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调节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8018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4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调节池装置,在曝气进气管路上设有曝气口,曝气部件设在曝气口上,在曝气头顶部设有曝气喷口,曝气头底部与曝气连接管相连,在曝气进气管路一端设有曝气进气泵,搅拌电机设在搅拌升降杆一端,搅拌头设在搅拌电机的另一端,刮板滑动导轨设在调节池主体顶端,污泥收集刮板设在刮板滑动导轨上,污泥回收槽设在调节池主体顶端一侧,底层污泥导出底板设在调节池主体的底端附近,污泥导出槽设在污泥出水口下方,导出刮板滑轨设在调节池主体底端,导出刮板设置在导出刮板滑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污水处理池的曝气效率,同时能够分类的对污水内所包含的物质进行回收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调节池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 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O近几年来,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中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而目前的污水处理池制作成本高,处理效果差。在一些工业过程中,如食品、造纸、钢铁等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的污水,而这些污水大部分属于有机废水,这种有机污水需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自然界中,否则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会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而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同时污水中的悬浮物易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前的污水处理池制作成本高,处理效果差,,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调节池装置,提高污水处理池的曝气效率,同时能够分类的对污水内所包含的物质进行回收处理。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调节池装置,包括调节池主体、曝气装置、搅拌装置、顶层污泥回收装置以及底层污泥收集装置,所述调节池主体左侧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所述污水进水口与污水进水管路相连,所述调节池主体右侧设置有污水出水口,在所述污水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格栅,所述污水出水口与所述污水排水管路相连,在所述污水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所述污水栗,所述调节池主体采用横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的结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进气栗、曝气进气管路以及曝气部件,所述曝气进气管路围绕所述调节池主体内部设置,在所述曝气进气管路上均匀的设置有所述曝气口,所述曝气部件设置在所述曝气口上,所述曝气部件包括曝气头以及曝气连接管,所述曝气头采用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结构,在所述曝气头顶部均匀的设置有曝气喷口,所述曝气头底部与所述曝气连接管相连,在所述曝气进气管路一端设置有所述曝气进气栗,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的顶端,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头以及搅拌升降杆,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升降杆一端,所述搅拌头设置在所述搅拌电机的另一端,所述搅拌升降杆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以及升降杆套管,所述第一升降杆内套接所述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内套接所述第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套管设置在所述搅拌升降杆的外侧,所述升降杆套管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和所述第三升降杆长度的总和,所述顶层污泥回收装置包括污泥回收槽、污泥收集刮板以及刮板滑动导轨,所述刮板滑动导轨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顶端,所述污泥收集刮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刮板滑动导轨上,所述污泥回收槽通过污泥回收导轨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顶端一侧,所述污泥回收槽采用“L”形结构,所述底层污泥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底端,所述底层污泥收集装置包括底层污泥导出槽、导出刮板、导出刮板滑轨以及底层污泥导出底板,所述底层污泥导出底板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的底端附近,所述污泥导出槽设置在所述污泥出水口的下方,所述导出刮板滑轨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底端,所述导出刮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出刮板滑轨上。在所述调节池主体顶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路与收集气瓶相连。所述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和所述第三升降杆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调节池主体的深度,所述第二升降杆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升降杆长度的4/5_3/4,所述第三升降杆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升降杆长度的4/5-3/4。所述导出刮板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底层污泥导出底板与所述调节池主体底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污泥收集刮板的高度为所述调节池主体高度的1/6-1/5。