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承载器和包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66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承载多个容器的挠性承载器(10)包括具有形成于其中的一排容器接收孔(25)的挠性薄片(20)。该挠性承载器(10)进一步包括与挠性薄片(20)形成为一体的把手(5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至少一排容器接收孔(25)形成为一体的、形成于与把手(50)相对的一侧的一排容器接收孔(25)上的板(40)。通过扇状展开两排容器接收孔(25)形成包装,并将多个容器插入其中,每个容器都插入各自的容器接收孔(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承载比如瓶子或罐子的多个容器的挠性承载器。技术背景传统的容器承载器通常是将多个尺寸相近的容器比如罐子、瓶子、坛子 和盒子和/或需要成组的类似容器分成组。塑料环承载器和盒式承载器是两种 这样的传统容器承载器。塑料环承载器使用很少的材料为容器制造出成组化的包装。但是,在这种传统形式中,塑料环承载器具有极少的或没有广告或宣传的印刷空间。相 反,盒式承载器通常具有相对较大量用于宣传图画的空间。盒式承载器的缺 点是需要相对较大量的材料,如果瓶子没有放置在垂直位置上会掉落,而且 通常遮盖住太多的真实容器。因此需要一种兼有环形承载器的稳定性和经济 性并能提供有用的宣传空间的包装。挠性承载器是通过围绕容器的直径伸展承载器并让拉伸的承载器恢复原 状,从而提供紧配合来应用于容器的。该承载器典型应用于嵌合部或肋部这 种结构存在的地方,或者施加到主侧壁上。传统挠性环承载器的应用可能导致承载器的某些部分翻转或局部不规 则。尤其是,承载器、容器的复杂性和不同几何形状,以及应用参数有时会 在所应用的承载器中产生不需要、不一致或不可预料的局部特性,比如扭结、 翻转、或沿着承载器的周边或者甚至围绕着容器向外凸出。这种情况会导致 容器没有紧紧组合在一起的松散和/或"松懈,,或者周边缺少箍紧力而不平整或 翻转的包装,而且承载器其它特征的调整也可能会起负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指的是一种用于容器的挠性承载器,包括垂直把手和形成容器的 牢固、成组包装的排列的容器接收孔。挠性承载器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 个显示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每个挠性承载器最好包括两层挠性薄片,每 层限定出一排容器接收孔,每个孔都用于接收容器。具体而言,两层挠性薄 片最好沿着纵向延伸的中心线连接,比如焊接部。容器接收孔最好形成为可以使容器牢固成组化的几何形状,特别是在最 终包装的两宽度方向上。具体而言,每个容器接收孔最好是沿着内边缘朝向 挠性承载器的焊接部逐渐变小。每个容器接收孔可以包括至少五个大致直的 边, 一起形成包括锥形内部、或把手侧、边的大致多边形形状。把手最好沿着一排容器接收孔的焊接部那侧连接。多个撑条可以将把手 与一排容器接收孔的一侧连接,最好是连接在焊接部和把手之间。此外,板最好沿着一排容器接收孔的相对把手的那侧形成。板最好为图 画、宣传和/或其他与容器和包装相关的其它信息提供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 个实施例,第二板可以从承载器的相对侧延伸出来形成两个板,每个都从一 排容器接收孔的相对侧延伸出来。这样,两个相邻板就能够形成为两层挠性 薄片。所形成的包装包括与纵向延伸的焊接部连接并与形成于每层上的 一排容 器接收孔连接的两层挠性薄片。 一排容器接收孔形成在焊接部的每一侧上, 从而使得挠性承载器在焊接部扇状展开,形成大致为平面的、容器插入其中 的接合部。而且把手从焊接部且在每排容器接收孔之间向上延伸。 一个或多 个板相应地从至少一排容器接收孔向下延伸,这样每个板与各排容器大致齐 平地延伸。 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上述和其它的特征和目的。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挠性承载器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一 个优选实施例的容器的包装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容器的包装的左前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挠性承载器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挠性承载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示了用于将六个容器组成一个单元以形成成组包装的挠性承载器10。