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包装体、及容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824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容器(6)是对多层片材进行热成形而成,备有容器主体(65),和从该容器主体(65)的开口部周缘伸出到外侧的凸缘部(64)。在凸缘部(64)的外侧端面上,第1层(60A)的端部(601A)越过剥离性面(H)的端缘(H1)伸出到底面部一侧。在将盖材热封在这种容器(6)的凸缘部(64)上之际,即使密封树脂熔出到凸缘部(64)的端面上,由于剥离性面(H)的端缘(H1)被第1层(60A)的端部(601A)覆盖,所以密封树脂也不会附着在剥离性面(H)的端缘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多层片材进行成形而成的、可兼顾密封性和易开封性的容器,备有该容器的包装体,及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果冻、嘌呤等各种食品类的包装,通常使用备有容器和盖材的包装体。在这种包装体上使用的容器是对片材进行热成形而成,在填充了食品类等后,将盖材热封(熔接)在从容器的开口部周缘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凸缘部上。这种包装体从内容物的保存·输送等方面考虑优选地是被强力地热封(密封性),但在将盖材开封而使用时,则希望能够容易地将盖材开封(易开封性)。因此,如上所述,要求满足密封性和易开封性这样相反特性的包装体。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例如提出有如下的方法,如图9所示,由多层片材形成容器100,对凸缘部101的最内层100A和盖材7进行热封,在剥离盖材7时,在最内层100A和与该最内层100A邻接的次层100B之间产生层间剥离,将最内层100A与盖材7一起剥离(例如参照特公平5-67509号,第1~第4页,图1、图2等)。这种方法虽然是很好的包装方法,但在为了提高最内层100A和盖材7的热封强度而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了热封的情况下,因最内层100A的树脂的种类、盖材7的树脂的种类、以及这些树脂的熔融粘度等,密封树脂熔出到凸缘部101的端面一侧,覆盖形成在次层100B上的剥离性面H的端缘,从而有可能难以实现通过层间剥离进行的最内层100A的剥离。因此,若以窄的范围对热封条件进行控制,则存在不能确保易开封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以高温、高压对盖材进行热封而提高密封性,也能够保持易开封性的容器、包装体、容器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容器是对内层具有剥离性面的多层片材进行成形而成,备有从被包装物收放用的开口部周缘向外侧伸出地形成的凸缘部的容器,其特征是,在上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上,配置在包含该凸缘部上表面的容器内侧的最内层的端部越过该凸缘部上形成的剥离性面的端缘伸出到容器底部一侧。剥离性面既可以是通过最内层和与该最内层邻接的次层之间产生层间剥离而形成的,而且,也可以是通过在次层内产生凝集破坏而形成的。另外,还可以是通过在最内层内产生凝集破坏而形成的。例如,在最内层和次层之间产生层间剥离的情况下,热封在容器的凸缘部的最内层上的盖材剥离时,最内层与盖材一起被剥离。而且,在最内层于层内产生凝集破坏的情况下,剥离盖材时,最内层在层内被破坏,与盖材一起被剥离。另外,在次层产生层内凝集破坏的情况下,剥离盖材时,热封在盖材上的最内层与次层一起被剥离。另外,此处所说的剥离性面是指沿着凸缘部的伸出方向的面,例如,不包含在最内层和次层之间产生层间剥离的情况下因伸出到容器底部一侧的最内层的端部从次层上剥离而形成的面。而且,在最内层和次层之间产生层间剥离的情况下,层间剥离的剥离强度优选地为3~15N/15mm左右,例如,可以考虑使最内层为含有聚乙烯类树脂的层,使次层为含有以50∶50~97∶3的比例含有聚丙烯类树脂和聚乙烯类树脂的树脂组成物的层。在次层或最内层在层内产生凝集破坏的情况下,该次层、最内层优选地是在牢固地粘接在其他强度的薄膜上进行剥离试验时,在层内产生破坏,剥离强度为25N/15mm以下的层(JIS K 6854)。在次层或最内层在层内产生凝集破坏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次层、最内层为含有聚烯烃类树脂,以及例如弹性率为200MPa以下、特别是150MPa以下的弹性体,软质树脂或非互溶性树脂等的层。优选地是软质树脂或弹性体在聚烯烃类树脂组成物中含有3~50质量%。在此,作为聚烯烃类树脂组成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例示出均聚丙烯,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等聚丙烯类树脂,高密度聚乙烯,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类树脂。