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绝热运输用集装箱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571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真空绝热集装箱,它包括内、外壁部分,每一壁部分是由一框架和包在框架上的板件组成。外壁部分上的板件向内弯曲,而内壁部分上的板件则向外弯曲。作用在板件上的压力,使框架基本上全部承受张力。有一后端壁,安装成可沿纵向轴相对外壁部分运动,使得内壁部分可相对外壁部分有不同的热膨胀或收缩。(*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真空绝热集装箱,更具体说是关于这类集装箱,即可用来装运须在长时间内保持低温的产品,如食品。绝热船运集装箱的通常用处之一是装运冷冻食品。这类集装箱可设计成产生低于0°F的温度。然而,由于老化,最常见的是隔热性下降,以及冷冻设备的质量下降,这样就导致了这类设备的冷藏能力的下降。即使使用这类绝热装货集装箱的操作者试图保持它们的优质服务能力,这样做的成本也会逐年增加。此外,在许多情况下,将食品温度保持在接近0°F,对保持食品质量也不理想。多年来,人们已知道速冻食品,如水果,蔬菜等,鱼和其它货物,使用致冷剂,如液氨速冻后,会变成优良的市场商品。由于已经采用了这些技术,也发展了多种自动设备完成冷冻工作,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即接近-80°F)运输的问题就急待解决。这样,虽然在0°F左右的运输温度对维持食品质量并不理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在0°F左右进行运输是现有集装箱能够实现的。人们早已知道,在二物件之间形成真空,可以获得良好的绝热能力,利用这个原理的常见装置是热水瓶。热水瓶是由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内、外壁构成的,使两个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真空。最常见的是两壁为同心的圆柱体形侧壁,圆柱体的端部由同心的半球状部分封闭。瓶口位于其中一个半球部分上。然而,暖水瓶的壁承受相当大的力。在海平面,大气压力接近每平方英寸15磅,外壁直径为3英寸,长度为12英寸的标准热水瓶要承受高达540磅的总侧面力。热水瓶的内壁不须要很厚,因为内力是径向向外的,所以形成内壁的材料承受张力,不会有压曲的倾向。然而,外壁却承受着可称为使之破碎的力,因此外壁在结构上必须更坚固以承受可压曲外壁的力。由于制造真空绝热集装箱的结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不得不放弃使用真空区的想法,而采用了高质量的厚的绝热层。然而,为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很低的温度,即使使用特别厚的高质量绝热层也不能令人满意。另一个考虑是,在任何运输集装箱中,集装箱所占体积是一重要问题。理想情况是集装箱的总体积不要大于内装货物的体积很多。另外,理想的是运输集装箱的外形应该使集装箱能方便地装上卡车或货车,并能充分利用空间。本专利技术与美国专利申请S.N.06/821,381有密切联系,该专利是在1986年1月21申请的,名称为“”,专利技术人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是同一人。在早些的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一个包括不透流体的外集装箱结构的集装箱,该外集装箱结构包括暴露在外界大气压下的第一外壁,集装箱还包括一个不透流体的内集装箱结构,它限定了容纳食品的区域,并有与第一外壁向内隔开的第二壁,在第一和第二壁之间限定了一个基本抽成真空的绝热区,以把装货区域与外界隔热。每个壁都包括一个框架,其上安装有板件。在早些的专利申请中,已经知道,内、外壁之间的变化的温差,将由于热膨胀和收缩而在它们之间造成相对运动。为了补偿热膨胀和收缩,集装箱的前端被设计成允许在内、外壁的前周边框架之间有相对纵向运动。虽然该早些的专利描述的结构完全可以获得该专利技术的目的,该原始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进徊椒⒄沽私峁沟牟季忠晕展辜娜扰 胀和收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有一个真空绝热集装箱,它限定了一个装货区域,并有一个纵向轴,一个前端和一个后端。该集装箱包括一个暴露在外界大气层下的第一不透流体的外侧壁结构。有一个与外侧壁结构向内隔开的第二不透流体的内侧壁结构,它限定了装货区域。在第一和第二侧壁结构之间限定了一个基本上被抽成真空的绝热区,以便使装货区域与外界隔热。有一个不透流体的后端壁部分,它包括一个后部外壁部分和一个后部内壁部分,在它们之间限定了一个第二抽成真空的区域。至少后部内壁部分连接在第二内壁结构的后端从而可与其一起运动。第二内壁结构的后端和后部内壁部分被安装成可相对于外侧壁结构沿纵向运动,这样通过第二侧壁结构的后端和后部内侧壁部分相对于第一外侧壁结构的运动,而允许第一外侧壁结构和第二内侧壁结构的不同的热膨胀和收缩。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后部外壁部分也被连接在第二内侧壁结构后端,从而与其一起运动。