图2和3图示了成组容器的包装。虽然图1 -3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挠性承载 器10的不同结构,但是这些说明是示例性的,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图示的挠 性承载器10或包装。例如,挠性承载器IO可以被配置为用来组合四个、八 个、十二个或任何其它所需数量的容器。比如在图2和3的包装内所示的那些容器最好是瓶子。虽然图示于图2 和3中的是瓶子,但是罐子或其它一般可以分组的容器也可以采用根据本发 明的挠性承载器10。虽然不是必要的,但是在单个挠性承载器10内的容器 最好是尺寸相似。每个挠性承载器10最好包括限定多个容器接收孔25的挠性薄片20,每 个孔用于接收容器80。具体而言,两层挠性薄片20沿着纵向延伸的中心线 58相连。中心线58用在这里通常是描述容器接收孔25的排之间和/或挠性薄 片20的层之间的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心线58包括连接两 层挠性薄片20的焊接部60。两层挠性薄片20可以共同挤压、焊接或以其它 方式连接在一起而形成挠性承载器10。用于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焊 接,,可以定义为热焊接、冷焊接、层叠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将两片 材料连接起来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一排容器接收孔25最好形成于两层挠性薄片20的每一层 上。这样, 一排容器接收孔25最好沿着中心线比如焊接部60的每侧形成。 容器接收孔25最好形成为使容器80牢固成组而容器80和挠性承载器10之 间没有过多的活动和/或滑动的几何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心线58和容器接收孔25的内部锥形 边之间的中心线距离110大约是容器接收孔的宽度120的一半。还可以提供 另外一种合适的几何结构使容器80尤其是在包装100的两宽度上或横向上紧 紧组合在一起。容器接收孔25最好在挠性承载器IO的纵向上伸展。具体而言,根据本 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每个容器接收孔25具有穿过挠性承载器10纵向延 伸的长度比相应的宽度大2 - 4倍。更具体的说,每个容器接收孔25最好比宽长约2.5-约3.5倍。例如,图1所示的挠性承载器10包4舌每个都具有比相 应宽度大约3.0倍的长度的外围容器接收孔25和具有比相应宽度大约2.8倍 的长度的中心容器接收孔25。如图l和4的最佳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每个容器接收孔 25具有沿着朝向成排的挠性承载器10的把手侧的内边缘33逐渐变小的锥形 部27,更具体的说,每个容器接收孔25具有朝向焊接部60逐渐变小的锥形 部27。此处所用的"锥形的"被定义为容器接收孔25朝向一侧变小,即每个容 器接收孔25朝向各个容器接收孔25的一侧在宽度上逐渐变小。从而,每个容器接收孔25最好包括至少五个大致直边, 一起形成包括锥 形内部、或把手侧、边的大致多边形形状。如图4所示,锥形边最好包括三 个大致直边, 一起在挠性承载器IO的把手侧形成平台。如图l所示,排列的 内部容器接收孔25包括六个大致直边, 一起形成沿着挠性承载器IO的把手 侧具有锥形或较小侧的结构。排列的外部容器接收孔25最好包括五个大致直 边,同样一起形成沿着挠性承载器IO的把手侧具有锥形或较小侧的结构。如 此处所定义的,"直边"是每个容器接收孔25的周长的各个边,每个边都是用 过渡半径分开。虽然这种直边可以包括微小半径,这种过渡半径每个也具有 比这种直边的微小半径小的多的曲率半径。由于上述几何结构,挠性承载器10可以被应用于容器上而不会与板40 发生干涉。具体而言,由于这种几何结构,容器接收孔25的每排的外边缘 35的距离基本上足够,并且比现有技术的有所增加,以允许与机器抓配合将 挠性承载器10应用于容器80上。此外,通过上述的几何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承载多个容器的挠性承载器,包括:两层挠性薄片;连接两层挠性薄片的焊接部,该焊接部沿着所述两层纵向延伸;一排容器接收孔,形成于两层挠性薄片中的每一层上;把手,沿着所述一排容器接收孔的一侧形成;板,沿着所述一排容器接收孔所述一侧的相对侧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奥尔森克里斯托弗路德维格
申请(专利权)人: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