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晓青专利>正文

永磁动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567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1:13
永磁动力机,属于机械动力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的连杆颈通过连杆(3)连接带动曲轴循环旋转的多组永磁动力机构,永磁动力机构包括绕有线圈的电磁铁(11)和永磁滑动机构(7);永磁体(702)与连杆(3)固定连接,永磁体(702)的两极分别位于其圆环内圈和外圈,电磁铁(11)套装在永磁体(702)外侧,电磁铁(11)环绕设置在永磁体(702)径向外侧,改变电磁铁(11)的极性推动永磁体(702)轴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永磁动力机构采用永磁体与绕有线圈的电磁铁套装组合的结构,电磁铁上线圈的电流变化导致电磁铁的极性间歇性发生变化,形成推动曲轴转动的驱动力,无需借助其他能源及动力,节能环保,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动力机,属于机械动力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及科技的迅速发展,资源也不断被开发利用,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开始不断研制开发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动力机,如电能动力机等动力设备,但由于转换效率低,存在着能源浪费的问题。永磁动力机,一种可以产生持续动力的机械类设备,它不使用煤炭、燃油等能源,即可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解决由于汽车等大量使用烧油造成的严重的空气环境污染问题,其原理是使用永磁材料的永久磁力,并利用其斥力产生转动的力矩,形成永磁动力机,而且这种动力机可使用在任何地区。但经实验证明,现有的电磁动力机多数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动力不足、可控性差等缺点,仍不能大范围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可控性高的永磁动力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永磁动力机,包括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为曲轴,曲轴主轴颈两端通过固定轴承转动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的连杆颈通过连杆连接带动曲轴循环旋转的多组永磁动力机构,永磁动力机构包括绕有线圈的电磁铁和与电磁铁吸合或排斥的永磁滑动机构;永磁滑动机构包括轴向分布的至少两个永磁体,永磁体与连杆固定连接,永磁体为圆环状结构,永磁体的两极分别位于其圆环内圈和外圈,相邻两个永磁体的极性相反,电磁铁套装在永磁体外侧,电磁铁环绕设置在永磁体径向外侧,改变电磁铁的极性推动永磁体轴向移动。在曲轴的下方采用永磁动力机构,通过给永磁动力机构通入不同方向和大小的电流控制曲轴多组连杆颈的转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轴的往复旋转,达到动力输出的目的,永磁动力机构采用永磁体与绕有线圈的电磁铁套装配合的结构,电磁铁上线圈的电流变化导致电磁铁的极性间歇性发生变化,从而与永磁体之间保持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形成推动曲轴转动的驱动力,使得曲轴在永磁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发生向上或向下的直线移动,无需借助其他能源及动力,彻底做到了节能环保,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所述的永磁体为一体结构,设有上下叠加的三个,电磁铁同样为圆筒状的一体结构,电磁铁同轴套在永磁体的外侧,电磁铁上绕有电磁线圈。所述的永磁体为一体结构,设有上下叠加的三个,电磁铁为工字型结构,包括内端的弧形部和与弧形部连接的绕组结构,弧形部为圆筒状的一体结构,在弧形部的外侧环形均布多个绕有电磁线圈的绕组结构。所述的电磁铁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的永磁体设有上下叠加的两个,每个永磁体由两个及以上沿环向对称分布的磁钢构成,相邻磁钢的极性相反,电磁铁与磁钢一一对应,相邻电磁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电磁铁为工字型结构,包括内端的弧形部和与弧形部连接的绕组结构,且绕组结构靠近弧形部的一端绕有电磁线圈。所述的永磁滑动机构包括隔磁铁板、永磁体、滑动轴承和滑杆,永磁体上下两侧设有隔磁铁板,永磁体为圆环状结构,圆环内圈和外圈的极性相反,永磁体上下两端通过隔磁铁板套装在纵向设置且与之固定连接为一体的滑杆上,永磁体上下方的滑杆分别套装在滑动轴承内,滑动轴承通过轴承套固定在固定架上,滑杆顶部连接所述连杆。所述的曲轴的输出端上装有角度检测机构,角度检测机构包括光电感应器和角度检测盘,角度检测盘套装在曲轴的端部,光电感应器设置角度检测盘一侧,且其端部与角度检测盘外圈感应接触。所述的角度检测盘盘面均分成两等份或两份以上的偶数等份扇形盘面,且对间隔设置的多份扇形盘面的外缘边进行环形切割,形成半数的扇形盘面外缘直径小于另一半数的扇形盘面。所述的多组永磁动力机构之间设有隔磁板。