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14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叠物品容器,它具有带有两个铰合线(37,28)的一矩形底板(10),这些铰合线在宽度边缘(17,18)之间延伸、与长度边缘(15,16)平行并且设置在底板的中央区域中。第一侧壁(11)铰接在底板的第一长度边缘(15)上,该侧壁的高度不大于底板的宽度边缘(17)的长度的一半。第二侧壁(12)通过铰接在侧壁上的相对多对端壁(13,14)与第一侧壁(11)连接,每个端部具有基本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中央并且与相应端壁和侧壁的共同边缘基本上平行。紧固件(44)设置成在容器完全竖立时将底板和第二侧壁的相邻边缘连接在一起。在释放紧固件时,可以通过向内折叠两个端壁(13,14)以使第一和第二侧壁(11,12)紧靠在一起然后向下折叠侧壁以使底板的一个部分(40)与其中的铰合线(37,38)的一侧重叠。然后可以折叠底板的另一个部分(41)和铰合线的另一侧以与一个部分(40)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运送或存放物体的可折叠容器,尤其但不限于涉及用在室内环境中或用在机动车(例如轿车或不动车辆)内的可折叠容器。
技术介绍
通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需要具有用于运送或暂时存储物体的容器。将永久竖立容器用于这种暂时存放是不方便的,因为容器不论是空的或是装载有物品都会占据相同的空间。对于用在机动车中(例如设置在车辆行李箱内)的容器而言尤其如此。虽然该容器对于从商店或超市中运送物品而言非常方便,但是在该车辆用于其它目的时,存在于行李箱内的刚性容器会限制该行李箱用于运送其它物品。为了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已知有可折叠存储容器。这些容器可以在从可以折叠存放但是在需要使用时竖立的简单纸板箱至可以从预模制出的塑料板组装出的板条箱的范围内。前面的容器相对较弱并且不稳定,除非将重叠的翼片固定在一起,在该情况中该箱子不容易重新折叠,而后者相对昂贵并且难以竖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运送或存放物品的可折叠容器,该容器相对容易竖立和折叠,并且制造相对廉价。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运送或存放物品的可折叠容器,包括 基本上为矩形的底板,它限定了多对垂直长度和宽度边缘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与长度边缘基本上平行的宽度边缘之间延伸并且设置在底板的中央区域中以将该底板分成两个侧区域的铰合线;第一侧壁,它铰接在底板的第一长度边缘上,该侧壁的高度不大于底板宽度边缘的长度的一半;第二侧壁,它通过铰接在侧壁上的相对的多对端壁与第一侧壁连接,每个端壁具有基本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中央部分上并且与相应的端壁和侧壁的共同边缘基本上平行的折叠线;以及连接部件,它设在底板上并且用来在容器完全竖立时将底板和第二侧壁的相邻边缘连接在一起;其中,可以通过将第一侧壁展开以从底板竖立、使端壁伸直从而侧壁间隔开并且沿着底板的相对长度边缘延伸并且操作连接部件以使容器保持竖立来竖立该容器;并且可以通过向内翻折两个端壁以使侧壁紧靠在一起、将侧壁下翻以重叠在底板的一个侧区域上然后围绕着底板铰合线折叠底板的另一个侧区域以与一个侧区域平行地伸展来使容器折叠。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容器被设计成易于从折叠状态竖立或者从竖立状态折叠。另外,在折叠时,容器基本上为平的(但是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在存放时占据了最小的空间,但是在竖立时提供可适用于各种用途但是尤其适用于机动车的行李箱或装载空间的相对刚性结构,以便运送例如从超市中购买的小物品。在优选的折叠策略中,另一个底板绕着底板铰合线折叠以包围着侧壁,然后用来固定另一侧的连接部件与所述一个侧区域基本上平行,并且侧壁和端壁设置在它们之间。为了让容器折叠成最小可能的尺寸,重要的是每个侧壁和每个端壁的高度不大于底板在宽度边缘方向上的尺寸的一半。然后,这些侧壁可以折叠以相互重叠并且端壁位于它们之间,并且重叠的侧壁和端壁可以向下折以在第一侧壁与底板的铰合线附近与底板的侧区域重叠。一旦完成,底板的另一个侧区域可以包起来以与向下折侧面和端壁重叠,然后操作连接部件以与一个侧区域基本上平行地将所述另一个侧区域固定在第一侧壁上。在这样折叠时,一起折叠的侧壁包围着折叠端壁,并且那些侧壁和端壁被包在底板的两个侧区域之间。为了便于如上所述折叠,优选的是在底板的中央区域中形成有一对平行的铰合线,由此在两个侧区域中限定了一中央区域。然后,在折叠容器时,中央区域与两个侧区域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以使两个侧区域保持间隔开足够距离以容纳一起折叠的侧壁和端壁。对于这种布置而言,侧壁和端壁的高度不应该大于侧区域到中央区域的每一侧的宽度。另外,在底板中可以形成与第一长度边缘平行间隔开与一起折叠的侧壁和端壁的厚度基本上相等的距离的另一个铰合线。在该情况中,侧壁和端壁的高度必须降低至不大于在所述另一个铰合线和限定了底板的中央区域的相邻铰合线之间的距离。