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式提升机用的畚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091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斗式提升机用的畚斗,由后面板、前面板、左右两个侧面板以及底板围成,后面板的内壁的上部设置一个贯穿左右、横向水平的向内突出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纵截面是矩形,左右两个侧面板的外壁的顶部均设置贯穿前后、向外突出的横向水平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纵截面是三角形,第二加强筋外壁上且靠近畚斗前口端设置一个向外突出的横向水平的第四加强筋,第四加强筋下部与侧面板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前面板的外壁的顶部设置贯穿左右、横向水平的向外突出的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的纵截面为三角形;在畚斗受冲击最大的前口、后背及侧面设置了全覆盖的加强筋,进一步延长了受力部位的磨损时间,提高了整个畚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斗式提升机,具体涉及安装在斗式提升机上的畚斗,对松散密度的粉状、粒状、小块状物料进行输送。
技术介绍
畚斗是斗式提升机的主要配件之一,一般通过牵引带和链条作为传动构件,随着斗式提升机一起对密度< 2.2t/m3的松散的粉状、粒状、小块状物料进行连续提升输送。斗式提升机常用的畚斗是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塑料畚斗,现有畚斗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在畚斗的部分内外壁表面加间断式加强筋的以增加其强度,由于畚斗各部位的壁厚及结构设计不合理,在高强度,高磨损的工况条件下,畚斗很容易因强度不够及结构设计不合理而较早的破坏磨损。为了增加强度,有些畚斗在口部适当加厚壁厚,有些畚斗在外壁设计加强筋,均没有考虑到畚斗受较大冲击及高磨损工况时的情况,由于畚斗受冲击最大的部位是前面板和侧面板的交接处,在恶劣工况使用时,经常发生前面板和侧面板的局部受力破损及过早磨损现象,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畚斗受较大冲击时,由于畚斗的侧面板强度不够,加大了畚斗前面板的变形量,前面板就有可能刮碰斗式提升机的机筒,并间接加大了后背安装孔的受力情况,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发生斗式提升机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高强度、高磨损的工况条件下的结构合理、使用寿命较长及变形量小的斗式提升机用的塑料畚斗。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由后面板、前面板、左右两个侧面板以及底板围成,后面板的内壁的上部设置一个贯穿左右、横向水平的向内突出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纵截面是矩形,后面板的内壁与第一加强筋之间为坡度过渡连接;左右两个侧面板的外壁的顶部均设置贯穿前后、向外突出的横向水平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纵截面是三角形,两个侧面板的顶面均与第二加强筋的顶面相平齐,第二加强筋的底部与两个侧面板之间采用过渡坡度连接;第二加强筋外壁上且靠近畚斗前口端设置一个向外突出的横向水平的第四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的纵截面是V型,第四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采用过渡坡度连接,第四加强筋下部与侧面板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前面板的外壁的顶部设置贯穿左右、横向水平的向外突出的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第三加强筋的顶面与前面板的顶面相平齐,第三加强筋的底部与前面板之间以过渡支撑筋连接,第三加强筋与第四加强筋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进一步地,前面板内壁与后面板外壁之间的夹角α=20°?40°,第二加强筋的内外侧面与后面板的顶面之间的夹角β =86° -92°,第二加强筋的外侧面的下部坡度斜面与后面板的顶面之间夹角β 1=70° -85°,侧面板的内壁与后面板的顶面之间所成的夹角γ =70°?85° ;前面板加上第三加强筋后的总厚度T= (0.03?0.05) B,B是两个侧面板之间的左右横向水平长度,侧面板加上第二加强筋后的总厚度Τ1=(0.8?1.1)Τ,后面板加上第一加强筋后的总厚度T2= (0.8?1.1) Τ,前面板以及底板的厚度均为Τ3= (0.4?0.6) T0更进一步地,第三加强筋的宽度b= (0.125?0.25) B,第二加强筋与后面板交汇处的宽度b2= (0.15?0.3) B,第二加强筋、第四加强筋与前面板交汇处的宽度均为b3=(0.3?0.6)B,第四加强筋的长度F= (0.2-0.5)B,第三加强筋的顶面至第三加强筋最前最厚点的宽度bl= (0.6?0.8) b,第三加强筋的厚度T4= (1.2?1.5) T,后面板的厚度T5=(0.7?0.9) T2,第一加强筋的宽度D= (C-H) + (20?40mm),C是后面板顶面至底板之间的纵向垂直高度,H是前面板顶面至底板之间的纵向垂直高度,第一加强筋底面至后面板和底板过渡处的宽度E= (3?5)T,第二加强筋的内侧面的宽度b4= (0.3~0.5)b3,第四加强筋与侧面板的总厚度T6= (1.1?1.3) Tl。