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69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杯下充填用的加压容器A具有一个上端开口的容器本体1,在开口的周边上设有一个卷边部6,有一个安装杯18,其上有一弧形突缘18d可与卷边部6接合,还有一个柔性的内袋被插置在容器本体1和安装杯18之间。该内袋2设有一个颈部,它以预定的配合强度紧密地对接在安装杯的直立壁的外周表面上,还有一个设在颈部上端的突缘部11,它被夹紧在弧形突缘和卷边部之间。在杯下充填时及在装配好以后突缘部被夹紧在弧形突缘18d和卷边部6之间时,突缘部11被充填压力推动而抵压到弧形突缘18d的内表面上,这时就呈现其密封作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杯下(Under-cup)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更具体点说,涉及杯下充填到双重加压容器内的方法的改进。该容器有一上端开口的本体,一个连结在其上、用来封闭开口的安装杯,和一个插置在本体和安装杯之间的柔性的内袋。
技术介绍
人们常见的含有气雾剂的喷雾器就是这种双重加压制品,该容器在其本体内有一柔性的内袋,在内袋内充填着要被发射的浓缩液(原液),并将助喷剂(propellant)如加压气体充填到内袋和本体之间。藏在这种双重加压制品内的内容物可通过一个喷射阀直接充填到内袋内或通过内袋上的开口注入。这种采用安装杯的充填法被称为杯下充填法。而助喷剂可通过一个单独设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充填阀装入,或者正好在喷射阀装到容器本体的开口上之前通过安装杯的突缘部和容器本体的卷边部之间的间隙装入。设有充填阀的双重加压制品需要对其容器本体作增添的机加工并安装单独的充填阀,这样会增加其制造成本。因此人们提出采用杯下充填法,但这种杯下充填法需要通过内袋和容器本体之间的间隙将助喷剂装入,而该间隙最后要被密封成为气密状态。这时,特别是对这种双重加压容器,内袋的突缘部被悬挂在容器本体开口上所设的卷边部上,为了确保其通道,需在内袋上设置垂直肋等各种设施(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昭56-84270和昭57-104571号)。而且,由于助喷剂是在0.3-5.0Mpa的高压力下充填的,它有可能在内袋(的突缘部)和安装杯(的弧形突缘部)之间的间隙处通过内袋的颈部和安装杯的直立壁之间进入内袋。如上所述,在用高压力充填助喷剂时(特别是在使用氮气的情况下,该气体在原液内的溶解度较低),部分通过间隙侵入内袋内的助喷剂会引起内袋的破裂而形成问题。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报昭56-84270和昭57-104571号为了防止这种侵入曾提出应在内袋和安装杯之间设置胶粘剂或密封胶。在另一方面,日本专利申请公报平9-2551号曾提出这样一种制造双重加压制品的方法助喷剂应在事先充填到容器本体和内袋之间,然后应抽尽例如用真空抽吸部分泄漏到内袋内的助喷剂,接着再将内容物充填到内袋内。采用这种方法,助喷剂就不会进入内袋。另外,内袋是在中空时,接合并被保持在本体的卷边部上,因此可以轻巧地接合,解除接合也较容易。另外,虽然与杯下充填无关,日本技术公报平-3-4373号曾公开一种方法,将内袋的突缘部往回折叠成两层可省掉密封垫。上述在内袋和安装杯之间插设胶粘剂或密封胶的方法在现代的流水线大量生产的工步中难以付诸实施,因为内袋和安装杯都是单独制造的,然后在充填工步内安装。另外,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报平9-2551号的杯下充填法系在事先充填助喷剂并去除部分进入内袋内的助喷剂,然后克服内部压力将需要充填的内容物充填到内袋内,这样是不方便的,因为涉及两个工步的操作。本专利技术力图在工艺上尽可能少地让助喷剂侵入到内袋内,同时尽可能地不改变传统的杯下充填法。曾经发现,只要提高在内袋和安装杯之间密封的强度,便能将通过间隙侵入的助喷剂减少到某种程度。但内袋是柔性的,其突缘部不可能不被举起,因此不可能充分防止入侵。为此,本专利技术人曾对使用传统的双重加压制品作杯下充填时助喷剂侵入内袋内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双重加压容器使用的本体具有卷边部的情况下,将一块密封垫放置在安装杯的弧形突缘部的内侧对防止助喷剂进入到内袋内具有显著的作用。即在这种双重加压制品内,如附图说明图19a所示,在安装杯101的弧形突缘部102内置有一个橡胶的环状密封垫104用来密封在弧形突缘部和容器本体的卷边部103之间的间隙。然后如图19b所示,在装配后,使密封垫104直接对接到卷边部103上以资提供一个牢靠的密封功能,为此内袋105的突缘部106的外直径被制成略小于密封垫104的外直径。