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028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其主要由通风机、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操作平台和支架构成,矿井模拟通风管路由PVC水管制成,按照中央分列式的矿井通风系统沿走向方向布置,整体划分一个水平,分为左右两个采区,管路中设有9个电动风门,并在11KW通风机的连接处构筑反风道,操作平台集成了通风机和电动风门的控制按钮,实现对矿井风流安全且实时的控制,支架由普通方形钢管焊接而成,为本设备提供稳固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属于实验教学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是矿井通风实验的主要设备之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研究和揭示矿井风流流动规律。然而,现有的通风测试设备型号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即传统的通风管路测试设备的配置动力偏低、电机功率不足、造成管路的风量、风压偏低、仪器很难测定相关数据。其次传统的通风管路测试设备漏风很大:即传统管路采用分体粘接,一年左右即行多处开裂,大量漏风,加之调节风门较多、体积偏大、结构不合理而漏风、反风系统也有漏风等,都造成总漏风偏大。另外传统的通风管路测试设备不能凸显矿井通风系统,仅是局部几条巷道的连接堆积,缺乏直观的感性交代。仅此几项因素实验很不理想,特别是风机性能参数测试偏差很大,很难绘制风机性能曲线及确定管路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包括,入风井垂直立在地面,底端连接运输石门,运输石门水平布置,连接到运输大巷的中间位置,运输大巷也是水平放置,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的底端均与运输大巷相连,区段进风平巷水平布置,与轨道上山相连,其中运输上山不与区段进风平巷连接,采煤工作面连接区段进风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区段回风平巷水平布置,与运输上山相连,其中轨道上山不与区段回风平巷连接,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的顶端均与回风大巷相连,回风大巷水平放置,回风石门水平布置,其一端连接回风大巷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回风井的顶端,回风井垂直立在地面,风硐水平布置,一端连接回风井的底端,另一端连接主要通风机的入风口。优选地,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向上倾斜约45°。优选地,风量短路调节点位于其中部靠下的位置,设计成一段较短的常闭状态的管路。优选地,还设计有反风道,其起点连接在风硐上,垂直向上,然后横向拐弯,末端连接到主要通风机的出风口管路上,在反风道区域设置有常闭风门和常开风门。优选地,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使用的管路材质全部采用PVC塑料管材。优选地,主要通风机功率为11KW。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设计理念在整体上形象直观地突出了中央分列式矿井通风系统。(2)本技术采用标准型轻质管材,外形美观,粘接严密,而且造价较低。(3)本技术采用管内电动调节翻转式风门,使其漏风减少,造形美观,调控风流安全快捷。(4)本技术采用了 IlKW的电动机,大大的提升了通风动力,使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记录。(5)本实验新型结构合理,直观感受强烈,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各项数据正常,实验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示意图。图中:1一入风井,2—运输石门,3—运输大巷,4一轨道上山,5—常闭风门,6—运输上山,7一进风平巷,8一米煤工作面,9一回风平巷,10一常开风门,11一回风大巷,12一回风石门,13—回风井,14 一风量短路调节点,15—风硐,16—主要风流参数测试点,17—反风道,18一主要通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者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技术主要由通风机、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操作平台和支架构成。矿井模拟通风管路由PVC水管制成,按照中央分列式的矿井通风系统沿走向方向布置,整体划分一个水平,分为左右两个采区,管路中设有9个电动风门,并在IlKW通风机的连接处构筑反风道。操作平台集成了通风机和电动风门的控制按钮,实现对矿井风流安全且实时的控制。支架由普通方形钢管焊接而成,为本设备提供稳固的支撑。具体的:入风井I垂直立在地面,底端连接运输石门2,运输石门2水平布置,连接到运输大巷3的中间位置,运输大巷3也是水平的,轨道上山4和运输上山6的底端均与运输大巷3相连,两条上山向上倾斜约45°,区段进风平巷7水平布置,与轨道上山4相连,(注:运输上山6不与区段进风平巷7连接),采煤工作面8连接区段进风平巷7和区段回风平巷9,采煤工作面向上倾斜约45° (注:工作面也是管路),区段回风平巷9水平布置,与运输上山6相连,(注:轨道上山4不与区段回风平巷9连接),轨道上山4和运输上山6的顶端均与回风大巷11相连,回风大巷11也是水平的,回风石门12水平布置,一端连接回风大巷11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回风井13的顶端,回风井13垂直立在地面,风量短路调节点14位于其中部靠下的位置,是一段非常短的常闭状态的管路,风硐15水平布置,一端连接回风井13的底端,另一端连接主要通风机18的入风口,反风道17起点连接在风硐15上,垂直向上,然后横向拐弯,末端连接到主要通风机18的出风口管路上。本设备模拟的是中央分列式矿井通风系统,左右两翼各设一个采区。正常情况下,开启主要通风机后,新鲜风流由入风井I进入,经过运输石门2流入运输大巷3,在到达采区后由采区下部车场进入轨道上山4,经由区段进风平巷7进入采煤工作面8,冲洗工作面后,污浊风流由区段回风平巷9经运输上山6汇入回风大巷11,经过回风石门12进入回风井13,然后流入风硐15,最后由主要通风机经污浊风流排至外界。当进行反风时,将反风道17区域的常闭风门5打开,常开风门10关闭,即可实现风流反向。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技术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主权项】1.一种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入风井(I)垂直立在地面,底端连接运输石门(2),运输石门(2)水平布置,连接到运输大巷(3)的中间位置,运输大巷(3)也是水平放置,轨道上山(4)和运输上山(6)的底端均与运输大巷(3)相连,区段进风平巷(7)水平布置,与轨道上山(4)相连,其中运输上山(6)不与区段进风平巷(7)连接,采煤工作面(8)连接区段进风平巷(7)和区段回风平巷(9),区段回风平巷(9)水平布置,与运输上山(6)相连,其中轨道上山(4)不与区段回风平巷(9)连接,轨道上山(4)和运输上山(6)的顶端均与回风大巷(11)相连,回风大巷(11)水平放置,回风石门(12)水平布置,其一端连接回风大巷(11)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回风井(13)的顶端,回风井(13)垂直立在地面,风硐(15)水平布置,一端连接回风井(13)的底端,另一端连接主要通风机(18)的入风□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轨道上山(4)和运输上山(6)向上倾斜约4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井模拟通风管路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入风井(1)垂直立在地面,底端连接运输石门(2),运输石门(2)水平布置,连接到运输大巷(3)的中间位置,运输大巷(3)也是水平放置,轨道上山(4)和运输上山(6)的底端均与运输大巷(3)相连,区段进风平巷(7)水平布置,与轨道上山(4)相连,其中运输上山(6)不与区段进风平巷(7)连接,采煤工作面(8)连接区段进风平巷(7)和区段回风平巷(9),区段回风平巷(9)水平布置,与运输上山(6)相连,其中轨道上山(4)不与区段回风平巷(9)连接,轨道上山(4)和运输上山(6)的顶端均与回风大巷(11)相连,回风大巷(11)水平放置,回风石门(12)水平布置,其一端连接回风大巷(11)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回风井(13)的顶端,回风井(13)垂直立在地面,风硐(15)水平布置,一端连接回风井(13)的底端,另一端连接主要通风机(18)的入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杰刘雅俊黄东辉贾恒义张兰俊杜育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宋杰黄东辉贾恒义张兰俊杜育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