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德鑫专利>正文

一次性防伪酒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54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次性防伪酒瓶,包括瓶体、瓶盖,瓶嘴顶部与密封塞配合,瓶嘴下部带有环形凸台,与带有环形开启槽的瓶盖固定连接,用叉形开启器插入环形开启凹槽中旋转,将瓶盖破坏掉。该瓶加工工艺简单、成品率高,可防止不法分子回收瓶体再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体包装容器,特别是涉及饮料、酒类等液体包装的防伪瓶。为防止名牌饮料、酒类等产品被不法分子假冒,生产厂家普遍采取了贴防伪标记、加装防冒盖、高价回收包装瓶等种种手段。但防伪标记很快就会被不法分子盗印,虽然标记里的密码不会被全部翻印,但作为消费者来说难辩真伪。而防冒瓶盖仅仅从瓶盖本身改进,不法分子很容易通过收购瓶体,更换瓶盖来达到假冒目的。所以只有从一次性使用瓶体方向考虑,才能真正达到防伪目的。专利技术人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申请号为96227057.1的技术专利申请,从破坏瓶体入手,达到了防止假冒目的。但也存有缺陷即采用双套嘴结构加工难度大,成品率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开启时破坏瓶体,加工简单、成品率高的一次性防伪瓶。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次性防伪酒瓶,包括瓶体、瓶盖、瓶嘴顶部与密封塞配合,瓶嘴下部带有环形凸台,与带有环形开启槽的瓶盖固定连接(可采用胶粘接);瓶嘴下部凸台上部有用于形成瓶嘴与瓶盖间隙的凸台;环形开启槽为与叉形开启器配合的斜形凹槽。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瓶体上部的瓶嘴处为双台阶,模具制作和加工都比较简单,瓶盖上带有环形开启槽,加工也简单,成品率高。由于瓶盖与瓶嘴为永久性固定连接,开启瓶盖后,瓶盖的环形开启凹槽以下部位仍然残留在瓶嘴上,无法通过瓶盖更换来达到假冒目的。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开启酒瓶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即用叉形开启器插入外套嘴的环形开启槽内,旋转开启器,有一定厚度的叉头旋转到斜形槽的狭窄处将瓶盖向上顶下,此时露出密封塞,拔下密封塞倒酒即可。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瓶嘴主视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瓶盖主视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环形开启槽展开示意图;附图5为开启器示意图。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描述一次性防伪酒瓶,包括瓶体、瓶盖,瓶体6的瓶嘴3顶部与密封塞2配合,瓶嘴2下部带有环形凸台5,与带有环形开启槽4的瓶盖1固定连接;环形开启槽4为与叉形开启器配合的斜形凹槽;瓶盖1与瓶嘴3下部的环形凸台5的固定连接为胶粘接。在其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瓶嘴3下部凸台5上部设凸台7,使瓶嘴3与瓶盖1形成间隙,以防止开启瓶盖1时破坏瓶嘴3。权利要求1.一次性防伪酒瓶,包括瓶体、瓶盖,其特征在于瓶嘴(3)顶部与密封塞(2)配合,瓶嘴(3)下部带有环形凸台(5),与带有环形开启槽(4)的瓶盖(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瓶嘴(3)下部凸台(5)上部有用于形成瓶嘴(3)与瓶盖(1)间隙的凸台(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环形开启槽(4)为与叉形开启器配合的斜形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瓶盖(1)与瓶嘴(3)下部的环形凸台(5)的固定连接为胶粘接。专利摘要一次性防伪酒瓶,包括瓶体、瓶盖,瓶嘴顶部与密封塞配合,瓶嘴下部带有环形凸台,与带有环形开启槽的瓶盖固定连接,用叉形开启器插入环形开启凹槽中旋转,将瓶盖破坏掉。该瓶加工工艺简单、成品率高,可防止不法分子回收瓶体再用。文档编号B65D49/12GK2239401SQ9622718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5日专利技术者孔德鑫 申请人:孔德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防伪酒瓶,包括瓶体、瓶盖,其特征在于瓶嘴(3)顶部与密封塞(2)配合,瓶嘴(3)下部带有环形凸台(5),与带有环形开启槽(4)的瓶盖(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鑫
申请(专利权)人:孔德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