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荣凤专利>正文

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132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包括主管、把手、储液囊、压缩气囊、滴液管、负压吸引管、弧形瓣膜;所述主管内设有隔板,所述主管被所述隔板分为通液管、通气管;所述把手设在所述主管一侧;所述通液管靠近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所述储液囊设在所述第一上通孔处;所述通气管靠近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一下通孔,所述压缩气囊设在所述第一下通孔处;所述通液管远离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所述滴液管设在所述第二上通孔上;所述通气管远离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二下通孔,所述负压吸引管设在所述第二下通孔处;所述弧形瓣膜设在所述负压吸引管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负压吸引人工晶状体,避免损害人工晶状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眼科手术中,有的患者需要植入人工晶状体,现有技术通过晶体植入夹或者晶体植入镊将人工晶状体固定然后再植入患者眼部,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时,若用力过小则不容易夹紧人工晶状体,用力过大则容易对人工晶状体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牢固固定人工晶状体又不会对其造成损害的晶状体植入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包括主管、把手、储液囊、压缩气囊、滴液管、负压吸引管、弧形瓣膜;所述主管内设有隔板,所述主管被所述隔板分为通液管、通气管;所述把手设在所述主管一侧;所述通液管靠近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所述储液囊设在所述第一上通孔处,所述储液囊上设有加液口 ;所述通气管靠近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一下通孔,所述压缩气囊设在所述第一下通孔处;所述通液管远离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所述滴液管设在所述第二上通孔上; 所述通气管远离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二下通孔,所述负压吸引管设在所述第二下通孔处;所述弧形瓣膜设在所述负压吸引管下方,所述弧形瓣膜上设有负压气孔。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上设有麻点状突起。进一步的,所述滴液管远离所述通液管一侧设有网状隔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手握所述把手,然后挤压所述压缩气囊,将所述弧形瓣膜贴在所述人工晶状体表面,松开所述压缩气囊,所述人工晶状体被吸附在所述弧形瓣膜上,此时可以将人工晶状体转移至患者需要植入的部位,再次轻轻挤压所述压缩气囊,人工晶状体即可脱落;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加液口向所述储液囊内添加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液体,然后压缩所述储液囊,所述液体经由通液管、滴液管、网状隔板后滴在患者眼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管,11.隔板,12.通液管,12a.第一上通孔,12b.第二上通孔,13.通气管,13a.第一下通孔,13b.第二下通孔,2.把手,21.麻点状突起,3.储液囊,31.加液口,4.压缩气囊,5.滴液管,51.网状隔板,6.负压吸引管,7.弧形瓣膜,71.负压气孔,8.人工晶状体。【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包括主管1、把手2、储液囊3、压缩气囊4、滴液管5、负压吸引管6、弧形瓣膜7;所述主管I内设有隔板11,所述主管I被所述隔板11分为通液管12、通气管13 ;所述把手2设在所述主管I 一侧;所述通液管12靠近所述把手2 —侧设有第一上通孔12a,所述储液囊3设在所述第一上通孔12a处,所述储液囊3上设有加液口 31 ;所述通气管13靠近所述把手2 —侧设有第一下通孔13a,所述压缩气囊4设在所述第一下通孔13a处;所述通液管12远离所述把手2 —侧设有第二上通孔12b,所述滴液管5设在所述第二上通孔12b上;所述通气管13远离所述把手2 —侧设有第二下通孔13b,所述负压吸引管6设在所述第二下通孔13b处;所述弧形瓣膜7设在所述负压吸引管6下方,所述弧形瓣膜7上设有负压气孔I。进一步的,所述把手2上设有麻点状突起21,便于把握。进一步的,所述滴液管5远离所述通液管12 —侧设有网状隔板51,减缓液体流动速度。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手握所述把手2,然后挤压所述压缩气囊4,使内部空气经由压缩气囊4、通气管13、负压吸引管6、负压气孔71排出一部分,然后将所述弧形瓣膜7贴在所述人工晶状体8表面,松开所述压缩气囊4,所述人工晶状体8被吸附在所述弧形瓣膜7上,此时可以将人工晶状体8转移至患者需要植入的部位,再次轻轻挤压所述压缩气囊4,人工晶状体8即可脱落;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加液口 31向所述储液囊3内添加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液体,然后压缩所述储液囊3,所述液体经由储液囊3、通液管12、滴液管5、网状隔板51后滴在患者眼部。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o frri γ? L *-ι—I【主权项】1.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I)、把手(2)、储液囊(3)、压缩气囊(4)、滴液管(5)、负压吸引管(6)、弧形瓣膜(7); 所述主管(I)内设有隔板(11),所述主管(I)被所述隔板(11)分为通液管(12)、通气管(13); 所述把手(2 )设在所述主管(I) 一侧; 所述通液管(12)靠近所述把手(2 ) 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12a),所述储液囊(3 )设在所述第一上通孔(12a)处,所述储液囊(3)上设有加液口(31); 所述通气管(13)靠近所述把手(2)—侧设有第一下通孔(13a),所述压缩气囊(4)设在所述第一下通孔(13a)处; 所述通液管(12)远离所述把手(2 ) —侧设有第二上通孔(12b ),所述滴液管(5 )设在所述第二上通孔(12b)上; 所述通气管(13)远离所述把手(2)—侧设有第二下通孔(13b),所述负压吸引管(6)设在所述第二下通孔(13b)处; 所述弧形瓣膜(7)设在所述负压吸引管(6)下方,所述弧形瓣膜(7)上设有负压气孔(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上设有麻点状突起(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管(5)远离所述通液管(12)—侧设有网状隔板(5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包括主管、把手、储液囊、压缩气囊、滴液管、负压吸引管、弧形瓣膜;所述主管内设有隔板,所述主管被所述隔板分为通液管、通气管;所述把手设在所述主管一侧;所述通液管靠近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所述储液囊设在所述第一上通孔处;所述通气管靠近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一下通孔,所述压缩气囊设在所述第一下通孔处;所述通液管远离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所述滴液管设在所述第二上通孔上;所述通气管远离所述把手一侧设有第二下通孔,所述负压吸引管设在所述第二下通孔处;所述弧形瓣膜设在所述负压吸引管下方;本技术通过负压吸引人工晶状体,避免损害人工晶状体。【IPC分类】A61F9/007【公开号】CN204734605【申请号】CN201520438080【专利技术人】刘荣凤 【申请人】刘荣凤【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把手(2)、储液囊(3)、压缩气囊(4)、滴液管(5)、负压吸引管(6)、弧形瓣膜(7);所述主管(1)内设有隔板(11),所述主管(1)被所述隔板(11)分为通液管(12)、通气管(13);所述把手(2)设在所述主管(1)一侧;所述通液管(12)靠近所述把手(2)一侧设有第一上通孔(12a),所述储液囊(3)设在所述第一上通孔(12a)处,所述储液囊(3)上设有加液口(31);所述通气管(13)靠近所述把手(2)一侧设有第一下通孔(13a),所述压缩气囊(4)设在所述第一下通孔(13a)处;所述通液管(12)远离所述把手(2)一侧设有第二上通孔(12b),所述滴液管(5)设在所述第二上通孔(12b)上;所述通气管(13)远离所述把手(2)一侧设有第二下通孔(13b),所述负压吸引管(6)设在所述第二下通孔(13b)处;所述弧形瓣膜(7)设在所述负压吸引管(6)下方,所述弧形瓣膜(7)上设有负压气孔(7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凤
申请(专利权)人:刘荣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