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钰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1565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2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所述圆柱状壳体的一个侧面贯穿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置于圆柱状壳体内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活塞,所述活塞杆置于圆柱状壳体外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过滤活塞与圆柱状壳体内壁形成活塞腔,所述活塞杆与圆柱状壳体内壁形成活塞杆腔;所述活塞腔内竖直排列着上水管、回流管、排料管、药管及空气管,所述活塞腔内还设有分散器和曝气器,所述药管与分散器连通,所述空气管与曝气器连通;所述活塞杆腔内设有下水管,所述活塞内设有高分子水处理膜,所述活塞与高分子水处理膜接触的两端设有分散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污水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固液分离干净迅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机械化产品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机械生产中往往会产生工业废水,这些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重金属固体颗粒,这类工业废水外排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目前工业上处理固液分离的装置一般是采用沉降法,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固液分离的不干净,而且分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设计合理,一次实现曝气、混合、均质、混凝、生化反应和固液分离等数种功能,解决了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和固液分离不干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所述圆柱状壳体的一个侧面贯穿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置于圆柱状壳体内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活塞,所述活塞杆置于圆柱状壳体外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活塞杆提供动力来回移动;所述过滤活塞与圆柱状壳体内壁形成活塞腔,所述活塞杆与圆柱状壳体内壁形成活塞杆腔;所述活塞腔内竖直排列着上水管、回流管、排料管、药管及空气管,所述上水管、回流管、药管及空气管位于圆柱状壳体的上部,所述排料管位于圆柱状壳体的下部,所述活塞腔内还设有分散器和曝气器,所述药管与分散器连通,所述空气管与曝气器连通;所述活塞杆腔内设有下水管,所述过滤活塞内设有高分子水处理膜,所述过滤活塞与高分子水处理膜接触的两端设有分散通孔。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栗。优选地,所述分散器为空心腔体,空心腔体表面设有若干通孔,药管置于圆柱状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电机。优选地,所述空心腔体表面的通孔孔径为0.05mm到1.5mm。优选地,所述曝气器是一个连接成三角状的带有出气通孔的管子。优选地,所述出气通孔上安装有微孔曝气器。优选地,所述圆柱状壳体设有透视窗。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水处理膜为反渗透膜。优选地,所述圆柱状壳体的外部设有吊耳。优选地,所述排料管位于圆柱状壳体外的一端设有三通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 一次实现曝气、混合、均质、混凝、生化反应和固液分离等数种功能,可减少废水的传递次数,比常规工艺节省能耗60%以上;2)可根据不用水质和处理要求,进行多功能功能切换;3)通过液压油栗驱动活塞杆的前后移动,在活塞杆的向前移动时金属废料被阻挡在活塞腔内,而污水中的水可以从反渗透膜流入活塞腔内;通过排料管排出金属废料,通过下水管排出过滤后的液体;固液分离干净迅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圆柱状壳体;2、活塞杆;3、过滤活塞;4、活塞腔;5、活塞杆腔;6、上水管;7、回流管;8、排料管;9、药管;10、空气管;11、分散器;12、曝气器;13、下水管;14、液压油栗;15、电机;16、透视窗;17、高分子水处理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1,所述圆柱状壳体I的一个侧面贯穿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置于圆柱状壳体I内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活塞3,所述活塞杆2置于圆柱状壳体I外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活塞杆2提供动力来回移动;所述过滤活塞3与圆柱状壳体I内壁形成活塞腔4,所述活塞杆2与圆柱状壳体I内壁形成活塞杆腔5 ;所述活塞腔4内竖直排列着上水管6、回流管7、排料管8、药管9及空气管10,所述上水管6、回流管7、药管9及空气管10位于圆柱状壳体I的上部,所述排料管8位于圆柱状壳体I的下部,所述活塞腔4内还设有分散器11和曝气器12,所述药管9与分散器11连通,所述空气管10与曝气器12连通;所述活塞杆腔5内设有下水管13,所述过滤活塞3内设有高分子水处理膜17,所述过滤活塞3与高分子水处理膜17接触的两端设有分散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栗14。