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7634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占面积大,地面投资成本较大,不能适用于可利用面积较小的企业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端设有厌氧池,所述压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流化床生化区,所述流化床生化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连通有泥水分离器,所述外壳的外围与塔体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与滤料层,所述滤料层的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有排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公开了一种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污水处理技术总体而言可分为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化学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现有技术中关于污水处理的文献也较多,例如申请号为201410556467.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污水输入管道,曝气池,一集水槽、至少一个坡形斜面;曝气池上连接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设置于坡形斜面的顶部;集水槽设置于坡形斜面的底部;至少一个污水输出管道,污水输出管道连接于集水槽底部,至少一个过滤单元,设置于坡形斜面与集水槽之间,或设置于集水槽之中,曝气池内还均匀设置对流柱阵列;对流柱包括盖板和立柱,盖板露出水面,且盖板的上表面为深色金属质;立柱包括芯轴及包覆在芯轴外侧的耐腐蚀保温层,芯轴由金属构成,且该芯轴的上方连接至盖板的上表面,下方连接至集水槽池底;芯轴的近池底端裸露,其余部分由耐腐蚀保温层包覆,芯轴的近集水槽底端连接有一个散热部;散热部由球形薄金属面构成;过滤单元为微孔过滤介质。申请号为201410513206.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户用污水处理系统,由顺次连接的沉淀隔油池、填料池、蓄水提升池、自复氧生物池和人工湿地床组成,沉淀隔油池内设置有隔板和总进水管,填料池内设有弹性填料和进水管,填料池和蓄水提升池之间有过水孔,蓄水提升池内有太阳能与常规动力相结合的提升泵,提升泵与提升管相连,自复氧生物池内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砂层、细颗粒砾石层和粗颗粒砾石层,自复氧生物池池壁上设置有复氧管和通气孔,自复氧生物池池底设置有曝气管,填料层上面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与提升管相连,自复氧生物池通过穿孔排水管与人工湿地床相连,人工湿地床内设置有砾石层,人工湿地床底部从上至下依次为土工布层、高密度聚乙烯膜和压实粘土层,人工湿地床底部设置有可调出水管,可调出水管与回用蓄水池相连或与当地地表水体相连;蓄水提升池内设置有与提升泵相配合的液位控制器;自复氧生物池设置有预留孔,帐篷安装在预留孔中;自复氧生物池通过穿孔排水管与缓冲池相连,缓冲池通过恒流出水器与人工湿地床相连;人工湿地床中铺设有石灰石或硅灰石。申请号为201510116668.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缺氧池,与进水管道相连接,用于回流污泥和污水的缺氧反硝化反应;厌氧池,与进水管道相连接,并且与预缺氧化池相导通,用于生化除磷时进行厌氧释磷;缺氧池,与进水管道相连接,并且与厌氧池相导通,用于反硝化脱氮;好氧池,与缺氧池相导通,用于有机物降解、有机氮和氨氮硝化、磷的吸收;后缺氧池,与好氧池相导通,用于同时硝化反硝化处理;序批式斜板沉淀池,与后缺氧池相导通,用于泥水分离处理和回流污泥的浓缩,回流污泥回流至预缺氧池。然而,目前的污水处理系统大都是卧式的,由于卧式的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大,对于一些可利用面积较小的企业来说,卧式污水处理系统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占面积大,地面投资成本较大,不能适用于可利用面积较小的企业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能够减低地面建设成本,同时能够适用于可利用面积较小的企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端设有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流化床生化区,所述流化床生化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连通有泥水分离器,所述外壳的外围与塔体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设有滤料层,所述滤料层的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厌氧池内设有悬浮生物填料。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配设有搅拌机。所述流化床生化区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经管道与设置在塔体上方的鼓风机连通。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连通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的出口经污泥回流管与流化床生化区连通。所述斜管填料的倾斜角度为50—70°。所述塔体上开设有用于对厌氧池和缺氧池进行检修的检修口。所述厌氧池与缺氧池之间的管道上配设有单向阀,所述缺氧池与流化床生化区之间的管道上配设有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端设有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流化床生化区,所述流化床生化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连通有泥水分离器,所述外壳的外围与塔体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设有滤料层,所述滤料层的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有排水管。污水依次进入厌氧池、缺氧池、硫化床生物区、沉淀区,然后经斜管填料和滤料层完成整个污水处理,本专利技术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地空间小的特点,能够降低地面投资成本,特别适用于可利用面积小的企业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流化床生化区,2、进水管,3、外壳,4、沉淀区,5、曝气管,6、悬浮生物填料,7、泥水分离器,8、污泥回流泵,9、集水槽,10、检修口,11、厌氧池,12、缺氧池,13、出水管,14、斜管填料,15、悬浮生物,16、滤料层,17、鼓风机,18、单向阀,19、搅拌机,20、污泥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端设有厌氧池11,厌氧池11经进水管外部的污水源连通,所述厌氧池11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缺氧池12,所述缺氧池12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流化床生化区1,硫化床生化区1内设置有悬浮填料;所述硫化床生化区1外壳3,所述外壳3上连通有泥水分离器7,所述外壳3的外围与塔体之间形成沉淀区4,所述沉淀区4设有斜管填料14,所述斜管填料14的上方设有滤料层16,所述滤料层16的上方设有集水槽9,所述集水槽9连通有排水管13。污水依次进入厌氧池11、缺氧池12、硫化床生物区1、沉淀区4,然后经斜管填料14和滤料层16完成整个污水处理,本专利技术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地空间小的特点,能够降低地面投资成本,特别适用于可利用面积小的企业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厌氧池11内设有悬浮生物填料6,其中悬浮生物填料6属于现有技术产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为了提高厌氧池和缺氧池内反应的效果,厌氧池11和缺氧池12配设有搅拌机19。所述流化床生化区1的底部设有曝气管5,所述曝气管5经管道与设置在塔体上方的鼓风机17连通。所述沉淀区4的底部连通有污泥回流泵8,所述污泥回流泵8的出口经污泥回流管20与流化床生化区1连通,便于对沉淀区的污泥进行循环。所述斜管填料14的倾斜角度为50—70°,斜管填料14属于现有技术产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为了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塔体上开设有用于对厌氧池11和缺氧池12进行检修的检修口10。所述厌氧池11与缺氧池12之间的管道上配设有单向阀18,所述缺氧池12与流化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端设有厌氧池,所述压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流化床生化区,所述流化床生化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连通有泥水分离器,所述外壳的外围与塔体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与滤料层,所述滤料层的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有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端设有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上方经管道连通有流化床生化区,所述流化床生化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连通有泥水分离器,所述外壳的外围与塔体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设有滤料层,所述滤料层的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厌氧池内设有悬浮生物填料;所述厌氧池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胡登燕杨子容郑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四通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