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28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提供具有急变性,耐久性与操作性良好的折叶机构的折叶式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容器盖上的折叶机构乃是有着将上盖对盖裙体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本体、配置于本体两侧的一对弹性片的3点式折叶。弹性片的各端部沿相应的盖裙体和上盖外周面成弧形或直线相接合。在180°开盖状态,弹性片与盖裙体和上盖间略成圆弧状。弹性片的厚度靠近端部侧逐渐变大。在该机构上,由于弹性片厚度于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端部一侧变大,故可使应力分布均匀。(*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不从容器上取下来而可以将容器内的物品注出的容器盖,特别是涉及到在这种盖上用的折叶机构。作为容器盖,它是由直接配合或螺纹配合于容器口颈部的盖裙体、覆盖于盖裙体的顶板部分的上盖、将上盖可对盖裙体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机构用合成树脂一体形成的东西,这现已尽人皆知。这样的折叶式盖,当将容器内盛放的物品注出时,只需将上盖以折叶机构的转动轴为中心使其转动就可以了,而不必将盖整个从容器上取下来,因此,近年来作为液体调味品等的容器盖已被广泛使用。另外,折叶式盖的折叶机构,比如,像在特公平3-53182号公报、特公昭63-17707号公报、实开昭63-7657号公报、实开平3-11655号公报、实开平6-21885号公报或实开平5-86850号公报上所记述的那样,在从业者当中一般使用了称作3点式折叶机构。这里所谓3点式折叶,是由将盖裙体与上盖相互可转动地连接起来的折叶本体、以及配置于本体两侧将上盖拉于闭盖状态或开盖状态的1对弹性片所构成。在这样的3点式折叶中,比如当将上盖从开盖状态转向闭盖状态时,上盖一达到规定位置(即下边所提变异点位置),弹性片慢慢伸长。从而,在此过程中,在使上盖转动中感到抗力。而当上盖超过了变异点,弹性片依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收缩,把上盖拉向闭盖状态。上盖超过变异点时的抗力感觉(咔哒感)及从变异点移向闭盖状态时或从变异点移向开盖状态时的动作特性(急变性)由弹性片的尺寸与弹性系数以及伸长量来确定,在变异点的拉力越大、急变性与咔哒感越好。可是为得到折叶机构良好的急变性乃至咔哒感而由弹性片产生的拉力过大时,在弹性片上产生的应力也变大。另外,由于弹性片在靠近折叶本体侧与其相对一侧间伸长量的不同而有着应力分布不均匀的倾向。再就是由于连接状态与位置的关系,也会发生弹性片扭曲与局部应力集中。而弹性片的扭曲、大的应力与应力集中则是早期疲劳破坏的原因。为此,在现有使用中,为抑制扭曲,将折叶机构全体置于比上盖与盖裙体的侧面还要向外突出的位置,或者为即使产生大的应力也能维持其耐久性,而加大了弹性片的面积。可是,如果使折叶机构向外突出,将弹性片加大,却有指尖须接触折叶机构而有损于盖的操作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有急变性、耐久性与操作性良好的折叶机构的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盖即是在具有直接安装于容器口颈部、有着略成圆筒状的外周面的盖裙体;覆盖盖裙体顶板部分以闭锁设置于顶板部分上面的容器内容部注出口的上盖;将上盖对盖裙体可于闭盖状态与开盖状态间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机构而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构成的盖上,把折叶机构做成包括有把盖裙体与上盖相互可转动支承着的折叶本体;配置于折叶本体两侧、两端部分别与盖裙体和上盖相接合的一对弹性片的3点式折叶,而且将弹性片的各端部沿着相对应的盖裙体与上盖的外周面成弧形相接合。另外,在使上盖转动180°到180°的开盖状态,使弹性片于盖裙体与上盖间略成圆弧状,并且,使弹性片厚度做成为端部一侧那样逐渐变大、再者,180°开盖状态为将盖从注射模塑成型金属模中取出后的状态,为求弹性片无应力或应力较小,本说明书规定180°的开盖状态为基准状态。在这种机构上,由于弹性片的厚度于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端部侧加大了,也使得应力分布变均匀。另外,当把弹性片端部厚度(W)与弹性片中央部分厚度(d)确定的因子(W/d)的值限定于1.2-5.0时,可以防止弹性片端部不均匀的伸长变形,并可避免闭盖时产生过大的抗力。