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20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隔热容器,有关于热水瓶、空调箱体、冰箱、保温杯、保温饭盒、储物隔热保温容器等。为了提高隔热效果,隔热容器的外观都制作得较大,但与此相比可利用的容积空间较小,另外,金属制的还存在耐腐蚀问题,而合成树脂制的在清洗时会浮在水上,以致无法进行高效的清洗。为了解决这种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隔着空隙部(4)配置金属制容器状内壁(2)和金属制容器状外壁(3),并接合各自的开口端部(2a)、(3a)形成为一体,再使所述空隙部(4)成为真空后所形成的隔热层体(1)的内外面中至少一面上包敷着合成树脂制的内容器(11)或外容器(12)并形成为一体,由此得到了具有较高比重的外层为合成树脂的隔热容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热水瓶、空调箱体、冰箱、保温杯、保温饭盒、储物隔热保温容器等的隔热容器。本专利技术基于日本特许申请(特愿2000-110828号),该申请所记载的内容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采用。其中合成树脂的隔热容器是指隔开一定空间将合成树脂的内容器装在比其略大一些的大致相似的合成树脂外容器内,并将两层容器的开口端接合成一体而形成一种双重壁结构,而且在上述空间内配置隔热介质作为隔热层的容器。作为该隔热介质,根据该隔热容器隔热性能的要求,该隔热层内可以适当地选用空气、氪气、氙气或氩气等导热率比空气小的低导热率气体及氨基甲酸乙脂泡沫材料等。因强度方面的要求,这类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内外层容器的壁厚应大于2mm。另外,为了保持良好的隔热性能,内外容器之间的中空部分的隔热层的厚度需设成10~20mm,此时存在的问题是会产生感觉可用容积效率低(与外观大小相比,储存空间容积小)的高底部感。另外,还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用热水清洗所述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时,如果隔热层的空间内作为隔热介质封入的是空气或低导热率气体等,则它们在受热后会发生膨胀,进而会使内外容器变形,导致容器无法使用。尤其是在专业用隔热容器中,在清洗时,往往使用温度很高的热水清洗,然后再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消毒干燥,这种情况下,所述变形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还有进行大量清洗时,往往把要清洗的隔热容器浸在清洗池内,这些隔热容器的比重小于1,会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不能泡掉粘付于容器壁上的食物残渣等污物。所以,用手一个一个地清洗池内的隔热容器后,必须用自动清洗机再次清洗,清洗效率明显下降。为此,在清洗这种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时,需要用金属网罩住清洗池,再在网上加放重物,或者是把隔热容器放进带有一定重量的金属制盖的篮子内,进行强制浸泡清洗。另一方面,在内外容器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金属制隔热容器中,其结构与所述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相同,是一种隔开一定空间将金属制内容器装在比其略大一些的大致相似的金属制外容器内,并将开口部焊接成一体而形成双重壁结构,且在所述空间部分充入隔热介质形成隔热层的容器。另外,作为隔热介质,根据该隔热容器隔热性能的要求,可适当选择采用隔热材料、封入低导热率气体或形成真空空间。特别是空间部分形成真空隔热层的真空隔热容器中,空间距离可设成2mm或3mm,可以制造成结构紧凑的结构,因此最常用的是把空间部设成真空隔热层的结构。但是,考虑到金属制隔热容器坠落或受到外部冲击的问题,内外容器的壁厚需设定在0.6mm左右。特别是真空隔热层的隔热容器,容器壁经常承受大气压的负荷,壁厚必须确保大于0.6mm,否则坠落时易产生压曲而影响使用。而且与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相比,采用金属这种导热率高的材料,因此存在隔热容器内部的大量的热量从暴露于外面的隔热容器的口部散发的问题。而如果为此提高强度加厚壁厚,则随着壁厚的增加热损失增大,隔热性能也会变差。目前的状况是,即使对开口部大的隔热容器采用真空隔热形成金属制隔热容器,因其成本高,且隔热性能的性价比不平衡,看不出作为商品的价值。再者,用金属制隔热容器盛热食品时,隔热容器的口部也会变热,所以使用者的嘴不能直接接触隔热容器。另外,如果经常或长期用于盛放含盐量大的酱汤等,则与酱汤接触的内容器表面会生锈。还有用热水清洗时,由于隔热容器积蓄热量,清洗后的处理很不方便。特别是用所述金属隔热容器制成的饭碗等餐具,与普通餐具相比,因其外观大杀风景,一般很难让人产生好感。