灌装液体时,液体输送装置的法兰置于灌装设备的夹持架上,由吸管上中部的斜孔或槽缝及下部的管口输入灌装液体。饮用液体时,拧开输送装置上部的旋盖,经软体包装袋内的吸管吸入饮用液体。当需要将“饮用容器”内的饮料倒入杯内畅饮时,其将软体包装袋倒置,饮用液体经吸管上部设置的小孔流入杯内。此“饮用容器”虽解决了液体灌装输送时相邻软体包装袋相互卡入、软体包装袋直立、饮用液体倾倒的难题。但是,其构造及制造工艺及为复杂,耗材多,成本高,使用效果并不好。如吸管在连接体的近邻处设置小斜孔或槽缝,饮料液体倾倒或吸入时,由于小孔、槽缝距连接体、软体包装袋边还有一定的距离,因而饮料液体难于全部倒出、吸光。同时,吸管上开设小斜孔或槽缝后强度较低,被迫采用与连接体相同的管径,造成吸管体积大,耗材多。而且,液体输送装置的外部设置有二层以上的八角形法兰及肋条,构造十分复杂。还有,软体包装袋底部采用切角叠合,加工工艺极为复杂等,因而给制造者、消费者等都带来许多加工难度、浪费和使用不便等。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饮用容器,解决上述难题,以满足加工简便,节省材料,提高经济效益,使用方便等多方面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新型饮用容器,包括液体输送装置、软体包装袋,液体输送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密闭螺纹及旋盖,液体输送装置中的连接体与软体包装袋的上封口密闭连接,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吸管。其连接体下端口的侧面设置有数只流孔。新型饮用容器,包括液体输送装置、软体包装袋,液体输送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密闭螺纹及旋盖,液体输送装置中的连接体与软体包装袋的上封口密闭连接,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吸管。其连接体下端口设置有小于连接体下端口截面积的吸管,构成连接体下端口与吸管端口的连接处形成数只流孔。新型饮用容器,包括液体输送装置、软体包装袋,液体输送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密闭螺纹及旋盖,液体输送装置中的连接体与软体包装袋的上封口密闭连接,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吸管。其液体输送装置的中部设置有一层灌装液体的法兰,法兰的侧部设置为平面体。新型饮用容器,包括液体输送装置、软体包装袋,液体输送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密闭螺纹及旋盖,液体输送装置中的连接体与软体包装袋的上封口密闭连接,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吸管。其软体包装袋设置为椭圆形或圆形,连接体与吸管的端面连接处设有流孔。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因而具有以下的优点1,液体输送装置的连接体下端口截面积设置为大于吸管的截面积,使连接体下端口形成数个流孔;或在连接体下端口的侧面设有数个流孔,方便液体灌装及提高灌装速度。同时,连接体下端口形成的流孔处于软体包装袋边,便于将饮用液体全部吸完,或快速倒入杯、碗等固体容器内畅饮。而且,吸管的截面积减小,降低塑料用材40-60%。2,软体包装袋设置为椭圆形或圆形,液体输送装置上部设置有一层灌装液体的法兰,形状构造极为简单,方便灌装液体。同时,法兰的侧部设置有图案或文字形的艺术平面体,液体灌装时平移前进,不会发生相互卡入;而且产品易直立,外形美观。3,整体,及连接体与吸管的连接构造都十分简单,制造工艺简便,耗材少,节约材料,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饮用容器的型状及局部剖视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饮用容器的型状及局部剖视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A-A剖视的一种连接体下端口与吸管上端口的形状构造示意图;图4是图2中沿A-A剖视的第二种连接体下端口与吸管上端口的形状构造示意图;图5是图2中沿A-A剖视的第三种连接体下端口与吸管上端口的形状构造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法兰及平面体的型状构造示意图;图7是图6中沿B-B剖面的型状构造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种新型饮用容器的椭圆型状及局部剖视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软体包装袋2,液体输送装置3,旋盖4,流孔5,连接体6,吸管7,法兰8,平面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作如下详述在图1中,新型饮用容器由软体包装袋1、液体输送装置2、旋盖3、流孔4、连接体5、吸管6、法兰7、平面体8等构成。液体输送装置2的上部设置有与旋盖3相配的密闭螺纹,旋盖3旋合于液体输送装置2上部的密闭螺纹处。液体输送装置2的中部可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并设置有用于流水线灌装液体时支撑软体包装袋1的一层式的夹持法兰7,法兰7的侧部设置有平面体8。液体输送装置2的下部设有一连接体5,连接体5其与软体包装袋1的上封口可采用热粘或胶粘等其它加工方法密闭连接。软体包装袋1可采用食品级的塑料薄膜制成,其内可镀有铝质防腐层等,其外制有彩色图案、商标等。软体包装袋1的两侧部及底部可设为V形并采用热粘或胶粘法密闭连接,然后再将下侧的两角折入其内的侧部,或其底部的侧角内;也可直接将两角折入其外的侧部,或其下底部。其内或外部折入的两侧角可使软体包装袋1易直立,和增加其底侧部的连接强度,当灌装大容量的饮用液体时此为更佳。置于软体包装袋1上部的连接体5,其下部设置有小直径尺寸的吸管6。为节约材料,吸管6可采用小直径尺寸的塑料薄管,如壁厚0.1-0.5毫米左右,直径为4-6毫米左右的塑料薄管。连接体5下端口的侧面设置有数只流孔4,流孔4可设置为圆形或方形、条形、斜孔、斜面孔等其它形状,其数量可为一只,或二、三、四……,一般以二只为好;二只式流孔可设在连接体5下端口的二旁侧面,或前、后面。流孔4用于增加灌装液体的速度,和将饮用液体全部吸完,或快速倒出。吸管6可与液体输送装置2、连接体5等制作一套模具,选用食品级塑料经加热同时制成一体;也可单体制成后采用热粘或胶粘等其它方法制成一体。在图2中,一种新型饮用容器由软体包装袋1、液体输送装置2、旋盖3、流孔4、连接体5、吸管6、法兰7、平面体8等构成。软体包装袋1的两侧可采用热粘或胶粘等其它加工方法直接密闭连接成一条直线;为便于软体包装袋1灌装后直立,其底部可采用热粘或胶粘等其它加工方法制成密闭连接可折叠的V形,其下两侧角可折入其内的侧部,或其下底的内部,也可裁去。连接体5的下端口设置有小于连接体5下端口截面积的吸管6,连接体5的下端口与吸管6的端口相交或重合连接的平面处就可构成数只流孔4。软体包装袋1、液体输送装置2、旋盖3、流孔4、连接体5、吸管6、法兰7、平面体8等其余的形状、构造、尺寸、相配、材料、制造方法及作用等如图1所述,故在此省略。在图3中,连接体5的下端口设置为椭圆形口,也可设置为两直边平行的椭圆形口。连接体5的下端口设置有小于连接体5椭圆形下端口截面积的圆形口吸管6。连接体5的下端口与吸管6的圆形端口连接相交后,构成两个月牙形的流孔4。吸管6也可设置为扁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玉顺
申请(专利权)人:耿玉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