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242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所述夹具通过气缸驱动顶杆及压块实现阀盖在夹具中的定位和压紧,改变了传统的压板、螺杆加螺母全手工操作的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零件的成本。又由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使得工人在工作中不易疲劳,从而部分避免了由于工人疲劳,精力不集中从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及生产安全事故,这也从另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喷水织机储玮器转向阀阀盖,作为所述转向阀上的重要部件其传统的加工方式是手工装卸压板及螺母的方式来固定零件,这样的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这样造成了阀盖的成本上升,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为此设计一套装夹方便额夹具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支撑块、底板、定位套、拉杆、固定柱A、固定柱B、压块1、压块11、针式气缸、定位杆、气缸、定位柱,所述底板的底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支撑块,底板的中心设有通孔A,所述定位套插入所述通孔A中,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的中心设有一孔,该孔的直径与喷水织机储玮器转向阀阀盖上的轴段A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底板中心通孔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孔B,所述两通孔B的中心在底板顶面水平中心线上,两个拉杆从所述两个通孔B中穿过,两拉杆的下端分别于两气缸相连,两气缸分别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设置在左侧的拉杆上端与所述压块II铰接,所述右侧的拉杆上端与所述压块I相连,所述压块I与压块II均呈“L”形,所述压块I上的“L”形的水平部长度大于所述压块II上的“L”形的水平部,所述压块I和压块II的“L”形的水平部的底面上设有沿水平部延伸方向贯穿整个水平部的“U”形凹槽,所述底板上顶面左右两端还各设有一根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均嵌入其对应侧压板上的“U”形凹槽内,所述底板中心通孔A的后部左侧设有固定柱B,所述底板中心通孔A的后部右侧设有固定柱A,所述固定柱A上设有定位杆,所述固定柱B上设有针式气缸。工作是两支撑块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所述针式气缸上的顶杆收回,所述两气缸活塞顶起,同时将两拉杆顶起,压爪处于放松状态。此时工人将阀盖放置在定位套上,阀盖中的轴段A插入定位套中心孔中,并使设置在固定柱A上的定位杆顶在阀盖上,完成阀盖在夹具中的中心定位,启动针式气缸,使其上的顶杆伸出顶在阀盖上从而使阀盖完成周向定位,再启动气缸,使其活塞下行,从而带动拉杆下行,由于定位柱的作用是压块保持竖直下行,当压块上的“L”形的水平部的自由端与底板接触时由于底板的阻挡使得压块无法继续随同拉杆一起下行,而此时拉杆仍然在向下运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压块绕着与拉杆铰接处的转轴转动,同时其上的“L”形的水平部的自由端在底板的上顶面上沿水平方向相对底板滑动。直至压块将阀盖完全压死。此时阀盖在夹具中装夹完成,工人可以开始加工阀盖。加工完成后同时启动针式气缸和气缸使得夹具回复初始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气缸驱动顶杆及压块实现阀盖在夹具中的定位和压紧,改变了传统的压板、螺杆加螺母全手工操作的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零件的成本。又由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使得工人在工作中不易疲劳,从而部分避免了由于工人疲劳,精力不集中从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及生产安全事故,这也从另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更具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夹具装夹零件后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夹具装夹零件后的主视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夹具装夹零件后的俯视图。图4是喷水织机储玮器转向阀阀盖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夹具装夹零件后的立体图。一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支撑块1、底板2、定位套3、拉杆4、固定柱A5、固定柱B6、压块17、压块118、针式气缸9、定位杆10、气缸11、定位柱12。所述支撑块呈“L”形,所述支撑块“L”形的水平部的中心设有“U”形凹槽A,所述凹槽从上至下贯穿所述水平部。所述底板2为一矩形块状体,所述底板2的中心设有通孔A,在通孔A的两侧的水平中心线上对称设有两通孔B。