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综合描述地层超覆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8331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震地质综合描述地层超覆线方法,该地震地质综合描述地层超覆线方法包括:步骤1,对选定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步骤2,井震结合,进行精细地震解释;步骤3,依据地层倾角计算外推超覆点位置;步骤4,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震剖面进行处理;以及步骤5,综合以上几个步骤的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地层超覆线。该地震地质综合描述地层超覆线方法可有效地减小误差,提高地层超覆线描述的精度与准确度,对认识研究区地层的展布规律及勘探目标的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地震地质综合描述地层超覆线 方法。
技术介绍
地层超覆线(包括上超和退覆)是盆地沉积区与盆外侵蚀或无沉积区之间的分界 线,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和斜坡部位。地层超覆点的迁移是盆地沉积作用扩张、收缩旋回 的珍贵记录,而油气主要聚集在地层超覆线附近,准确确定超覆线位置是明确一个地区地 层展布特征的基础,同时也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在确定地层超覆线的方法中,最基本的就是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追踪解释的地 震描述方法,但这种方法存在较大误差。这是因为:①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部分层段 超覆线附近较薄的地层无法单独形成地震反射同相轴;②实践证明,地层超覆带附近地震 反射轴的终止不代表地层的尖灭,有时两者相差甚远。 为了尽量减少地震描述所存在的误差,使所识别的超覆点位置更加接近其原始位 置,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探索定量确定超覆点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有利用构造地质学 中制作复原横剖面时所使用的地层厚度梯度法确定超覆点的位置;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 对未剥蚀区地层厚度数据拟合外推确定超覆点位置;应用精细地层对比层序地层学的原理 和方法确定地层超覆点位置;以及应用正演模型,依据不整合面倾向、地层倾向等,沿地震 反射同相轴的变化趋势外推确定超覆点位置的方法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但对于一个研究区域来说,具有不同 的构造单元,其构造特征如地层受剥蚀程度、地层倾角等都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如果单纯 依据某一种方法确定地层超覆线,所得的结果会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所取得的认识与实 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从而造成探井的成功率降低。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应形成一套系统 的、可操作性强的精细描述地层超覆线的方法,使描述结果尽量接近实际,为勘探工作提供 可靠的依据。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解决了以上技 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识别地层超覆点的准确性,将地质分析与地震资料 解释及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包括:步骤1,对选定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 研究分析;步骤2,井震结合,进行精细地震解释;步骤3,依据地层倾角计算外推超覆点位 置;步骤4,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震剖面进行处理;以及步骤5,综合以上几个步骤的结 果,综合分析确定地层超覆线。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通过对选定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明确目的层系 的整体展布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 在步骤2中,首先依据钻井资料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对目的层位进行精细解 释,以准确确定超覆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位置,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对目的层系的超覆点进 行直观的初步识别,并依据实钻结果,结合古地形分析,对超覆点进行修正。 在步骤2中,利用平均速度、实际地震子波和密度曲线联合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以 提高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在步骤3中,根据地震倾角对超覆点的准确位置进行计算外推,计算公式为: 式中,Θ为不整合面倾角,φ为地层倾角,h为地层厚度,a为地层尖灭点外推距 离,根据此公式可计算出地层尖灭点与地震剖面识别出的尖灭点位置之间的距离,按照计 算结果将原超覆点进行外推,得到新的地层超覆点位置。 在步骤4中,采用两种地球物理方法对地震剖面进行处理,首先利用相位余弦剖 面,对超覆点进行准确定位和追踪;其次,通过波形分类法得到平面地震相,对超覆线的平 面展布特征进行刻画。 在步骤4中,在通过波形分类法得到平面地震相,对超覆线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行 刻画时,首先要对目的层段进行反射波统计归类,对研究区全部地震剖面进行波形分类分 析,而后根据波形分类结果形成离散的"地震相",对其进行平面归类处理,得到平面地震相 图,从而反映出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将所得到的平面地震相图与地震剖面识别和刻画结 果进行比对,最终确定超覆线的平面展布特征。 本专利技术中的,以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为基础, 将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手段相结合,综合分析确定地层超覆线。首先利用钻井资料和地震 资料对地层超覆点进行初步识别,其次运用地震倾角计算外推准确超覆点位置,而后运用 两种地球物理方法及相位余弦剖面追踪解释和波形分类处理法,对超覆点进行落实和验 证,最终综合几项结果得到准确的地层超覆线。本专利技术可以为地质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 的、可操作性强的描述地层超覆线的方法。同时,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有效地减小误差, 提高地层超覆线描述的精度与准确度,对认识研究区地层的展布规律及勘探目标的部署具 有指导意义。【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精细合成记录标定与地震剖面追踪示意图; 图3为地层倾角计算外推法示意图; 图4为某地区的相位余弦剖面的示意图; 图5为某地区几种波形示意图; 图6为某地区波形处理后的地震相图; 图7为某地区地层超覆线描述结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的流程图。 步骤101,通过对选定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明确超覆层的展布 规律及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 首先要对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这是是精细描述地层超覆线的前 提。构造演化控制着地层及储层的展布特征,不同时期、不同构造运动方式,超覆层的展布 规律和尖灭点的分布特征也不同。其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①在均匀抬升或沉降运动中,超 覆层表现为明显的填沟补齐式沉积,沉积层与占地形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同一砂层 组超覆尖灭点往往具有相同的埋深特征;②在掀斜或震荡运动中可造成差异沉降,地层的 沉积与占地形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高部位地层可能比较厚,也可能比较薄,超覆层构造线 与占地形不整合而往往以斜交为特征,超覆尖灭点具有不同的构造埋深。在充分考虑以上 因素的前提下,根据古地形的变化趋势,对超覆点进行初步的识别和描述。流程进入到步骤 102。 步骤102,井震结合,根据已钻井的测井资料对目的层系进行合成记录的精细标 定,以准确确定超覆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位置,并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对目的层系的超覆点 进行初步的识别与刻画(如图2所示)。首先是合成记录的精细标定,作为联系地震资料 和测井资料的桥梁和主要手段,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是标定中影响记录与剖面相关性的关 键。由于井径、泥浆浸泡等因素的影响,声波测井资料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并且实际地震 子波是空变的,与理论上的雷克子波有较大差异,因此,常规的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资料往 往不是一一对应的,主要表现在相位漂移、振幅失衡等方面。利用平均速度、实际地震子波 和密度曲线联合制作合成记录,提高了层位标定的准确性,为超剥线的精细落实奠定了基 础。其次,根据合成记录的标定结果,对地震同相轴进行精细的追踪解释,直观地初步识别 超覆点的位置。在这个步骤里应充分参考钻井资料。根据钻井结果,可对超覆点位置进行 修正,同时考虑古地形的影响。沟谷位置超覆线呈外凸形,高地则内凹。流程进入步骤10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地震地质综合描述地层超覆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地震地质综合描述地层超覆线方法包括:步骤1,对选定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步骤2,井震结合,进行精细地震解释;步骤3,依据地层倾角计算外推超覆点位置;步骤4,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震剖面进行处理;以及步骤5,综合以上几个步骤的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地层超覆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驰王永诗刘惠民王莉景安语孙锡文秦永霞张明华许淑芳孙耀庭刘菊庄梅李辉王志英谢传金毕俊凤王亚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