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锁杆锁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348 阅读:4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锁杆为横跨顶盖宽度的锁杆,其两端各有一套锁头、锁座,锁紧时同时锁紧顶盖两侧,锁头为平板式凸轮,锁座为U型槽式结构,紧锁时两部分相互啮合,锁头旋转中心线与把手旋转中心线重合。锁杆由至少两个锁杆轴承架固定在顶盖上。锁杆把手上有用于安装海关封的眼孔,活动顶盖上有把手托架座与锁杆把手配合使用。锁杆把手位于靠近锁杆中央的位置。锁杆的旋转中心线与U型锁座进口边缘有一定的距离。锁杆垂直下方的活动顶盖内侧边框处有橡胶垫。锁杆把手与锁头成一定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尤其与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 锁紧机构有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硬开顶箱顶盖锁杆锁紧机构通常都是以其下部的宽顶框梁侧 为基础,锁杆绕一根轴旋转,锁头的下表面和顶部的带有倾角的底座板配 合来实现锁杆锁紧机构的锁紧。或者是活动顶盖和侧梁上各有一部分相互 配合的类似于插销式的锁紧机构,在使用时也可以达到锁紧开顶箱的活动 顶盖的目的,但是存在相应的问题,侧面锁紧的机构受空间的限制,尺寸 相应较小。从侧面开启或者锁紧硬开顶箱时需要有适当的登高机构,且因 需要锁紧的部位多,从而使操作次数增多。登上箱顶从顶部箱体的边缘操 作会有一定的危险。在安装箱体顶盖时,侧面锁紧机构易与活动顶盖发生 碰撞。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操作安全、简单、锁紧方便的不需要外部 辅助设备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其安全 可靠、结构简单、锁紧方便、操作时不需要外部辅助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锁紧机构包括横跨顶部宽度的锁 杆,其两端各有一套锁头和固定在上述宽顶框梁上边缘的锁座,锁杆由至 少两个锁杆轴承架固定在顶盖上,锁紧时同时锁紧顶盖两侧,锁头为平板式凸轮,锁座为u型槽式结构,紧锁时上述两部分相互啮合,紧密配合,锁头旋转中心线与把手旋转中心线重合。与锁杆垂直固定的锁杆把手上有 用于安装海关封的眼孔,活动顶盖上有把手托架座与锁杆把手配合使用。锁杆把手垂直固定在锁杆长度的1/4处。U型锁座的进口外缘距锁杆旋转 中心线的距离大于该凸轮锁头的最小半径,同时小于该凸轮锁头的最大半径。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两端锁杆锁紧机构为对称方式安装。 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沿顶盖的长度方向,均匀 的设置若干个锁紧机构,且它们相互平行,均垂直于顶盖长轴线。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的锁杆把手与锁头不在一个平面,锁杆把手长轴与锁头长轴的夹角a为130~180度角。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锁杆垂直下方的活动顶盖内侧边框处有橡胶垫。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横跨顶部宽度的锁杆,同时锁紧锁杆两端,简化了操 作,提高了效率。锁杆把手位置的设计使操作人员不再面临到箱体边缘操 作的危险,增加了锁紧作业的安全性。锁紧机构位于顶盖上部,避免了在 安装活动顶盖时锁杆与活动顶盖的碰撞。锁杆旋转中心线与锁座进口边缘 的偏离式设计,避免发生锁头和锁座的相互碰撞。位于活动顶盖长度方向 两端的锁杆锁紧机构采用对称方式安装,防止硬开顶箱活动顶盖沿某一方 向串动。橡胶垫的使用对活动顶盖与侧梁间增加了锁紧力,同时加强了箱 体的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的锁头放大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锁杆把手锁紧时 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锁杆把手旋开时 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 一台20尺的开顶箱对称的有六处锁紧点,本发 明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包括中间锁杆4,其位于活动顶盖1长度方向的中央,左端锁杆4和右端锁杆4为对称方式安装,与中间锁杆4平行,分别位于活动顶盖1两端。6个U型锁座6分布于开顶箱宽 顶框梁8的上边缘,与锁杆锁头7位置相对应。且锁杆4的旋转中心线与 U型锁座6进口边缘有一定的距离。锁杆4两端通过锁杆轴承架5固定在 活动顶盖1上。左端锁杆4和右端锁杆4的锁杆把手3固定在锁杆4的 1/4处,且呈相反方向配置。中间锁杆4的锁杆把手3固定在中间锁杆4 距左端锁杆4和右端锁杆4的锁杆把手3较远一端的1/4处。