对于这种布置而言,一起折叠的侧壁和端壁位于重叠的侧区域之间,但是底板的其它区域与那些侧区域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一个这种其它区域限定在底板的第一长度边缘和另一个铰合线之间;并且另一个其它区域为在底板中央区域中位于那对平行铰合线之间的中央区域。在可选的折叠策略中,底板的第二侧区域可以折叠成与底板的第一侧区域紧紧相邻,并且一起折叠的侧壁和端壁没有设置在那些侧区域之间。但是,这种折叠策略不被认为是优选技术,因为侧壁和端壁不会由底板的侧区域所约束,因此那些侧壁可能会自己展开。这可能会由适当的连接部件来限制,但是优选的是那些壁被包在底板的侧区域之间。在一优选布置中,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可释放紧固件,它在位于气第二长度边缘处或其附近的底板上和在第二侧壁上分别具有相配部分。例如,这种连接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可释放压力紧固件,压力双头螺栓或两部分式钩环紧固件,从而通过操作紧固件可以使第二侧壁的下边缘与底板连接。与底板相关联的那部分紧固件可以位于铰接在底板的第二长度边缘上的突出部或条带上,从而突出部或条带可以向上翻以与第二侧壁的下边缘并置。然后,第一侧壁靠近其与底板的铰接部的外测可以设有紧固件的另一个第二部分,从而突出部或条带可以与第一侧壁连接,由此使容器保持在其折叠状态中。端壁具有在容器竖立以便保存物品时与底板并置的下边缘。那些端壁的至少一个但是优选为两个设有用来将相应的下边缘与底板连接在一起的部件,由此帮助使容器保持竖立。例如,这种可释放连接部件可以包括一突出部,它从相应的端壁的下边缘伸出并且可以容纳于形成在其相关宽度边缘附近的底板上的相应狭槽中。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容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具有至少一个在沿着侧壁长度的中部在侧壁之间延伸的内部横向壁,每个横向壁具有于端壁的折叠线类似地设置的折叠线,由此每个横向壁在容器折叠期间可以翻折。每个这种横向壁可以具有一铰接带,它粘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侧壁上,从而允许在它们之间的相对枢转运动。另外,可以有在一个端壁的折叠线和每个横向壁的折叠线之间延伸的内部纵向壁,并且每个横向壁也铰接在那个内部纵向壁上。这样,在竖立时,该容器限定了多个用于容纳物品的单独腔室,但是不会影响使容器折叠或竖立的折叠特性。该容器在其折叠状态中可以设有一把手以帮助其运送。这种把手可以从容器的底板翻折出或者可以永久地设置在容器底板外面,从而在容器已经完全折叠时可供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尤其有助于用可以经过适当切割并且划痕以便赋予所需的轮廓和铰接特性的塑料片材制造出。特别优选的材料为双壁波纹挤出成型片材,它相对容易切割成所需轮廓,同时紧固并且密度较低。附图说明例如,现在将参照以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可折叠容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在完全竖立并且准备使用时容器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2显示出图1的容器,但是在折叠容器的第一折叠阶段期间;图3显示出图1的容器,但是在另一个折叠阶段期间;图4显示出在折过来并且完全折叠时图1的容器。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这些附图,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实施方式,两个处于其完全竖立状态(图1)和其完全折叠状态(图4),并且两个处于两个中间部分折叠阶段。该容器具有一底板10、第一和第二侧壁11、12和相对的端壁13、14。底板10为矩形形状,并且分别由垂直长度和宽度边缘15、16和17、18界定。第一和第二侧壁11、12也为矩形形状,并且第一侧壁的下边缘铰接在底板的长度边缘15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运送或存放物品的可折叠容器,包括:基本上为矩形的底板,它限定了多对垂直长度和宽度边缘并且具有至少一根铰合线,所述铰合线在与长度边缘基本上平行的宽度边缘之间延伸并且设置在底板的中央区域中以将该底板分成两个侧区域;第一侧 壁,它铰接在底板的第一长度边缘上,该侧壁的高度不大于底板宽度边缘的长度的一半;第二侧壁,它通过铰接在侧壁上的相对的多对端壁与第一侧壁连接,每个端壁具有基本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中央部分上并且与相应的端壁和侧壁的共同边缘基本上平 行的折叠线;以及连接部件,它设在底板上并且用来在容器完全竖立时将底板和第二侧壁的相邻边缘连接在一起;其中,可以通过将第一侧壁展开以从底板竖立、使端壁伸直从而侧壁间隔开并且沿着底板的相对长度边缘延伸、并且操作连接部件以使容器保 持竖立,从而竖立该容器;并且可以通过向内翻折两个端壁以使侧壁紧靠在一起、将侧壁下翻以重叠在底板的一个侧区域上、然后围绕底板铰合线折叠底板的另一个侧区域以与所述一个侧区域平行地延伸,从而使容器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恩戴维格林
申请(专利权)人:肖恩戴维格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