从而在装配过程中,如图20所示,当阀门组件一旦被安装在容器本体的上部然后被举起以便进行杯下充填时,密封垫104与弧形突缘部的内侧紧密接触,而在另一方面,内袋的突缘部106的外周从密封垫104的表面上离开或者只是略微对接在其上。因此可认为,在杯下充填时,由于突缘部106的外周被举起以致助喷剂得以通过间隙107进入到内袋内。为此,本专利技术人设计了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要使上述在杯下充填时发生的助喷剂侵入内袋的问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予以防止,办法是提高内袋和安装杯之间的接触程度,并在基本上不设密封垫、或设有一块密封垫的安装杯和容器本体之间采用一个不会发生上述问题的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根据上述观点,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杯下充填的双重加压容器具有一个在其上端设有开口的本体,一个连结在其上用来封闭开口的安装杯,和一个柔性的被插置在容器本体和安装杯之间的内袋,其中上述内袋有一颈部与安装杯的直立壁的外周紧密地接触并且还以预定的配合强度对接在该外周上。在上述双重加压容器的一个较优的方案中,上述容器本体在其开口上设有一个卷边部被一设在安装杯上的弧形突缘覆盖,在另一方面,内袋在其上端设有一个突缘部与该卷边部配合,该突缘部被赋予这样的形状、弹性或柔性,以致在杯下充填时被充填压力推动抵压在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呈现出密封的功能。在上述双重加压容器的内袋的另一个方案中,内袋具有一个唇形部使它在杯下充填时被充填压力推动抵压在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而呈现密封功能。在双重加压容器的还有另一个方案中,上述内袋的突缘部具有限定的厚度和弹性,使它在弧形突缘和卷边部之间被夹紧时在容器本体和内袋上呈现密封的功能。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是将突缘、容器本体的卷边部、及/或安装杯的弧形突缘连结成为一个线密封结构。这个线密封结构可在容器本体卷边部的外表面与安装杯弧形突缘的内表面相对应的部位上分别制出一个连续的环状凹凸(irregular)带使它们与内袋的突缘部啮合来实现,这样,当突缘部被夹紧在卷边部和弧形突缘之间时,便可在凹凸带与突缘部之间形成一个线密封结构。另外,内袋的突缘部也可具有一个环状阶梯部或厚部,这样当突缘部被夹紧在卷边部和弯曲突缘之间时,该阶梯部或厚部便可构成一个线密封结构。虽然通常在上述这些方案中没有一个采用传统的密封垫,但若需要,也可将一个外周比内袋突缘部外周小的密封垫插置在内袋突缘部和安装杯弧形突缘之间。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上述安装杯具有一个嵌入到容器本体的内表面内而将内袋夹在其间的栓塞,和一个由金属片制成、覆盖着栓塞的杯状盖,盖的周边被卷曲包裹在容器本体的外周上,而栓塞和内袋的配合尺寸是这样确定的,使当栓塞被配装在其内时内袋被略微胀大。在双重加压容器的这个较优的方案中,容器本体在其上部具有一个圆筒形部并在该圆筒形部的下部有一向内突出的环状突出部,而内袋具有另一个圆筒形部与容器本体的圆筒形部配合,并且当内袋被夹紧在安装杯的侧壁阶梯部和环状突出部之间时内袋可被密封。在设有上述栓塞和安装杯的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容器有一突缘部覆盖着整个容器本体和内袋的上端。在再一个方案中,有一密封垫被插置在栓塞和内袋之间以便将它们紧密地密封。在任何一个上述的双重加压容器中,内袋都可有一足够的高度使它在杯下充填时其底部能被容器的内底部支承着。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双重加压制品可具有任何一种上述的加压容器,浓缩液被充填到加压容器的内袋内,而助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具有:一个上端开口的容器本体,一个装在其上用来封闭所说开口的安装杯,和一个插置在所说容器本体和所说安装杯之间的柔性的内袋,其特征为,所说内袋有一颈部以预定的配合强度对接在所说安装杯的直立壁的外周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目加多聪田中政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阪造船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