所述的多组永磁动力机构分别设置在动力输出轴轴向的多个位置上且径向成环形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曲轴的下方采用多组永磁动力机构,通过给多组永磁动力机构通入不同方向和大小的电流控制曲轴多组连杆颈的转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轴的往复旋转,达到动力输出的目的,永磁动力机构采用永磁体与绕有线圈的电磁铁套装配合的结构,电磁铁上线圈的电流变化导致电磁铁的极性间歇性发生变化,从而与永磁体之间保持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使得永磁体在电磁铁内部发生向上或向下的直线移动,形成推动曲轴转动的驱动力,无需借助其他能源及动力,彻底做到了节能环保,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2、在动力输出轴的一端安装可控制其转动方向及转动角度的角度检测机构,通过光电感应器的感光特性,简单的实现转动角度的统计及控制,从而轻松的实现了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可控性。3、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可有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满足不同的动力需要,即可采用永磁体一体式,也可采用多层叠加式,还可采用多块弧形结构拼组的形式,灵活多变,不局限于一种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永磁动力机实施例1内部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示意图。图3为角度检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永磁动力机构与电磁铁连接关系俯视图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的永磁动力机构与电磁铁连接关系俯视图示意图。图6为图5的主视图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4的主视图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5的侧视图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6的永磁体与电磁铁连接关系俯视图示意图。其中,1、箱体 2、动力输出轴 3、连杆 4、固定轴承 5、光电感应器 6、固定架7、永磁滑动机构701、隔磁铁板702、永磁体703、滑动轴承704、滑杆8、角度检测盘801、遮光部802、入光部 9、二分之一永磁体10、四分之一永磁体 11、电磁铁1101、弧形部1102、绕组结构1103、电磁线圈12、隔磁板。【具体实施方式】图5~6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永磁动力机,包括箱体1、动力输出轴2、连杆3、固定轴承4、光电感应器5、固定架6、永磁滑动机构7、角度检测盘8和电磁铁11,箱体I内横向设置有动力输出轴2,动力输出轴2为曲轴,曲轴主轴颈两端通过固定轴承4横向固定在箱体I内上部,且动力输出轴2输出端伸出箱体I 一侧,曲轴的连杆颈下方通过连杆3连接带动曲轴循环旋转的永磁动力机构,永磁动力机构设有多组,通电后,多组永磁动力机构上方连接的曲轴连杆颈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箱体I内动力输出轴2的下方横向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架6。永磁动力机构包括绕有电磁线圈1103的电磁铁11和与电磁铁11吸合或排斥的永磁滑动机构7,电磁铁11固定安装在箱体I内的固定架6上,且电磁铁11内设有纵向的通孔,永磁滑动机构活动套装在电磁铁11的通孔内,永磁滑动机构7顶部连接连杆3。永磁体702为中心处带有内通孔的一体结构的圆柱形结构,永磁体702内圈为同一极性,外圈为同一极性,内圈与外圈的极性相反,电磁铁11同样为圆筒状的一体结构。如图1~2所示,永磁体702设有上下叠加的三个,三个永磁体702相接触的一端极性相反,由此,电磁铁11与永磁体702在滑杆704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单程可发生两次换向,永磁滑动机构7包括隔磁铁板701、永磁体702、滑动轴承703和滑杆704,永磁体702上下两侧设有隔磁铁板701,隔磁铁板701和永磁体702内部共同套装在纵向设置且与之固定连接为一体的滑杆704上,永磁体702上下方的滑杆704分别套装在滑动轴承703内,滑动轴承703通过轴承套固定在固定架6上,滑杆704顶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永磁动力机,包括动力输出轴(2),动力输出轴(2)为曲轴,曲轴主轴颈两端通过固定轴承(4)转动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的连杆颈通过连杆(3)连接带动曲轴循环旋转的多组永磁动力机构,永磁动力机构包括绕有线圈的电磁铁(11)和与电磁铁(11)吸合或排斥的永磁滑动机构(7);永磁滑动机构(7)包括轴向分布的至少两个永磁体(702),永磁体(702)与连杆(3)固定连接,永磁体(702)为圆环状结构,永磁体(702)的两极分别位于其圆环内圈和外圈,相邻两个永磁体(702)的极性相反,电磁铁(11)套装在永磁体(702)外侧,电磁铁(11)环绕设置在永磁体(702)径向外侧,改变电磁铁(11)的极性推动永磁体(702)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蔡晓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