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有金属拉手的金属罐瑞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569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金属罐部,它具有一接附到一划线界定的属于此罐端的可分离部之金属拉手,在此罐端上侧与拉手柄部下侧分设有直接焊合到一起的防护性聚合物涂层,至少是这些涂层的表面都是由相同的单体衍生出的。这样的涂层可以是这样的复合膜,各包括一粘合性树脂的内层和一聚烯烃、聚酰胺或聚酯的外层。这里的焊接可以通过热能而最好是超声波能来实现。(*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粘合有金属拉手的金属罐端部,更具体地说,涉及到这样一种罐的端部,它上面设有界定出罐端一区域的划线,此区域可通过沿此划线撕开而分离并形成一孔;同时还设有一金属拉手,此拉手则有一个接附到前述区域上侧的柄部。常规的“易开”罐端部有一金属拉手,它由划线界定之区域内的金属所形成的铆钉固定。应用铆钉时,罐的端部需用较软的可成形的金属,因而此罐端必然要有相当的厚度以抵抗内压或真空,而此铆钉则由于在其形成过程中损害了金属上的防护涂层而易侵蚀。在0078625A1号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82305528·0号中,已提出不用铆钉而用一种粘合剂将拉手固定到划线界定出的区域上。为了获得合适的粘合与防护性,我们认为,这就要求采用专门的外用漆,随之带来了增大成本的缺点,而且这种粘合剂还必须精确地定位与计量,因而粘合起来相当地慢,这样又增加了处理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金属罐端部设置了一条界定出罐端一区域的划线,通过沿此划线撕开,可使该区域分离而形成一孔;同时还设置了带有一接附到所说区域上侧的柄部之金属拉手,此罐端上侧有防护用聚合物涂层。而拉手柄部下侧也有聚合物涂层,至少是在该柄部的上述涂层之表面,所用的单体是与至少是罐头上侧涂层表面上聚合物中的相同,而这两个表面侧是直接焊合的。通过对直接焊合的罐端与拉手二者上应用涂层,就能避免使用粘合剂时带来的缺点,同时能获得良好的粘接性与防护性,而且能使成形罐端的加工时间保持到相当地短。此外,不用铆接方式的结果,便可在罐端应用较薄而较硬的钢,这样就节省了金属费用。拉手上的涂层可以热焊接到罐端的涂层上,或用超声方法焊接到后者之上。应用超声焊接能在焊接时除了焊合中涉及的涂层部分之外,是不用加热金属或任何其它涂层部分的,从而就避免了使焊合处的邻近部分冒任何受到加热影响的风险,例如使聚丙烯或聚酯重结晶,或使与焊合处相邻的涂层在焊合过程软化,而这样的涂层当软化时与之接触会损害它的。同时也不必要有供冷却用的处理时间或为冷却此受热影的区域提供附加的设备。最好使罐端的上下侧都具有同时涂敷上去的防护性聚合物涂层,此时例如可以采用本专利技术人等在共同未决英国专利申请8724237号中所描述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罐端上侧与拉手柄部下侧二者的涂层都有一种聚酰胺的外层。这种情形下的上述涂层最好都取如下的一种复合膜形式,包括含羧基或酸酐官能团之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之粘合性树脂的内层,以及粘合在上述粘合性树脂内层上的一种聚酰胺外层。较好的一种粘合性树脂是一种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其中含0.05至0.5的马来酸酐,以无规则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为基本材料。在另一实施例中,罐端上侧与拉手柄部下侧的涂层都是聚烯烃或者都具有聚烯烃的外层。这种情形下的涂层最好都是如下的一种复合膜,它包括含有羧基或酸酐官能团之酸改性聚烯烃的一种粘合性树脂内层,和粘附在此粘合性树脂内层上的聚烯烃外层。在又另一个实施例中,罐端上侧与拉手柄部下侧的涂层都有聚酯的外层。这种情形下的涂层最好都是下述形式的一种复合膜,它所包括的内层是一种软化点低于150℃而熔点在150℃至240℃之间的基本上为非结晶的线型聚酯,而它包括的外层则是熔点在220℃以上的线型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上涉及的复合膜,它们的进一步细节则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人等的英国专利申请8724237号中。