还有,确定弹性片圆弧状部分的圆弧之中心点(R1、R2)与折叶本体的转动轴(B)之延长线间的最短距离(PI、PH)以及折叶本体的中间点(M)与弹性片的侧面间的距离(LI、LH)所确定的因子(PI/LI、PH/LH)的值限定于0.3-0.9时,可以防止弹性片的侧面与外侧面间的不均匀伸长变形;而且还可以得到大的急变力。当把弹性片的各端面与对应的盖裙体和上盖的接合面向折叶本体方向倾斜时,也可以防止弹性片的内侧面与外侧面间的不均匀伸长变形。另还有,在180°开盖状态,在折叶本体的上面沿着转动轴形成凹部也可以。在这种场合,对闭盖时的折叶本体的折入、对上盖之系止抗力变小。这种抗力称作闭盖抗感,说这种闭盖抗感好,是表示关闭上盖时抗力小;而说闭盖抗感不好,不仅表示闭盖时的抗力大,而且也表示一旦盖盖时产生错开盖不上的情况。另外,上述构成中,弹性片接合部分形状成弧形,而成直线形也可以。图面简单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容器盖180°开盖状态平面图,图2-图1的II-II剖视图,图3-图1的盖闭盖状态部分断面侧面图,图4-详细表示图1盖折叶机构放大平面图,图5-表示折叶机构的折叶本体,图4之V-V剖视图,图6-表示折叶机构弹性片,图4之沿VI-VI线端面图,图7-表示折叶机构弹性片,图4之沿VII-VII线端面图,图8-图4之VIII-VIII剖视图,图9-表示弹性片端部各种形态概略说明图,图10-表示弹性片端部其他各种形态概略说明图。实施例下边,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在图1-3上,符号10表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制作的折叶式盖。这个盖10是由盖裙体12、上盖14以及折叶机构16构成由合成树脂一体制作成形。盖裙体12是以嵌合或螺纹配合的形式安装于容器18的口颈部20上的杯状构件,它由围着口颈部20略成圆筒状部分22与接触口颈部20的顶端的顶板部分24构成。在顶板部分24的中央部分形成了开口26,该开口形成了容器内盛存物品的注出口26。另外,在顶板部分24上围着注出口26突设着带有舌片略成圆筒状构件28,这个是为了容易将盛存物品从容器中注出。再就是,在顶板24的内表面(口颈部20一侧的面)上,为了防止容器内的盛放物品从口颈部20的外周面与盖裙体12的内周面间泄漏出去,而突设着与口颈部20的顶端内周面紧密贴合着的内环30。再者,适应需要,可在顶板部分24的内表面配置可以相隔氧气的单层或多层片或薄膜(图中未示出),这点从防止容器内盛放物品腐烂的观点看也是好的。上盖14是用以盖着盖裙体12的顶板部分24并闭塞注出口26的东西,通过折叶机构16对盖裙体12可转动地安装着。上盖14的内表面(图3之闭盖状态盖裙体12一侧的面)上,设置着圆筒状构件32,在闭盖时它与盖裙体12的注出口26相配合,并用以防止容器内盛放的物品从注出口26漏出。另外,为维持上盖14于闭盖状态,设置了挂止部分。作为这种挂止部分可以考虑有多种形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使盖裙体12的顶板部分24之外周部设置的挂止环34与上盖14的内周面间成过盈配合关系,即为一挂止手段。折叶机构16是所谓三点式折叶,它由折叶本体36与配置该折叶本体36两侧的弹性片38构成。折叶本体36如图4与图5所表明的那样,它包括了沿着裙体12的略成圆筒状部分22的上缘部分向外方突设的部分36a与沿上盖14的上缘部分(闭盖时与盖裙体12接触侧的缘部)向外突设的部分36b,36a、36b这些部分在面A的位置一体结合起来。而上盖14以此结合面A上的水平轴线为转动轴B可以转动。这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折叶本体36的各部分36a、36b略成三角柱形,而连结部分为最薄。另外,在连结部分上面沿转动轴B的方向形成了凹部36c,而由此凹部36c,当闭盖时对折叶本体36的折入与上盖14的挂止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盖,它具有:直接安装于容器口颈部、有着略成圆筒状的外周面的盖裙体;覆盖着盖裙体的顶板部分、用以闭锁设置于顶板部分上的容器内容部的注出口的上盖;将上盖对盖裙体于闭盖状态和开盖状态间可转动地支承着折叶机构;且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叶机构包括有:将盖裙体与上盖相互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本体;配置于折叶本体两侧、两端部分别与盖裙体和上盖相接合的一对弹性片;弹性片的各端部沿相对应的盖裙体和上盖的外周面成弧状相接合;在从闭盖状态将上盖转动180°成1 80°开盖状态,弹性片于盖裙体与上盖间略成圆弧状;弹性片的厚度靠近端部侧逐渐变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高知之落合博上田直毅石附英志
申请(专利权)人: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