与锁杆垂直 固定的锁杆把手上有用于安装海关封的眼孔9,活动顶盖1上有把手托架 座2与锁杆把手3配合使用,把手托架座2上也有用于安装海关封的眼孔 10。锁杆4垂直下方的活动顶盖1内侧边框处有橡胶垫。锁杆把手3长轴 与锁头7长轴成145度角。锁杆4的旋转中心线与U型锁座6进口边缘 的距离为小于凸轮锁头7的最大半径且大于凸轮锁头7的最小半径。如图3所示,操作锁杆把手3,从其初始位置旋转150~180度,本发 明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4在锁杆把手3带动下转动,使锁头7与U 型锁座6相互啮合,以此带动活动顶盖1向下运动,同时压縮活动顶盖l 内部橡胶垫,从而锁紧整个机构。如图4所示,操作锁杆把手3,从其把手托架座2位置旋转150 180 度,本专利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4在锁杆把手3带动下向远离把手 托架座2方向转动,使锁杆把手3和锁头7都旋转到与锁紧时相反的方向, 活动顶盖l松开,从而解除锁紧。本实施例中,每次锁紧与旋开的操作,只需分别操作一次各锁紧机构, 就完成开锁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安全性。锁头、锁座、锁杆、 橡胶垫的布局设计,避免了碰撞与串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方便活 动顶盖的拆卸和安装。由此,本专利技术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锁紧 方便、操作安全、效果突出、密封性能良好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锁紧机构。权利要求1、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包括锁杆,固定在锁杆一端的锁头,将锁杆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上的轴承架和固定在锁杆上的锁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其长度横跨顶盖的宽度,该锁杆至少由两个轴承架固定,固定在锁杆两端部的锁头与固定在宽顶框梁上边缘的U型锁座配合,所述锁杆把手长轴与锁头长轴的固定夹角为α,顶盖锁杆垂直下方的活动顶盖内侧边框处有橡胶垫。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锁杆的旋转中心线与U型锁座有一定的距离,即U型锁座的进口边缘距锁杆中心线的距离大于该凸轮锁头的最小半径,同时小于该凸轮锁 头的最大半径。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其 特征在于上述锁紧机构被设置在沿顶盖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和中央部各有一套锁紧机构。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顶盖锁杆的锁杆把手与锁头不在一个平面,锁杆长轴与锁头长 轴的夹角a为130 180之一的角度。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其特征 在于沿顶盖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若干个锁紧机构,且它们相互平行, 均垂直于顶盖侧梁。全文摘要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锁杆为横跨顶盖宽度的锁杆,其两端各有一套锁头、锁座,锁紧时同时锁紧顶盖两侧,锁头为平板式凸轮,锁座为U型槽式结构,紧锁时两部分相互啮合,锁头旋转中心线与把手旋转中心线重合。锁杆由至少两个锁杆轴承架固定在顶盖上。锁杆把手上有用于安装海关封的眼孔,活动顶盖上有把手托架座与锁杆把手配合使用。锁杆把手位于靠近锁杆中央的位置。锁杆的旋转中心线与U型锁座进口边缘有一定的距离。锁杆垂直下方的活动顶盖内侧边框处有橡胶垫。锁杆把手与锁头成一定角度。文档编号B65D90/00GK101168403SQ200610142818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季建平, 李福强, 郭志伟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锁杆锁紧机构,包括锁杆,固定在锁杆一端的锁头,将锁杆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上的轴承架和固定在锁杆上的锁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其长度横跨顶盖的宽度,该锁杆至少由两个轴承架固定,固定在锁杆两端部的锁头与固定在宽顶框梁上边缘的U型锁座配合,所述锁杆把手长轴与锁头长轴的固定夹角为α,顶盖锁杆垂直下方的活动顶盖内侧边框处有橡胶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建平郭志伟李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