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畚斗受冲击最大的前口、后背及侧面设置了全覆盖的足够强度的加强筋,由于采用更加合理的全覆盖性的加强筋布置及全面加厚尺寸设计,使得加强筋之间的过渡连接更加圆滑,受力更加均匀,磨损时间进一步延长。使口部以及受冲击部位的强度得到全面的加强和补充。本专利技术同时将侧面板上的第二加强筋的截面设置成三角形带折弯的形式以及靠近前口的位置的壁厚进一步加厚,在畚斗前面板受力时进一步减少侧面板上第二加强筋受力后向畚斗中心弯曲的弯曲量,也就减小了前面板的变形量。经过实际试验,在同样的工作工况条件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产品相比,过载能力增加一倍,受力强度增加90%,受力变形量减小了 25%,进一步延长了受力部位的磨损时间,提高了整个畚斗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提高了 1.8-2倍左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中M-M剖视图; 图5是图3中N-N剖视图; 图6是图3中K-K剖视图; 图中:1.后面板;2.第一加强筋;3.第二加强筋;4.侧面板;5.第四加强筋;6..前面板;7.第三加强筋;8.过渡支撑筋;9.底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畚斗由后面板1、前面板6、左右两个侧面板4以及底板9围成,底板9为圆弧状,顶部是敞口,底板9敞口处分别与后面板1、前面板6、两个侧面板4的底边通过曲面过渡连接。在后面板I的内壁的上部设置一个贯穿左右、横向水平的向内突出的第一加强筋2,第一加强筋2的纵截面是矩形,后面板I的内壁与第一加强筋2之间为坡度过渡连接。在左右两个侧面板4的外壁的顶部均设置贯穿前后、向外突出的横向水平的第二加强筋3,第二加强筋3的纵截面是三角形,两个侧面板4的顶面均与第二加强筋3的顶面相平齐。第二加强筋3的底部与两个侧面板4之间采用过渡坡度连接。在第二加强筋3外壁上且靠近畚斗前口的这端设置一个向外突出的横向水平的第四加强筋5,第四加强筋5的纵截面是V型,V型的底部尖端向外突出。第四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3之间采用过渡坡度连接。第四加强筋5下部与侧面板4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在前面板6的外壁的顶部设置贯穿左右、横向水平的向外突出的第三加强筋7,第三加强筋7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第三加强筋7的顶面与前面板6的顶面相平齐。第三加强筋7的底部与前面板6之间以过渡支撑筋8连接,在第三加强筋7与第四加强筋5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如图2所示,后面板I的横向水平长度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4/CN105016018.html" title="一种斗式提升机用的畚斗原文来自X技术">斗式提升机用的畚斗</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斗式提升机用的畚斗,由后面板、前面板、左右两个侧面板以及底板围成,其特征是:后面板的内壁的上部设置一个贯穿左右、横向水平的向内突出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纵截面是矩形,后面板的内壁与第一加强筋之间为坡度过渡连接;左右两个侧面板的外壁的顶部均设置贯穿前后、向外突出的横向水平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纵截面是三角形,两个侧面板的顶面均与第二加强筋的顶面相平齐,第二加强筋的底部与两个侧面板之间采用过渡坡度连接;第二加强筋外壁上且靠近畚斗前口端设置一个向外突出的横向水平的第四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的纵截面是V型,第四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采用过渡坡度连接,第四加强筋下部与侧面板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前面板的外壁的顶部设置贯穿左右、横向水平的向外突出的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第三加强筋的顶面与前面板的顶面相平齐,第三加强筋的底部与前面板之间以过渡支撑筋连接,第三加强筋与第四加强筋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千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三维输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