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5342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向装置的外部有效地释放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1)具备:多个放电电极(21)以及在多个放电电极(21)中产生的离子通过送风而流通的送风路(6)。多个放电电极(21)配置于送风路(6),使得越是送风路(6)的与送风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风速大的区域(WA),产生的离子量越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空气中放电而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开发出了在送风路的途中配设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将产生的离子与空气一起向外部的空间释放的离子发生装置。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这种离子发生装置的例子。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离子发生装置:其具备外壳,上述外壳形成从风扇趋向负离子发生部而顶端变细的通风路,将由风扇输送的风朝向负离子发生部一边压缩一边引导。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离子发生器的护发送风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上述送风路的例子。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离子送风路:离子发生器所具备的离子发生电极的表面形成与形成离子送风路的壁部的内面相同的平面,由此离子发生电极构成该壁部的一部分。该离子发生电极是平板状,在与送风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为一列。_4] 现有技术文献_5]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7 - 12409号公报(2007年I月18日公开)专利文献2:特开2013 - 236871号公报(2013年11月28日公开)专利文献3:特开2008 - 192556号公报(2008年8月21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_9]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I?3的技术针对用于向装置外部有效地释放离子的放电电极或者相对电极的具体的形状或者配置方法没有公开任何内容。本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能向装置的外部有效地释放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在空气中放电而产生离子,上述离子发生装置为如下构成,具备:多个放电电极;以及在上述多个放电电极中产生的上述离子通过送风而流通的送风路,上述多个放电电极配置于上述送风路中,使得越是上述送风路的与送风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风速大的区域,产生的离子量越多。_4]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式,具有能向装置的外部有效地释放离子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 (a)?(b)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离子发生装置所具备的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图1 (a)是离子发生器的立体图,图1 (b)是离子发生器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上述离子发生装置所具有的送风路内部和吹出口附近形成的风速分布的图。图5(a)?(b)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9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所具备的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1(a)是从横向观看上述离子发生器时的图,图11(b)是表示该离子发生器所具备的轴部的转速上升时的放电状态的图。图12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3(a)?(b)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13(a)是离子发生器的立体图,图13(b)是从横向观看离子发生器时的图。图14(a)?(C)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15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6(a)是从横向观看上述离子发生器时的图,图16(b)是表示轴部的转速上升时的放电状态的图。图17(a)?(b)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17(a)是离子发生器的立体图,图17(b)是从横向观看离子发生器时的图。图18(a)?(C)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19是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20 (a)?(C)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离子发生装置所具备的送风机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图20(a)和图20(b)是送风机的立体图,图20(c)是沿着送风方向观看送风机时的图。图21 (a)?(b)是表示现有技术的送风机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2(a)?(b)是用于说明放电电极的配置位置的图。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24(a)?(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24(a)是送风机的立体图,图24(b)是将相对电极附近放大后的图。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概略构成的另一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I离子发生装置2a、2b 电极单元5通道(送风路)6送风路21、21c、21e、211 放电电极21a、21ac、21ae、21ab正放电电极(放电电极)21b、21bc、21be、21bb负放电电极(放电电极)22a支撑基板(第I基板)22b支撑基板(第2基板)23、23n、23nc、23ne、231 相对电极231a板状构件(相对电极)25、25a、25b 轴部30、30a、30b送风机(轴流风扇)31a 轴部31b 叶片部32风扇壳体35旋转结构体(旋转构件)LU L2 长度L1UL12配置间隔WA区域(风速大的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I?3中详细地说明用于向离子发生装置的外部有效地释放离子的构成。在所有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装置为如下构成:在送风路的与送风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形成尽可能宽大面状的离子发生区域。例如,在实施方式1、2中,在送风路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针状的放电电极(放电针、放电电极针)或者针状的相对电极(相对电极针)。在实施方式I中,为在支撑基板上配置有针状的放电电极的构成,在实施方式2中,为针状的放电电极或者相对电极配置于以其中心轴为旋转轴旋转的轴部的构成。另外,在实施方式I中,配置放电电极,使得越是上述截面中的风速大的区域,产生的离子量越多。该构成还能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构成。而且,在实施方式3中,在送风路的周向配置线状的相对电极,并且使配置于包括送风机的轴部(风扇的轴部)的旋转轴的直线上的针状的放电电极沿着该周向旋转。或者在上述周向配置线状的放电电极,并且使配置于上述直线上的针状的相对电极沿着该周向旋转。基于图1 (a)?图9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离子发生装置I的概略构成>首先,基于图1(a)?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I的概略构成。图1(a)?(b)是表示离子发生器2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图2是表示离子发生装置I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离子发生装置I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如图2所示,离子发生装置I在空气中放电(例如电晕放电)而产生离子,具备离子发生器2、送风机3、离子检测器4、通道5、百叶7、主体外壳15以及盖16。由主体外壳15和盖16构成离子发生装置I的箱体。离子发生器2、送风机3、离子检测器4、通道5以及百叶7设于主体外壳15。另外,如图3所示,离子发生装置I具备主要控制离子发生器2、送风机3以及离子检测器4的驱动等的控制部50。控制部50可以例如由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实现,也可以使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由软件实现。离子发生器2通过放电产生离子,具备:多个放电电极21 ;相对电极23,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在空气中放电而产生离子,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放电电极;以及在上述多个放电电极中产生的上述离子通过送风而流通的送风路,上述多个放电电极按以下方式配置于上述送风路中:使得越是上述送风路的与送风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风速大的区域,产生的离子量越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井孝广小林肇中村亘志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