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屑岩油气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工业化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290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碎屑岩油气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工业化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划分n个开发阶段,按照钻井时间所处开发阶段将井分成n组;2)划分研究区数据网格;3)用井组1中井点渗透率参数插值,得到开发阶段1的渗透率平面分布网格;4)利用步骤3)的方法依次得到n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平面分布网格R1,R2,…Rn;5)利用步骤4的结果计算每个网格点渗透率值随开发阶段变化的变异系数,得到变异系数网格P;6)Rn减去R1,差值为正的网格点赋值1,为负的网格点赋值-1,得到网格T;7)将网格P与T相乘得到网格Q,绘制Q等值线图,等值线图中大于0.3的区域为优势渗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指导油田注水开发和剩余油预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发地质领域,是一种识别碎肩岩油气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工业化流程。
技术介绍
在油气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中因长时间水驱开采而形成的高孔高渗(或特高渗)带称为优势渗流通道。当油藏进入高(特高)含水期之后,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作用会显现起来,尤其是在渗透率较高的储层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由于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以及开发条件的差异,特高含水期油藏内部不同区域,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异,而且不同级别的优势渗流通道,其地质特征、渗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等差异较大。为了保持产量稳定,在高含水期往往采用大液量生产,这种情况下由于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形成低效和无效注水循环,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剩余油挖潜困难,同时造成开发过程中的大量能源和水资源浪费。对于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从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机理来看,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形成这种储层微观结构改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长期水驱开发中水的作用,使得砂岩中的细粒组分被注入水携带出地层,储层中逐渐失去这一部分细粒组分,导致其原来占据的空间成为渗流通道;②水驱过程,储层孔隙喉道半径和大喉道的数目增加;③水驱过程增大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不同的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优势渗流通道的难易不同,容易形成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四种常见情况包括:①储层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②高孔高渗储层,平面和层内非均质性强;③油层厚度大;④开采强度大、开发时间长的油藏。储层优势渗流通道会导致无效和低效注水循环,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可以有效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所以准确识别和定量计算优势渗流通道在油藏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如岩心分析法、测井识别法、产吸坡面判别法、PI决策判断法、井组示踪剂解释法等。2013年,姜汉桥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警思想和原理的优势渗流通道动静态多指标判别预警方法,将现场动态、地质和监测资料作为预警指标体系的来源,采用模糊综合判断、支持向量机和模糊综合聚类作为判别预警模型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多种开发因素,包括注入井注入压力、吸水指数、注水速度、注水强度和吸水剖面、采油井含水率、含水上升率、产液指数、产液剖面、出砂程度和产液强度、井组注采压差、产液速度、存水率和注采连通性等指标。上述指标繁多,计算复杂,在实际的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中,并不需要全部取用,而是首先了解所研究的储层,确定其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的主控因素,依据主控因素对上述指标体系筛选。还有学者(汪庐山,2013年)针对水驱油藏中高含水期区块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发育的情况,提出依据油藏工程原理,采用水驱特征曲线识别优势渗流通道并计算其体积。在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基础上,油藏开发工作就需要制定降低优势渗流通道的解决对策,常用的技术对策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根据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布特点,进行注采井网细分、重组和基于地质条件的优化与平衡调整,通过这种调整,利用水动力学方法改变注水的流向,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②为了抑制形成的无效和低效注水循环,封堵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开展三次采油,提高低渗油层油水渗流能力和驱油效率。尽管国内外学者和油公司针对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现场试验,总结了一系列的识别方法,但是由于储层的非均质以及不同油藏地质和开发过程的独特性,目前还缺少操作简单、普适性和实用性强的方法和技术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碎肩岩油气储层物性演化表征的工业化技术流程,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步骤,表征油气开发过程中碎肩岩储层物性的变化,指导复杂碎肩岩油藏开发措施的指定和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预测难题,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支持。