另外,在这个最佳实施例中,后部外壁部分包括一个后部外周边框架,它被安装在第一外侧壁结构的一个后部周边框架上,并通过不透流体的密封件连接于第一外侧壁结构的周边框架上,该密封件允许后部外壁部分的后部外周边框架相对于第一外侧壁结构的后部周边框架运动。更具体些,在这个最佳实施例中,后部外壁部分包括一个限定一个后部外壁部分区域的一个后部外周边框架。有一个通常为平的后部外板件跨过所述后部外壁部分区域延伸,并有一主中心部分和一个附装在后部外周边框架的周边部分。后部外板件的主中心部分相对于后部外周边框架有一向内凹的曲面形状,这样作用于所述后部外板件的外表面的大气压力,使得所述后部外板件基本上完全处于受张力状态,以承受大气压力。此外,在最佳实施例中,后部内壁部分包括一个限定一后部内壁部分区域的后部内周边框架。一通常为平的后部内板件以类似于后部外板件的方式安装在后部内周边框架上,除了后部内板件在其上的张力作用下是向外弯曲。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壁结构的后端包括一个后部周边框架,外板件通常以上述的方式安装在其上。后部内壁部分如上所述的一样,其中后部内壁部分连接于内侧壁结构的后部,以便与其一起运动。然而,它可以相对于后部外壁部分运动。在最佳形式中,至少外侧壁结构包括一组侧壁部分,每个侧壁部分有至少一个周边框架,一个板件如上所述安装在其上。在最佳形式中,内侧壁结构也类似这样地构成,但每个板件向外弯曲。另外,在最佳实施例中,外侧壁结构包括一个支承框架,它有一组纵向延伸的角梁和一组横梁。在更佳的实施例中,内侧壁结构也类似这样地构成。内、外侧壁结构的内、外框架的前端是被刚性连接的,内侧壁结构的后部相对于外侧壁结构的后部的运动允许产生热膨胀。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更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集装箱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1A示意性地示出了压力作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的板件和框架部分的状况;图2是从集装箱的封闭后部所见的图1的集装箱的端视图。图3为沿图1中的3-3线所取的横断面图;图4是沿图1的4-4线所取的断面图;图5是沿图1的5-5线所取的断面图,示出了前端盖的形状;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安装在一对梁上的弯曲板件,示出了一定的尺寸关系,以分析板件变形量的变化造成的效果;图7示出了一曲线,示出了板件变形量的变化导出的某些关系;图8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申请人的1986年1月21日申请的美国待批专利No.821,381中已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大部分基本结构,并对该申请中的主题要求了优先权日,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与美国专利No.821,381中所述的相同或相类似的部分,然后,对本专利技术新公开的特征进行讨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示于图1-5,所示的集装箱10为一具有方形断面的矩形棱柱体,并具有一纵向的中心轴11。在构成方面,集装箱10包括一顶壁12,一底壁14,两个侧壁16,一端壁18,和一个位于集装箱10的一端,并与端壁18相对的可移动端盖20。集装箱10靠近端盖20的端部可称为集装箱10的前端,而端壁18附近的部分可称为集装箱10的后端。在结构方面,集装箱10可以被认为有一内侧壁结构22和一外侧壁结构24,外侧壁结构24基本上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真空绝热集装箱,限定了一装货区并具有一纵轴,一前端和一后端,该集装箱包括:a.一个第一不透流体的外侧壁结构,外露于大气中;b.一个第二不透流体的内侧壁结构,位于上述外侧壁结构内并与其隔开,并限定了上述装货区;c.上述第一和第二 侧壁结构之间,限定了一基本上抽成真空的绝热区,以防止大气中的热传入到所述的装货区;d.上述外侧壁结构包括一组侧壁部分,每一侧壁部分包括:1)一周边框架,由它决定了侧壁部分的面积;2)一安装在所述侧壁部分上的,一般说来是平的板件, 它有一主中心部位和一附装于所述周边框架上的周边部位;3)板件的主中心部位的形状,相对于所述周边框架为向内的弯曲面,这样,当大气压力作用于所述板件的外表面时,将使所述板件几乎全部承受张力,从而经受住所述的大气压力;e.一不透流体的后端 壁部分包括:一后部外壁部分和一后部内壁部分,两者之间限定了一基本上抽成真空的区,至少所述后部内壁部分被连接到上述第二内侧壁结构的后端,以便可与其一起运动,上述第二内侧壁结构的后端和后部内壁部分安装成可沿上述纵轴相对于上述外侧壁结构移动,通过上述第二侧壁结构的后端和后部内壁部分相对第一外侧壁结构的运动,可允许第一外侧壁结构和第二内侧壁结构有不同的热膨胀和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恩R姆科奥里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丹彼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