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0329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采用尾矿石屑与特细砂,确定混合前尾矿石屑的细度模数为3.2-3.6,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0-1.4,尾矿石屑与特细砂两者按70%-50%比例混合后的混合砂细度模数为在2.3-2.6。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天然砂资源已经受到了限采或是禁采的保护,可利用的天然砂资源已经严重不足,但基础建设工程又不断增加,找到合适的天然砂代替品十分必要。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水洗尾矿石屑代砂的试验研究,研究发现水洗尾矿石屑既大量浪费水资源,其产生的废弃浆体又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而且研究发现水洗尾矿石屑代砂混凝土虽然强度有所提高,但和易性有所降低,主要原因由于石屑经过水洗后,大量的细颗粒也随之冲洗掉了,使砂子的级配发生了变化,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泌水现象;其次,由于水洗后石屑含水率不稳定引起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波动,给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不仅可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尾矿石屑与特细砂,确定混合前尾矿石屑的细度模数为3.2-3.6,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0-1.4,尾矿石屑与特细砂两者按70%-50%比例混合后的混合砂细度模数为在2.3-2.6。优选地,所述每方混凝土中掺杂1.1%-1.4%的聚羧酸外加剂。优选地,,所述尾矿石屑中含有石粉。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尾矿石屑混凝土实现商品化是可行的,以尾矿石屑代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生产商品混凝土,不仅可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节约社会财富。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尾矿石屑对土地的侵占、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工序、节约水资源、减少用电量、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节约社会财富,促进混凝土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尾矿石屑与特细砂,确定混合前尾矿石屑的细度模数为3.2-3.6,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0-1.4,尾矿石屑与特细砂两者按70%-50%比例混合后的混合砂细度模数为在2.3-2.6。每方混凝土中掺杂1.1%-1.4%的聚羧酸外加剂,其混凝土减水率在25%-30%,且与尾矿石屑混凝土适应性较好,混凝土1小时坍落度经时损失在30mm内,解决了尾矿石屑混凝土和易性差、需水量大、坍落度经时损失大的缺点。从各强度等级尾矿石屑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1)看,用尾矿石屑配制C20~C40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能达到设计要求,而且通过生产实际比对同强度等级尾矿石屑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均大于天然砂28d抗压强度。表1对经过投入实体使用的C20-C40尾矿石屑混凝土与同标号同技术要求的天然砂混凝土进行了成本分析,分析详见下表2:表2从上表分析C20-C40尾矿石屑混凝土比天然砂混凝土每方节约成本约30元/m3,其经济效益是客观的。尾矿石屑中含有较多的石粉,通过研究发现石粉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能缓慢地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化产物,填充混凝土孔隙,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可以根据尾矿石屑中石粉的含量百分比适当的取代部分粉煤灰,石粉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保证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本专利技术直接应用尾矿石屑可以节约工序、节电,减少能源消耗;节约水资源、避免水体二次污染,不仅可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商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具有优良抗渗性能,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物的安全要求。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尾矿石屑与特细砂,确定混合前尾矿石屑的细度模数为3.2‑3.6,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0‑1.4,尾矿石屑与特细砂两者按70%‑50%比例混合后的混合砂细度模数为在2.3‑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石屑部分替代天然砂及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尾矿石屑与特细砂,确定混合前尾矿石屑的细度模数为3.2-3.6,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新吴瑞良凌超张凯靳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昆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