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387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06:14
提供负极合剂层所包含的柱部分的成型性良好、并且初始效率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20),其具备:负极集电体(21);和形成于负极集电体(21)、且含有与锂合金化的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和粘结剂的负极合剂层(22),负极合剂层(22)具备负极集电体(21)的附近的基座部分(22a)、和形成于基座部分(22a)之上的柱部分(22b),前述粘结剂含有聚酰亚胺树脂,前述聚酰亚胺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6000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使用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面向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化·高输出功率化,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研究替代石墨等碳质材料而使用硅、锗、锡、锌等与锂合金化的材料。但是例如使用了含有硅的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在吸藏·释放锂时,伴随有大的体积膨胀、收缩。因此,具备以含有硅的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随着经过充放电循环而产生电池的膨胀、负极活性物质的微粉化、由于应力所导致的负极活性物质自集电体剥离等。这些现象导致循环特性的降低。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使用在堆积于负极集电体上的包含硅的薄膜形成有与其周围相比膜厚厚的包含硅的多个柱状凸部的负极。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的负极,通过溅射法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成为底层的硅薄膜,进而在其表面通过溅射法和蚀刻法组合而成的剥离(liftoff)法,形成包含硅的柱状凸部。该负极通过在柱状凸部的周围确保容纳充电时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的空隙,抑制电池的膨胀的同时不会对负极集电体施加大的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集电体;和形成于所述集电体、且含有与锂合金化的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和粘结剂的负极合剂层,所述负极合剂层具备所述集电体的附近的基座部分、和形成于所述基座部分之上的柱部分,所述粘结剂含有聚酰亚胺树脂,所述聚酰亚胺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6000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26 JP 2013-065103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集电体;和形成于所述集电体、且含有与锂合金化的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和粘结剂的负极合剂层,所述负极合剂层具备所述集电体的附近的基座部分、和形成于所述基座部分之上的柱部分,在所述负极合剂层的基座部分形成有裂纹,所述粘结剂含有聚酰亚胺树脂,所述聚酰亚胺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6000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负极合剂层中的粘结剂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3.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胜一郞丰田彩乃砂野泰三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