所述分散器11为空心腔体,空心腔体表面设有若干通孔,药管9置于圆柱状壳体I外的一端设有电机15。所述空心腔体表面的通孔孔径为0.05mm到1.5mm,孔径间隙较小,可以有效阻止固体颗粒进入通孔。所述曝气器12是一个连接成三角状的带有出气通孔的管子。所述出气通孔上安装有微孔曝气器12。所述圆柱状壳体I设有透视窗16,方便操作者观察废料在活塞腔4堆积的情况,从而可以及时处理废料。所述高分子水处理膜17为反渗透膜。水能透过,而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反渗透膜。所述圆柱状壳体I的外部设有吊耳,用于设备的吊装和固定。所述排料管8位于圆柱状壳体I外的一端设有三通管,便于废料的排出。使用时,向药管内注入混药剂,药剂通过药管流到一端的空心腔体内,通过开启电机带动药管,药管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了空心腔体内的药剂,使得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通过液压油栗驱动活塞杆的前后移动,在活塞杆的向前移动时金属废料被阻挡在活塞腔内,而污水中的水可以从反渗透膜流入活塞体腔内;通过排料管排出金属废料,通过下水管排出过滤后的液体。实施例2: 在实施例1基础上,在药管9上还可以设置螺纹,空心腔体球面上还可以设置连接肋块,连接肋块设置与药管9配合的螺纹孔,方便连接以及更换空心腔体。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础上,在过滤活塞靠近活塞腔的一端设有支杆,支杆上连接有圆盘,圆盘上设有毛刷,通过圆盘上的毛刷,实现对壳体侧壁的清洗。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状壳体(I)的一个侧面贯穿有活塞杆(2 ),所述活塞杆(2 )置于圆柱状壳体(I)内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活塞(3 ),所述活塞杆(2 )置于圆柱状壳体(I)外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活塞杆(2 )提供动力来回移动;所述过滤活塞(3)与圆柱状壳体(I)内壁形成活塞腔(4),所述活塞杆(2)与圆柱状壳体(I)内壁形成活塞杆腔(5);所述活塞腔(4)内竖直排列着上水管(6)、回流管(7)、排料管(8)、药管(9)及空气管(10),所述上水管(6)、回流管(7)、药管(9)及空气管(10)位于圆柱状壳体(I)的上部,所述排料管(8)位于圆柱状壳体(I)的下部,所述活塞腔(4 )内还设有分散器(11)和曝气器(12 ),所述药管(9 )与分散器(11)连通,所述空气管(10)与曝气器(12)连通;所述活塞杆腔(5)内设有下水管(13),所述过滤活塞(3)内设有高分子水处理膜(17),所述过滤活塞(3)与高分子水处理膜(17)接触的两端设有分散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栗(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器(11)为空心腔体,空心腔体表面设有若干通孔,药管(9)置于圆柱状壳体(I)外的一端设有电机(1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腔体表面的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状壳体(1)的一个侧面贯穿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置于圆柱状壳体(1)内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活塞(3),所述活塞杆(2)置于圆柱状壳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活塞杆(2)提供动力来回移动;所述过滤活塞(3)与圆柱状壳体(1)内壁形成活塞腔(4),所述活塞杆(2)与圆柱状壳体(1)内壁形成活塞杆腔(5);所述活塞腔(4)内竖直排列着上水管(6)、回流管(7)、排料管(8)、药管(9)及空气管(10),所述上水管(6)、回流管(7)、药管(9)及空气管(10)位于圆柱状壳体(1)的上部,所述排料管(8)位于圆柱状壳体(1)的下部,所述活塞腔(4)内还设有分散器(11)和曝气器(12),所述药管(9)与分散器(11)连通,所述空气管(10)与曝气器(12)连通;所述活塞杆腔(5)内设有下水管(13),所述过滤活塞(3)内设有高分子水处理膜(17),所述过滤活塞(3)与高分子水处理膜(17)接触的两端设有分散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钰
申请(专利权)人:李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