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518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室内环境自动调节计算机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器,主要包括控制模块、光照感应模块、指示灯、亮度调解模块、光照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指示灯、亮度调解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通过指示灯的点亮情况掌握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调节器的工作状态;通过光照感应模块读取计算机显示屏周围环境的光照值,控制模块判断当前环境的光照值是否低于最适宜光照值;如果当前计算机显示屏周围环境的光照值低于最适宜光照值,控制模块将通过亮度调解模块将计算机显示屏周围环境的光照值调整到最适宜光照值,实现计算机显示屏亮度的自动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计算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器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许多上班族、学生需要长时间端坐在计算机前进行文档编辑、邮件查看等操作。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粘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等病症,即干眼症。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较低是引起干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室内环境光照值会随着时间变化,同定的计算机显示屏亮度会形成较强烈的光照对比,计算机使用者的眼睛容易受到刺激,引起睑板腺功能不良。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根据室内环境自动调节计算机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器,自动调节计算机显示屏始终处于最适宜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调节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根据室内环境自动调节计算机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器,能够自动调节计算机显示屏始终处于最适宜亮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器,主要包括控制模块、光照感应模块、指示灯、亮度调解模块、光照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指示灯、亮度调解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器的电路由光敏电阻 Gl,电阻 R2、R3、R4、R5、R6,电容 Cl、C2、C3、C4、C5、C6、C7,开关 KEY1,晶振 YUY2,三极管Ql,驱动器PI,光耦双向可控硅Kl,双向可控硅BI,灯管LAMP I,发光二极管LDI,处理器U1,光敏电阻Gl的型号为5549,处理器Ul的型号为ATMEGA128,处理器Ul的第49引脚连接驱动器Pl的正极,驱动器Pl的负极连接光耦双向可控硅Kl的输入端,光耦双向可控硅Kl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双向可控硅BI,电阻R6与电容C7串联,一端连接灯管LAMPl后接入220V市电,电阻R3 —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51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l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l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2与开关KEYl并联后一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2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电阻R4与二极管Dl并联后一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2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l —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5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光敏电阻Gl —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5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3、C4 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23、24引脚,晶振Yl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23、24引脚,电容C5、C6 —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18、19引脚,晶振Y2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18、19引脚,处理器Ul的第21、64引脚连接电源正极,处理器Ul的第22、53、63引脚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l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21、53引脚。通过指示灯的点亮情况掌握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调节器的工作状态;通过光照感应模块读取计算机显示屏周围环境的光照值,控制模块判断当前环境的光照值是否低于最适宜光照值;如果当前计算机显示屏周围环境的光照值低于最适宜光照值,控制模块将通过亮度调解模块将计算机显示屏周围环境的光照值调整到最适宜光照值,实现计算机显示屏亮度的自动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能够自动调节计算机显示屏亮度;2.可以广泛用于各种计算机显示屏。【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简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图;图中:1-控制模块2-光照感应模块3-指示灯4-亮度调解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种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器,主要包括控制模块1、光照感应模块2、指示灯3、亮度调解模块4、光照感应模块2与控制模块I电信号连接,指示灯3、亮度调解模块4与控制模块I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器的电路由光敏电阻Gl,电阻 R2、R3、R4、R5、R6,电容 Cl、C2、C3、C4、C5、C6、C7,开关 KEYl,晶振 YU Y2,三极管Ql,驱动器Pl,光耦双向可控硅Kl,双向可控硅BI,灯管LAMPl,发光二极管LDl,处理器Ul,光敏电阻Gl的型号为5549,处理器Ul的型号为ATMEGA128,处理器Ul的第49引脚连接驱动器Pl的正极,驱动器Pl的负极连接光耦双向可控硅Kl的输入端,光耦双向可控硅Kl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双向可控硅BI,电阻R6与电容C7串联,一端连接灯管LAMPl后接入220V市电,电阻R3 —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51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l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l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2与开关KEYl并联后一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2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电阻R4与二极管Dl并联后一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2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l —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5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光敏电阻Gl一端连接处理器Ul的第5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3、C4 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23、24引脚,晶振Yl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23、24引脚,电容C5、C6 —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18、19引脚,晶振Y2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18、19引脚,处理器Ul的第21、64引脚连接电源正极,处理器Ul的第22、53、63引脚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l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l的第21、53引脚。本技术工作过程是:首先将光敏电阻Gl布置在计算机显示屏上侧边框中间位置,保证光敏电阻Gl能够感受到计算机显示器前方的光照明亮程度;然后将灯管LAMPl布置在计算机显示屏左右两侧和下侧边框,保证灯管LAMPl点亮后计算机显示屏的亮度能够增加;将发光二极管LDl布置在计算机显示器的左下角位置,便于使用者掌握亮度调节器的工作状态。将计算机显示屏周围环境亮度进行分级,最暗为I级,最适宜光照设为10级。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调节器通过改变管灯LAMPl的点亮时间间隔,即占空比,调节管灯LAMPl的亮度。根据室内环境自动调节计算机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器上电工作后,处理器Ul的第51引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l接通,发光二极管LDl保持常亮,表明调节器处于工作状态;光敏电阻Gl将计算机显示器正面的光照值转换成模拟电压值,处理器Ul通过第50引脚读入光照电压信号,再通过处理器Ul内部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处理器Ul将该光照值数字信号与内部预设的光照值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计算机显示屏亮度为5级,即显计算机显示屏周围环境光照值低于最适宜照值,处理器Ul的第49引脚输出5号占空比信号,通过使光耦双向可控硅KI,双向可控硅BI间歇接通,控制管灯LAMP I的点亮时间与熄灭时间比值,将当前的5级光照值调整到最适宜的10级光照值,实现自动调节计算机显示屏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器,主要包括控制模块(1)、光照感应模块(2)、指示灯(3)、亮度调解模块(4)、光照感应模块(2)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指示灯(3)、亮度调解模块(4)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器的电路由光敏电阻G1,电阻R2、R3、R4、R5、R6,电容C1、C2、C3、C4、C5、C6、C7,开关KEY1,晶振Y1、Y2,三极管Q1,驱动器P1,光耦双向可控硅K1,双向可控硅B1,灯管LAMP1,发光二极管LD1,处理器U1,一光敏电阻G1的型号为5549,处理器U1的型号为ATMEGA128,处理器U1的第49引脚连接驱动器P1的正极,驱动器P1的负极连接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入端,光耦双向可控硅K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双向可控硅B1,电阻R6与电容C7串联,一端连接灯管LAMP1后接入220V市电,电阻R3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51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1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2与开关KEY1并联后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2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电阻R4与二极管D1并联后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2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1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5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光敏电阻G1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50引脚,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3、C4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23、24引脚,晶振Y1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23、24引脚,电容C5、C6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8、19引脚,晶振Y2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8、19引脚,处理器U1的第21、64引脚连接电源正极,处理器U1的第22、53、63引脚连接电源负极,电容C1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21、53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