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8019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4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包括支撑架、放置在支撑架下部的工作台、放置在工作台上的输送带,输送带上方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有与支撑架连接的高度相同的两个压盖机构,所述每个压盖机构包括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置的第一压盖气缸、第二压盖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压盖时受气压影响从而造成压盖过程中油液飞溅的问题,使得压盖过程平稳且平缓,不容易产生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桶盖封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股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对润滑油的需求用量约为50000万吨每年。而对于润滑油的总体要求是: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除机外,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在对润滑油进行包装时,塑料桶,尤其是广口桶使用最为广泛使用,而目前对塑料桶进行的压盖机器,大部分采用平面一次压盖的方式,这就很容易使得原本塑料桶内的空气挤压,从而造成液体向外派出。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可以在压盖过程中排出桶内的空气。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包括支撑架、放置在支撑架下部的工作台、放置在工作台上的输送带,输送带上方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有与支撑架连接的高度相同的两个压盖机构,所述每个压盖机构包括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置的第一压盖气缸、第二压盖气缸,第一压盖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一活动件和压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与第一连接杆铰接;第二压盖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杆、第二活动件也和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件与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压板底部与第一活动件对应的位置设有橡胶压块,所述橡胶压块的厚度为6_12cm ;所述工作台上对应每个压板设有用于检测润滑油桶是否移动到该压板下方的感应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延伸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以及连接四个支撑杆顶部的水平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接在工作台的一侧壁上,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固接在工作台的另一侧壁上。作为优选,所述每个压盖机构包括与支撑架连接用于承载第一压盖气缸和第二压盖气缸的承载构件。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上对应每个压盖机构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润滑油桶向前移动的纵向限位装置,所述纵向限位装置包括呈卧式对称放置在输送带两侧工作台上的两个限位气缸,所述两个限位气缸的活塞杆向输送带中轴线相对运动形成纵向限位状态。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压块的厚度为8cm。作为优选,所述压板为圆形或方形。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器包括对应设置在输送带两侧工作台上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解决了压盖时受气压影响从而造成压盖过程中油液飞溅的问题,使得压盖过程平稳且平缓,不容易产生气泡。2.本技术通过压盖机构和橡胶压块的配合,使润滑油桶盖封装的更为严密。3.本技术加工成本低,便于在同行业中进行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撑架1、放置在支撑架I下部的工作台2、放置在工作台2上的输送带3,输送带3上方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有与支撑架I连接的高度相同的两个压盖机构,所述每个压盖机构包括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置的第一压盖气缸5、第二压盖气缸6,第一压盖气缸5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杆7、第一活动件9和压板11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9与第一连接杆7铰接;第二压盖气缸6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杆8、第二活动件10也和压板11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件10与第二连接杆8铰接;所述压板11底部与第一活动件对应的位置设有橡胶压块12,所述橡胶压块的厚度为6cm ;所述工作台上对应每个压板设有用于检测润滑油桶是否移动到该压板下方的感应器。所述橡胶压块12与输送带3之间的距离大于润滑油桶的高度,压板11的面积大于润滑油桶盖的面积;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控制器13。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延伸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以及连接四个支撑杆顶部的水平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接在工作台的一侧壁上,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固接在工作台的另一侧壁上。所述每个压盖机构包括与支撑架连接用于承载第一压盖气缸和第二压盖气缸的承载构件4。 所述压板为圆形或方形。所述感应器包括对应设置在输送带两侧工作台上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累述,不同之处为:所述橡胶压块的厚度为8cm。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累述,不同之处为:所述橡胶压块的厚度为12cm。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累述,不同之处为:如图1、图2所示,所述工作台上对应每个压盖机构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润滑油桶向前移动的纵向限位装置,所述纵向限位装置包括呈卧式对称放置在输送带两侧工作台上的两个限位气缸,所述两个限位气缸的活塞杆向输送带中轴线相对运动形成纵向限位状态,当两个限位气缸的活塞杆反向运动时形成放行状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本技术所述的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工作时,润滑油桶在输送带的作用下运动,当感应器检测到润滑油桶移动到压板下方时,输送带停止工作,对应每个压盖机构的纵向限位装置的两个限位气缸的活塞杆向输送带中轴线相对运动形成纵向限位状态阻止润滑油桶向前运动;此时,每个压盖机构的第一压盖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压板带橡胶压块的一侧向下运动,先将桶盖的一侧压紧,然后第二压盖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压板的另一侧向下运动,将桶盖的另一侧压紧,最后第一压盖气缸和第二压盖气缸的活塞杆同时向上运动,使压板回复原位。此时,对应每个压盖机构的纵向限位装置的两个限位气缸的活塞杆反向运动时形成放行状态,输送带重新工作,进入下一次封装。本技术通过第一压盖气缸和第二压盖气缸分开向下运动,可以解决压盖时受气压影响从而造成压盖过程中油液飞溅的问题,使得压盖过程平稳且平缓,不容易产生气泡,可以排除桶内的部分空气。所述压板可以为方形或者圆形。本技术的橡胶压块可以在压盖过程中对润滑油桶盖的一侧向下挤压,使润滑油中的空气沿着润滑油桶盖另一侧排出,从而更好的排出润滑油桶中的空气,优选厚度为8cm的橡胶压块。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放置在支撑架下部的工作台、放置在工作台上的输送带,输送带上方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有与支撑架连接的高度相同的两个压盖机构,所述每个压盖机构包括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置的第一压盖气缸、第二压盖气缸,第一压盖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一活动件和压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与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油桶盖双压盖封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放置在支撑架下部的工作台、放置在工作台上的输送带,输送带上方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有与支撑架连接的高度相同的两个压盖机构,所述每个压盖机构包括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设置的第一压盖气缸、第二压盖气缸,第一压盖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一活动件和压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与第一连接杆铰接;第二压盖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杆、第二活动件也和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件与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压板底部与第一活动件对应的位置设有橡胶压块,所述橡胶压块的厚度为6‑12cm;所述工作台上对应每个压板设有用于检测润滑油桶是否移动到该压板下方的感应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宝捷润滑油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