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088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拦截网体、分别铰接安装在打捞船前方两侧底座的机械臂,机械臂从拦截网体正中穿过,所述机械臂包括一级臂和二级臂,一级臂的一端通过转动关节与底座铰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关节与二级臂相连,二级臂的末端设有通过电机驱动可向内侧偏转的旋转耙,一级臂与二级臂的转动关节处以及二级臂的末端配置有双向马达推进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双向马达推进器的输出动力和驱动方向实现拦截网体在水体中的自由移动和对水葫芦进行围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漂浮水葫芦群体的快速围拢,提高清除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植物的采集和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
技术介绍
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俗名水葫芦,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原产南美洲,为多年生植物,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其繁殖能力极强,能以克隆生长的方式在水体中迅速繁衍、滋生和扩张,常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降低,河道的行洪及通航功能受阻,腐烂后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威胁。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恶性外来入侵种,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无论是水葫芦资源化利用还是针对已经泛滥的水葫芦,都必须及时采收和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爆发性增殖和扩散。目前,针对水面漂浮水葫芦的清除工作可分为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两种:人工清除费时费力,打捞范围小,效率低下,无法应对大面积爆发事件,而机械打捞自动化程度较高,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水葫芦的采收中,尤其是针对大面积水葫芦群落的清除。机械打捞的一般流程为:首先通过输送带将水葫芦打捞至船舱中,暂存起来,达到一定量时运至岸上。例如,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5)、拦截网体(3)、分别铰接安装在打捞船前方两侧底座(6)的机械臂(1)、机械臂(1)从拦截网体(3)正中穿过,所述机械臂(1)包括一级臂(11)和二级臂(12),一级臂(11)的一端通过转动关节(7)与底座(6)铰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关节(7)与二级臂(12)相连,二级臂(12)的末端设有通过电机驱动可向内侧偏转的旋转耙(4),一级臂(11)与二级臂(12)的转动关节(7)处以及二级臂(12)的末端配置有双向马达推进器(2),控制系统(5)通过控制双向马达推进器(2)的输出动力和驱动方向实现拦截网体(3)在水体中的自由移动和对水葫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5)、拦截网体(3),分别铰接安装在打捞船前方两侧底座(6)的机械臂(1)、机械臂(1)从拦截网体(3)正中穿过,所述机械臂(1)包括一级臂(11)和二级臂(12),一级臂(11)的一端通过转动关节(7)与底座(6)铰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关节(7)与二级臂(12)相连,二级臂(12)的末端设有通过电机驱动可向内侧偏转的旋转耙(4),一级臂(11)与二级臂(12)的转动关节(7)处以及二级臂(12)的末端配置有双向马达推进器(2),控制系统(5)通过控制双向马达推进器(2)的输出动力和驱动方向实现拦截网体(3)在水体中的自由移动和对水葫芦进行围拢;所述的拦截网体(3)由双层多孔挂布制成,网孔直径不小于3cm且不大于10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其特征在于:拦截网体(3)的高度不小于80cm且不大于100cm,长度不小于5m且不大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云郭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