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CT取电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5062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并提供了一种新型CT取电电源。它包括CT和整流电路(1),隔离变压器(2)、控制电路(3)、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和光电耦(5),控制电路(3)中包括有控制芯片和MOS管及其外围电路,CT一次侧装置在电网中,二次侧连接整流电路交流输入端,整流电路输出端连接隔离变压器(2)的一次绕组和控制电路(3),隔离变压器(2)的二次绕组连接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和光电耦(5)的输入端,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负载,光电耦(5)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性能稳定,不易损坏,消除干扰的CT取电电源,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设备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CT取电电源
技术介绍
常规供电措施的高压输配电领域,在输配电网中,电压高至1kV-1150kV,工作电流达数十安至数千安,虽有巨大的电能传输,许多智能化电子设备却因缺电而无法安装,或不得不配置昂贵笨重的太阳能或风能发电设备,犹如长江边上无水可饮。随着智能电网的开展,(如野外通信基站、高压输电线指示灯等)在高压一次设备上(如架空输电线、电缆、环网柜等)加装智能电子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大,在电力系统,CT即Current Transformer的简称,即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交流电流的大小,人们有时也利用其二次输出电流进行变换,达到电流感应电源的目的,所以在很多场合,电流感应电源被称为CT取电。电流感应电源的应用日趋广泛,包括配电自动化、智能环网柜、架空输电线及电缆监控、高压带电维护工具及其它各种拓展应用。现有技术中的CT取电电源通常如图3所示,它的结构特点是:1、应用MOS管Ql的线性工作区,作为电流控制元件;2、以LM317为电压控制元件;3、以D2为基准电压;4、以OPl为误差放大器。因而这种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电压小时,效率低,电路不能正常工作;2,输入电流、电压过大时极易损坏电路;3,没有隔离,极易引入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高效,性能稳定,不易损坏,消除干扰的CT取电电源。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CT取电电源,它包括CT和整流电路、隔离变压器、控制电路、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和光电耦,所述控制电路中包括有控制芯片和MOS管及其外围电路,所述CT和整流电路中CT 一次侧装置在电网中,二次侧连接整流电路交流输入端,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所述控制电路,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二次绕组连接所述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光电耦的输入端,所述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光电耦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C3842)和MOS管(Ql)及其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电阻I (R01)、电阻II (R02)、电阻IIKR03)、电阻IV(R04)、电阻V (R05)、电阻VKR06)、电阻VE(R07)、电阻VDKR08)、电阻IX(R09)、电阻X (R10)、电阻XKR11)、电容 I(C01)、电容 II (C02)、电容IIKC03)、电容IV(C04)、电容 V (C05)、二极管 I (Dl)和二极管 II(D2),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包括两个线圈,所述两个线圈通过所述MOS管(Ql)的源极与漏极相串联,即:一个线圈的尾端连接所述MOS管(Ql)的源极,另一个线圈的首端通过所述电阻IIKR03)连接所述MOS管(Ql)的漏极,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Vin端连接所述电阻I (ROl)的一端和所述电阻IV(R04)的一端,所述电阻I (RO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及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接点,该接点还连接有所述电阻II(R02)的一端和所述电容I (COl)的一端,所述电阻II (R02)的另一端、电容I (COl)的另一端相连接并连接所述二极管I (Dl)的负极,所述二极管I (Dl)的正极连接所述MOS管(Ql)的源极,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PffM端连接所述电阻VKR06)的一端,所述电阻VI(R0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l)的栅极和所述电阻VII (R07)的一端,所述电阻VII (R0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GSS端,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GSS端还连接有所述电容II (C02)的一端、所述电容IV(C04)的一端、所述电容V (C05)的一端、所述电阻XI(Rll)的一端和所述电阻III(R03)的一端,所述电容II (C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⑶R端和所述电阻V (R05)的一端,所述电阻V (R0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l)的漏极,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RC端连接所述电阻IX (R0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IV(C0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V (C0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IX (R09)的另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VR端和所述光电耦的输出端的一端,所述光电耦的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X (RlO)的一端和所述电阻XI (Rl I)的另一端,所述电阻X (RlO)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FB端、所述电容IIKC03)的一端和所述电阻VID(R08)的一端,所述电容IIKC0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VDKR0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C3842)的COM端。所述一种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包括采样电路、反馈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和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电耦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输出电路的输线端输出电能连接至负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它包括CT和整流电路、隔离变压器、控制电路、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和光电耦,所述控制电路中包括有控制芯片和MOS管及其外围电路,所述CT和整流电路中CT 一次侧装置在电网中,二次侧连接整流电路交流输入端,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所述控制电路,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二次绕组连接所述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光电耦的输入端,所述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光电耦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以本技术应用了 MOS管的开关特性、变压器和光耦的隔离作用、控制芯片的有效控制及二极管提供的基准电压等措施使得本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性能稳定,不易损坏,消除干扰的CT取电电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路原理结构方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原理不意图;图3是CT取电电源现有技术的通用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它包括CT和整流电路1,隔离变压器2、控制电路3、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和光电耦5,所述控制电路3中包括有控制芯片和MOS管及其外围电路,所述CT和整流电路I中CT 一次侧装置在电网中,二次侧连接整流电路交流输入端,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2的一次绕组和所述控制电路3,所述隔离变压器2的二次绕组连接所述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的输入端和所述光电耦5的输入端,所述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光电親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3。所述控制电路3包括控制芯片UC3842和MOS管Ql及其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电阻I R01、电阻II R02、电阻III R03、电阻IV R04、电阻V R05、电阻VI R06、电阻VIIR07、电阻VID R08、电阻IX R09、电阻X R10、电阻XI Rl1、电容I COl、电容II C02、电容IIIC03、电容IV C04、电容V C05、二极管I Dl和二极管II D2,所述隔离变压器2的一次绕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CT取电电源,它包括CT和整流电路(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离变压器(2)、控制电路(3)、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和光电耦(5),所述控制电路(3)中包括有控制芯片和MOS管及其外围电路,所述CT和整流电路(1)中CT一次侧装置在电网中,二次侧连接整流电路交流输入端,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2)的一次绕组和所述控制电路(3),所述隔离变压器(2)的二次绕组连接所述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的输入端和所述光电耦(5)的输入端,所述采样、反馈及输出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光电耦(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展黄树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思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