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来形成这样一种金属罐端的方法,此罐端上面设有界定出一区域的划线,沿此划线撕开后可使该区域分离而形成一孔;还设有一带有接附到该区域上侧之柄部的一金属拉手,其中的罐端是由上侧设有防护性聚合物涂层的金属坯料形成,而在拉手柄部下侧也采用了一种聚合物涂层,至少是在此涂层的表面部分上,所根据的单体是与罐端上侧涂层至少是表面部分上所用聚合物中的相同,此拉手柄部下侧涂层上的表面然后就直接焊合到罐端上侧聚合物涂层的表面。在对这两种涂层进行热焊接时,在加压下可使手柄与罐端相合后保持准齐,同时给柄部供热促使两涂层熔合。可以从作用在柄部上侧的电加热设备来供热。另外,也可通过感应加热供热。当采用超声焊接来熔合涂层时,可以在拉手柄部上侧采用一种振动式喇叭,同时将罐端支持在一砧子上来实现超声焊接。有效的频率级为20000周/秒,可采用铝质的最好是钛质的喇叭。当罐端上侧与拉手下侧的涂层都为带有聚烯烃外层的复合膜时,此外层B2中的聚烯烃最好是聚丙烯或乙烯-丙烯的共聚物。此外层B2则最好含有粒度为0.5至5微米的例如合成石英的一种无机的抗粘剂。复合膜B中的粘合性树脂层B1可用上述的一种含羧基或酸酐官能团的酸改性之聚烯烃树脂。用来制备这种酸改性聚合物的典型的酸是带烯键的不饱和的羧酸,例如丙烯酸、异丁烯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与衣康酸等。用于此同一目的之酸酐则一般为带烯键的不饱和的羧酸酐类,例如马来酸酐。酸基可以存在于乙烯的共聚物中,例如乙烯/丙烯酸(EAA)或乙烯/异丁烯酸(EMAA)。一般,此种酸的浓度为5至15%。这种酸改性的聚合物之酸改性,例如可以通过将马来酸酐接枝到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之类的聚烯烃或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上而取得。上述接枝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引入,例如使马来酸酐在一种有机溶剂并用二苯酰化过氧或二枯基过氧化合物之类的自由基催化剂之溶液中,与聚烯烃起反应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采用γ射线或χ射线等的高能辐射可在聚合物中引入活性中心,然后将所得的材料与酸酐反应。酸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能够用更多未改性的聚烯烃稀释,以产生一种粘合性树脂,它的接枝的酸含量(即接枝水平),按200℃下预干燥的树脂于1790厘米-1处经红外吸收的测定值。最好是0.02至0.6%,而更好是0.2±0.05%,以将酸官能度转变为酸酐官能度。此稀释用的未改性之聚烯烃能够是已用来产生酸改性的聚烯烃的同一种聚烯烃,或可以是一种不同的聚烯烃。例如,一种酸改性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线型的低密度聚乙烯(LLDPE),能用聚丙烯稀释;或者,一种酸改性的聚丙烯,能够用一种聚丙烯或一种乙烯-丙烯的无规共聚物稀释。粘合性树脂的内层B1是用来将聚烯烃的外层B2结合到金属表面上。当聚烯烃外层B2是一种聚丙烯均聚物或一种乙烯-丙烯共聚物时,此内部结合层B1的粘合性树脂的基础物质最好是一种聚丙烯或一种乙烯-丙烯的无规聚合物。对于以聚丙烯为基础物质的粘合性树脂层,这种树脂的熔体流动指数,按ASTM(美国材料试验标准)试验号D1238中的方法,于230℃下的测量值最好为3至30克/10分。特别理想的粘合性树脂层是以无规则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或线型低密度的聚丙烯(LLDPE)混以聚丙烯为基础物质。特别理想的酸改性的烯烃聚合物则是马来酸酐改性的乙烯-醋酸乙烯酯。粘合性树脂层B1最好是连续的有着从1至10微米的厚度,而外层B2的厚度最好从10至30微米。当罐端上侧与拉手下侧二者上的涂层都为具有聚酰胺外层的复合膜时,各个这样的复合膜B最好包括依照下列利序的一批膜层(B1)粘合性树脂的内层,此种树脂为含有羧基或酸酐官能团的酸改性聚烃树脂;(B2)一种聚烯烃层;(B3)按照B1层所规定的另一粘合性树脂层;(B4)一种聚酰胺层。在本专利技术之层压金属片中的聚酰胺层B4最好是尼龙6、尼龙66、尼龙11或尼龙12。B2层中的聚烯烃最好是聚丙烯或聚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罐的端部,在此罐端上设有一界定出其中一区域的划线,沿着这条划线撕裂可使该区域分离而形成一孔,此罐端上还设置一具有接附到此区域上侧之柄部的金属拉手,其中,此罐端的上侧设有防护性的聚合物涂层,而拉手柄部下侧也有聚合物涂层,特征在于:至少是在此柄部涂层的表面,它所采用的单体是与罐端上侧的至少是涂层表面上聚合物中的单体相同,而且这两表面是直接相互焊合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约翰海伊罗伯特安托尼欧文
申请(专利权)人:金属箱公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