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的特征是,隔着一定空隙配置金属制容器状内壁和金属制容器状外壁并将其端部接合成一体后,把所述空隙部抽成真空所形成的隔热层体中,隔热层体的内外面的至少一面为包敷着合成树脂并形成为一体的面。具有所述结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其特征是包敷所述金属制隔热层体的内外面至少一面的合成树脂分别包敷着金属制隔热层体的内外面的两面,且把其端部密封接合成一体。具有所述结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也可以采用嵌合成型使包敷所述金属制隔热层体的内外面至少一面的合成树脂与所述隔热层体的内外面的至少一面成为一体。具有所述结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若采用比重大于1的结构将更好。具有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隔着一定空隙配置金属制容器状内壁和金属制容器状外壁并将其端部接合成一体后,把所述空隙部抽真空所形成的隔热层体中,若所述空隙部的空隙宽度小于4mm,将更好。具有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所述隔热层体的内壁的开口部的壁厚也可小于0.3mm。具有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也可在面对隔热容器的内容器开口部的隔热层体的内壁上形成多重弯曲状台阶。具有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其中设在面对所述内容器开口部的隔热层体的内壁上的多重弯曲状台阶,其壁长可大于20mm。具有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其中该隔热容器的内容器开口部上也可形成向隔热层体侧凹陷的凹部。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杯状隔热容器的部分剖面图。图3是说明实施例4的储物用隔热保温容器的剖面图。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10的金属制双重壁结构的容器状隔热层体1(以下称“隔热层体”)的内外面被合成树脂的内外容器11和12包敷着,其开口端部11a和12a经密封接合成一体。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也可采用所谓嵌合成形,既将预制的金属制隔热层体1设置在所需形状的合成树脂模具的所定位置上,向隔热层体1的内外面的至少一侧注入合成树脂,使合成树脂密接于隔热层体1上,完成隔热层体1和合成树脂的一体化。所述隔热层体1,例如,设置不锈钢的金属制容器状内壁2(以下简称“内壁”)和不锈钢金属制容器状外壁3(以下简称“外壁”)之间留有空隙4,利用焊接各个开口端部2a和3a使之成为一体,然后,排出所述空隙部4的空气,形成真空空间5。而且,为了减少由开口端部2a和3a造成的热损失,所述容器状的内壁2和容器状外壁3的壁厚设在0.3mm以下的能够承受真空状态下的大气负荷的厚度为宜。通过采用这种厚度,在把内容器11和外容器12配置成覆盖隔热层体1并形成为一体时,能够一下子吸收装配作业负荷的外力,可以显著提高作业性。因此当形成所述真空空间5的空隙部4的宽度小于4mm时,可以充分发挥隔热效果,而且可减少隔热层体的厚度,提高容积利用率。另外,扩大内壁2的开口部2b的径向宽度,使之封住覆盖它的内容器11的开口部11b,并在面对位于向隔热层体侧凹陷的凹部11c上侧的开口部11b壁面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形成多重弯曲的台阶6。这样能够延长热量进出的在内壁2的开口部2b上的导热长度,以减少热损失,从而可以提高隔热容器10的保温性能。延长所述导热长度的台阶6设在盖住隔热容器10的开口部10b的容器盖等的接触部位及其上方,其导热长度最好设为20mm左右。而且,该台阶6的结构延长了热传导距离,对于焊接时的负荷外力兼有吸收作用。此外,隔热层体1的内壁2和外壁3的空隙4的面上设有由铜、铝等金属箔形成的防辐射层7,能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其次,覆盖所述隔热层体1的内壁2的内容器11和覆盖外壁3的外容器12最好采用耐热·耐湿性(耐透湿度)以及机械强度良好的合成树脂。其中透湿度以“JIS Z 0280”为准,在温度40℃,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最好低于50g/m2/24hr;弯曲弹性率以“ASTM M D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隔着一定空隙配置金属制容器状内壁和金属制容器状外壁并将其端部接合成一体,再使所述空隙部成为真空后所形成的隔热层体的内外面中至少一面上包敷着合成树脂,并形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孝文大塚荣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