I)编制研究区的开发曲线,包括含水上升曲线、产油曲线和产液曲线,根据含水上升曲线并兼顾产油曲线形态,划分开发阶段,将油田从开始投入开发到目前的整个过程划分为η个开发阶段(η = I, 2, 3...);2)收集整理研究区所有井的钻井时间资料,按照每口井钻井时间所处的开发阶段,将所有井分为η组,每个开发阶段对应I组井;3)收集所有井的渗透率参数曲线,对开发目的层的渗透率参数进行集总计算,使得对于研究目的地层,每口井有一个渗透率参数的代表值,集总计算方法是:Α.当研究目的层为均质单砂体时,取该单砂体渗透率曲线上采样点值的算术平均值;B.当目的层为不均质的单砂体时,扣除单砂体内部的夹层,按照砂岩厚度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该单砂体的渗透率代表值;C.当目的层为多个单砂体组合时,按照上述A和B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目的层内每个单砂体的渗透率值,然后对目的层段内各个单砂体进行渗透率参数厚度加权平均,得到该层段的渗透率参数代表值;4)划分研究区平面网格,作为后续步骤中渗透率参数插值计算的网格,网格步长取值应小于研究区内最小井距的四分之一;5)使用第一组井的目的层段集总渗透率值,按照步骤4)划分的网格,进行渗透率参数的插值计算,得到研究区第I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平面分布数据网格R1;6)按照步骤5)的方法,使用第i组井的目的层段集总渗透率值(i = 1,2,…,η),按照步骤4)划分的网格,进行渗透率参数值的插值计算,得到研究区第i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平面分布网格数据R1,按照这一方法依次得到η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参数平面分布网格数据RpR2,…,Rn;7)利用步骤6)得到的不同开发阶段渗透率参数平面分布网格数据(R1,R2,…,Rn)计算每个平面网格点渗透率值随开发阶段变化的变异系数,得到研究区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网格P ;8)将第η个开发阶段和第I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网格相减(即Rn-R1),差值为正的网格点赋值为I,差值为负的网格点赋值为-1,得到网格T ;9)将网格P与T相乘得到网格Q,利用网格Q绘制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值线图,该等值线图上值大于0.3的区域代表了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区。【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开发阶段划分对井进行分组,然后计算不同阶段的渗透率平面变化,通过不同阶段渗透率的变异系数表征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识别储层中的优势渗流通道,指导复杂碎肩岩油藏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措施的制定,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支持。I)利用月度生产数据编制研究区的生产曲线图,图中包含综合含水曲线、产油曲线和产液曲线,根据综合含水上升曲线特点,兼顾产油曲线形态,划分开发阶段,将油田从开始投入开发到目前的整个过程划分为η个开发阶段(η = I, 2,3...);2)整理研究区所有井的钻井时间,按照每口井钻井时间所处的开发阶段,将所有井划分为η组,每个开发阶段对应I组井;3)收集所有井的渗透率参数曲线,对每口井研究目的层段的渗透率参数进行集总计算,使得对开展研究的层段,每口井取一个渗透率代表值,具体的集总计算方法是:Α.当研究目的层为一个均质单砂体时,取该单砂体的渗透率曲线上采样点值的算术平均值;B.当目的层为一个不均质的单砂体时,扣除单砂体内部的夹层,按照砂岩厚度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目的层的渗透率代表值;C.当目的层为多个单砂体组合时,按照上述A和B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目的层内每个单砂体的渗透率代表值,然后对目的层段内各个单砂体的渗透率代表值进行厚度加权平均,得到该井整个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碎屑岩油气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工业化流程,包括利用不同开发阶段储层渗透率平面分布计算渗透率参数随开发阶段的变异系数,其特征还在于包括按照下述方法步骤进行:(1)编制研究区的开发曲线,包括含水上升曲线、产油曲线和产液曲线,根据含水上升曲线并兼顾产油曲线形态,划分开发阶段,将油田从开始投入开发到目前的整个过程划分为n个开发阶段(n=1,2,3…);(2)收集整理研究区所有井的钻井时间资料,按照每口井钻井时间所处的开发阶段,将所有井分为n组,每个开发阶段对应1组井;(3)收集所有井的渗透率参数曲线,对开发目的层的渗透率参数进行集总计算,使得对于研究目的地层,每口井有一个渗透率参数的代表值,集总计算方法是:A.当研究目的层为均质单砂体时,取该单砂体渗透率曲线上采样点值的算术平均值;B.当目的层为不均质的单砂体时,扣除单砂体内部的夹层,按照砂岩厚度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该单砂体的渗透率代表值;C.当目的层为多个单砂体组合时,按照上述A和B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目的层内每个单砂体的渗透率值,然后对目的层段内各个单砂体进行渗透率参数厚度加权平均,得到该层段的渗透率参数代表值;(4)划分研究区平面网格,作为后续步骤中渗透率参数插值计算的网格,网格步长取值应小于研究区内最小井距的四分之一;(5)使用第一组井的目的层段集总渗透率值,按照步骤4)划分的网格,进行渗透率参数的插值计算,得到研究区第1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平面分布数据网格R1;(6)按照步骤5)的方法,使用第i组井的目的层段集总渗透率值(i=1,2,…,n),按照步骤4)划分的网格,进行渗透率参数值的插值计算,得到研究区第i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平面分布网格数据Ri,按照这一方法依次得到n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参数平面分布网格数据R1,R2,…,Rn;(7)利用步骤6)得到的不同开发阶段渗透率参数平面分布网格数据(R1,R2,…,Rn)计算每个平面网格点渗透率值随开发阶段变化的变异系数,得到研究区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网格P;(8)将第n个开发阶段和第1个开发阶段的渗透率网格相减(即Rn‑R1),差值为正的网格点赋值为1,差值为负的网格点赋值为‑1,得到网格T;(9)将网格P与T相乘得到网格Q,利用网格Q绘制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值线图,该等值线图上值大于0.3的区域为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宪国张涛林承焰朱兆群董春梅吕夏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