所述定位套为轴状,其顶面中心设有一孔,该孔直径与阀盖上的轴段A的直径相匹配。所述拉杆4呈圆柱状,在其顶端中心设有一片状凸起,所述片状凸起上设有贯穿整个凸起的通孔C,所述通孔C的轴线垂直拉杆轴线,所述片状凸起的顶面设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与拉杆轴线重合。所述固定柱A5和固定柱B6均呈圆柱形。所述压块17呈“L”形,其“L”形上水平部的底面中心设有“U”形凹槽B,所述凹槽B沿“L”形水平部延伸方向贯穿整个水平部,所述“L”形竖直部顶面与左侧面的交线上设有一倒角,所述“L”形竖直部的左侧面的顶部设有“U”形凹槽C,所述凹槽C沿与凹槽B相同的方向贯穿整个竖直部,所述“L”形竖直部的左侧面的中间还设有一腰形凹槽D,所述腰形凹槽D也沿与凹槽B相同的方向贯穿竖直部,所述腰形凹槽D的两平行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两通孔同心设置且贯穿各自所在的侧壁。所述压块118与压块17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别是压块Π8的“L”形水平部的长度短于压块17。所述定位杆10呈圆柱状。所述定位柱12为圆柱体,其直径与压块上凹槽B的开口宽度向匹配。所述底板2的底面上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块支撑块1,所述两块支撑块I的“L”形的水平部均朝向外侦U。所述底板2上表面的水平中心线上左右近端部设置有定位柱12。所述定位套插入底板2的中心通孔A内,并与底板2固定。所述两根拉杆4分别穿过底板2上两个通孔B,且两拉杆4的下部分别连接一个气缸11,所述气缸与底板固定连接,左侧拉杆4上端的片状凸起插入压块118上的腰形凹槽D内,一转轴同时贯穿拉杆4上的通孔C及压块118腰形凹槽D侧壁上的通孔,且一紧定螺钉从拉杆4顶端的螺纹孔中拧入,将转轴与拉杆4固定。所述压块118上的凹槽B套在设置在底板2左侧的定位柱12外。所述压块17与右侧拉杆4及底板2上右侧定位柱12的连接及位置关系与前述压块118与左侧拉杆4及底板2上左侧定位柱12的连接及位置关系相同。所述底板2中心通孔A的后部左侧设有固定柱B6,所述底板中心通孔A的后部右侧设有固定柱A5,所述固定柱A5上设有定位杆10,所述固定柱B6上设有针式气缸9。 工作是两支撑块I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所述针式气缸9上的顶杆收回,所述两气缸11活塞顶起,同时将两拉杆4顶起,压块处于放松状态。此时工人将阀盖13放置在定位套3上,阀盖13中的轴段A插入定位套3中心孔中,并使设置在固定柱A5上的定位杆10顶在阀盖13上,完成阀盖13在夹具中的中心定位,启动针式气缸9,使其上的顶杆伸出顶在阀盖13上从而使阀盖13完成周向定位,再启动气缸11,使其活塞下行,从而带动拉杆4下行,由于定位柱12的作用是压块保持竖直下行,当压块上的“L”形的水平部的自由端与底板2接触时由于底板2的阻挡使得压块无法继续随同拉杆4 一起下行,而此时拉杆4仍然在向下运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压块绕着与拉杆4连接处的转轴转动,同时其上的“L”形的水平部的自由端在底板2的上顶面上沿水平方向相对底板2滑动。直至压块将阀盖13完全压死。此时阀盖在夹具中装夹完成,工人可以开始加工阀盖13。加工完成后同时启动针式气缸9和气缸11使得夹具回复初始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气缸驱动顶杆及压块实现阀盖在夹具中的定位和压紧,改变了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支撑块(1)、底板(2)、定位套(3)、拉杆(4)、固定柱A(5)、固定柱B(6)、压块I(7)、压块II(8)、针式气缸(9)、定位杆(10)、气缸(11)、定位柱(12),所述底板(2)的底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支撑块(1),底板(2)的中心设有通孔A,所述定位套(3)插入所述通孔A中,并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3)的中心设有一孔,该孔的直径与喷水织机储纬器转向阀阀盖(13)上的轴段A(13a)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底板(2)中心通孔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孔B,所述两通孔B的中心在底板(2)顶面水平中心线上,两个拉杆(4)从所述两个通孔B中穿过,两拉杆(4)的下端分别于两气缸(11)相连,两气缸(11)分别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设置在左侧的拉杆(4)上端与所述压块II(8)铰接,所述右侧的拉杆(4)上端与所述压块I(7)相连,所述压块I(7)与压块II(8)均呈“L”形,所述压块I(7)上的“L”形的水平部长度大于所述压块II(8)上的“L”形的水平部,所述压块I(7)和压块II(8)的“L”形的水平部的底面设有沿水平部延伸方向贯穿整个水平部的“U”形凹槽,所述底板(2)上顶面左右两端还各设有一根定位柱(12),所述定位柱(12)均嵌入其对应侧压板上的“U”形凹槽内,所述底板(2)中心通孔A的后部左侧设有固定柱B(6),所述底板(2)中心通孔A的后部右侧设有固定柱A(5),所述固定柱A(5)上设有定位杆(10),所述固定柱B(6)上设有针式气缸(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澎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吉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