在所述调节池主体顶端一侧设置有曝气管进口,在所述调节池主体顶端另一侧设置有曝气管出口,所述曝气进气管路通过所述曝气管进口进入所述调节池主体内部,所述曝气进气管路通过所述曝气管出口离开所述调节池主体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有曝气装置,通过围绕设置在调节池主体内的曝气装置,大大提高了调节池主体内部污水的曝气作用,与搅拌装置相结合以后,使得污水深处也能够进行有效地曝气,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了污水处理所需的时间;顶层污泥回收装置的设置,使得漂浮于污水上层的污泥能够提前被顶层污泥回收装置所收集,使得漂浮于污水上层的污泥不会影响污水的曝气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污水中污泥的含量;在所述调节池主体顶端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收集气瓶相连,能够收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以及其他气体,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副产物,同时也能保证调节池主体内部压力的稳定,保证调节池主体稳定的运转;设置有底层污泥收集装置,通过底层污泥导出底板暂时性的将沉积在调节池主体底端污泥与调节池主体内的污水分离,再利用导出刮板在设置在调节池主体底端的导出刮板滑轨上的运动,使得沉积于调节池主体底端的污泥均被刮至污泥导出槽附近,然后由污泥导出槽将调节池主体底端的污泥导出,进一步减少了污水中污泥的含量,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调节池主体,2为曝气装置,3为污水进水口,4为污水进水管路,5为污水出水口,6为污水排水管路,7为曝气进气栗,8为曝气进气管路,9为曝气头,10为曝气连接管,11为搅拌电机,12为搅拌头,13为污泥回收槽,14为污泥收集刮板,15为刮板滑动导轨,16为出气口,17为排气管路,18为污水栗,19为搅拌升降杆,20为底层污泥导出槽,21为导出刮板,22为导出刮板滑轨,23为底层污泥导出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I为调节池主体,2为曝气装置,3为污水进水口,4为污水进水管路,5为污水出水口,6为污水排水管路,7为曝气进气栗,8为曝气进气管路,9为曝气头,10为曝气连接管,11为搅拌电机,12为搅拌头,13为污泥回收槽,14为污泥收集刮板,15为刮板滑动导轨,16为出气口,17为排气管路,18为污水栗,19为搅拌升降杆,20为底层污泥导出槽,21为导出刮板,22为导出刮板滑轨,23为底层污泥导出底板。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调节池装置,包括调节池主体、曝气装置、搅拌装置、顶层污泥回收装置以及底层污泥收集装置,调节池主体左侧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污水进水口与污水进水管路相连,调节池主体右侧设置有污水出水口,在污水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格栅,污水出水口与污水排水管路相连,在污水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污水栗,调节池主体采用横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的结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进气栗、曝气进气管路以及曝气部件,曝气进气管路围绕调节池主体内部设置,在曝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调节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主体、曝气装置、搅拌装置、顶层污泥回收装置以及底层污泥收集装置,所述调节池主体左侧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所述污水进水口与污水进水管路相连,所述调节池主体右侧设置有污水出水口,在所述污水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格栅,所述污水出水口与所述污水排水管路相连,在所述污水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所述污水泵,所述调节池主体采用横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的结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进气泵、曝气进气管路以及曝气部件,所述曝气进气管路围绕所述调节池主体内部设置,在所述曝气进气管路上均匀的设置有所述曝气口,所述曝气部件设置在所述曝气口上,所述曝气部件包括曝气头以及曝气连接管,所述曝气头采用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结构,在所述曝气头顶部均匀的设置有曝气喷口,所述曝气头底部与所述曝气连接管相连,在所述曝气进气管路一端设置有所述曝气进气泵,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的顶端,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头以及搅拌升降杆,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升降杆一端,所述搅拌头设置在所述搅拌电机的另一端,所述搅拌升降杆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以及升降杆套管,所述第一升降杆内套接所述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内套接所述第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套管设置在所述搅拌升降杆的外侧,所述升降杆套管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和所述第三升降杆长度的总和,所述顶层污泥回收装置包括污泥回收槽、污泥收集刮板以及刮板滑动导轨,所述刮板滑动导轨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顶端,所述污泥收集刮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刮板滑动导轨上,所述污泥回收槽通过污泥回收导轨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顶端一侧,所述污泥回收槽采用“L”形结构,所述底层污泥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底端,所述底层污泥收集装置包括底层污泥导出槽、导出刮板、导出刮板滑轨以及底层污泥导出底板,所述底层污泥导出底板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的底端附近,所述污泥导出槽设置在所述污泥出水口的下方,所述导出刮板滑轨设置在所述调节池主体底端,所述导出刮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出刮板滑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紫环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