作为软质树脂,例如可举出乙烯-极性乙烯化合物类共聚物。例如,可例示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EM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甲基偏丙烯酸酯共聚物(EMMA),乙烯-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EEA),乙烯-乙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EEA-MAH),离聚物树脂等公知的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者苯乙烯接枝聚丙烯等。而且,作为弹性体,可例示出聚烯烃类弹性体(非晶性乙烯,和丙稀、丁烯等α-烯烃的密度为900kg/m3以下的共聚物等),苯乙烯类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嵌段类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类无规共聚物等),以及这些的氢化物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最内层的端部越过剥离性面的端缘伸出到容器底部一侧,所以剥离性面的端缘在凸缘部的外侧端面上不露出。因此,在将盖材热封在凸缘部上时,即使密封树脂熔出到凸缘部端面上的情况下,该密封树脂也不会附着在剥离性面的端缘上,可防止因密封树脂的熔出引起的密封性的降低,能够保持易开封性。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即使在密封树脂向凸缘部的端面上熔敷的情况下也能构保持易开封性,所以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热封,能够确保高密封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凸缘部的最内层的端部的伸出尺寸优选地是上述凸缘部上最内层的上表面到上述剥离性面之间的尺寸的1.2倍以上。通过使最内层的端部的伸出尺寸为最内层的上表面与上述剥离性面之间的尺寸的1.2倍以上,能够可靠地防止密封树脂熔敷在剥离性面的端缘上。此时,优选地是上述剥离性面由最内层以及与该最内层邻接的次层之间的层间剥离或者上述次层内产生的凝集破坏形成,在上述凸缘部的最内层上形成有沿着上述开口部的环状的切口。由于在最内层上形成有沿着开口部的环状的切口,所以在将盖材熔敷在该容器上,剥离盖材时,容易使比最内层的切口靠外周侧的部分与盖材一起剥离,从而能够确保易开封性。本专利技术的包装体的特征是,备有上述任一种容器,和熔敷在上述容器的凸缘部上的盖材。由于包装体备有上述任一种容器,所以即使在高温、高压下对盖材进行热封而提高密封性,也能够起到可保持易开封性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是熔敷上述凸缘部和上述盖材的密封树脂至少在盖材开封部分处熔出到上述最内层的端部外表面上。即使在高温、高压下对容器和盖材进行热封,密封树脂熔出到最内层的端部外表面上的情况下,由于剥离性面的端缘被最内层的端部覆盖,所以包装体不会因密封树脂的熔出而难以开封。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是在上述容器的凸缘部上形成有环状的切口,上述盖材熔敷在距上述切口0.2mm以上的外周侧。在包装体的内压增大时,虽然应力集中在盖材和凸缘部的热封部分中的内周侧部分上,但由于盖材熔敷在距切口0.2mm的外周侧,所以应力几乎不作用在切口上。因此,能够制成耐压性优良的包装体。另外,优选地是,上述盖材备有开封拉片,上述容器的凸缘部以及盖材通过第1密封部和第2密封部熔敷,所述第1密封部以包围上述开口部的方式形成规定宽度,所述第2密封部在该第1密封部的区域内部以沿着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宽度比上述第1密封部窄,在与上述盖材的开封拉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上述第2密封部的密封树脂熔出到上述凸缘部的上述最内层的端部外表面上。在此,第1密封部的宽度优选地是2~20mm左右,其中,特别是以3~10mm左右为好。而且,第2密封部的宽度优选地是0.5~6mm左右,其中,以1~4mm左右为好。由于凸缘部以及盖材通过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形成的第1密封部,和形成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对内层具有剥离性面的多层片材进行成形而成,备有从被包装物收放用的开口部周缘向外侧伸出地形成的凸缘部,其特征是,在上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上,配置在包含该凸缘部上表面的容器内侧的最内层的端部越过该凸缘部上形成的剥离性面的端缘伸出 到容器底部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博幸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