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4818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包括对管道与预留洞之间的需封堵洞底部进行封堵的封堵模板和对封堵模板进行稳固支撑的模板支撑装置,封堵模板位于现浇板下方;模板支撑装置包括一个套装在管道上且能沿管道上下移动的抱箍和两个呈平行布设的支撑梁,两个支撑梁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个支撑梁上均安装有多个支顶件,两个支撑梁上安装的所有支顶件组成对封堵模板进行支顶的支撑平台;抱箍包括两个半抱箍体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半抱箍体之间的连接件,两个支撑梁分别布设在两个半抱箍体的上部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简便、快速对现浇板管道预留洞进行封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预留洞封堵
,尤其是涉及一种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 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现浇板上管道预留洞的封堵基本上仍采用 的是传统施工方法,封堵模板用铁丝、方木及短钢筋进行吊模固定。并且现如今,对混凝土 现浇板上的管道预留洞进行封堵施工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且具体的施工方法可遵循,采 用上述传统施工方法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操作比较随意、不规范、操作繁琐、施工速 度慢、施工工较低、预留洞封堵施工质量较差、施工和维修成本较高、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及 观感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施工质量极易受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技能水平、使用工具及 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预留洞底模下沉、漏浆、混凝土不密实、管道周边漏水、埋 入混凝土中的铁丝产生锈点以及观感较差等质量通病。同时,还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 理、投入成本低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封堵效果好的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能 对简便、快速对现浇板管道预留洞进行封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现浇 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 使用效果好,能对简便、快速对现浇板管道预留洞进行封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 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管道与预留洞之间的需封堵洞底部进行封堵的封堵模板和对 封堵模板进行稳固支撑的模板支撑装置,所述预留洞为现浇板上开设的供管道安装的孔 洞;所述封堵模板位于现浇板下方且其支撑在模板支撑装置上,所述封堵模板为由多块布 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平板拼接而成的拼接式模板,所述封堵模板上开有一个供管道安装的管 道安装孔;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安装在管道上且其位于封堵模板下方,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包 括一个套装在管道上且能沿管道上下移动的抱箍和两个呈平行布设的支撑梁,两个所述支 撑梁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个所述支撑梁上均安装有多个高度可调节的支顶件,多个所述 支顶件均与所述抱箍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支撑梁上安装的所有支顶件组成对封堵模板进 行支顶的支撑平台;所述抱箍与管道呈同轴布设,两个所述支撑梁均与所述抱箍呈垂直布 设,所述抱箍包括两个紧箍在管道上的半抱箍体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半抱箍体之间的连接 件,两个所述半抱箍体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布设在两个所 述半抱箍体的上部外侧。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梁为方形钢管。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顶件为顶丝。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丝包括第三丝杆、一个安装在 第三丝杆底端的旋钮和一个安装在第三丝杆上且位于旋钮上方的限位螺母,所述第三丝杆 与所述抱箍呈平行布设;所述第三丝杆安装在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上开有多个分别供第 三丝杆安装的安装孔,所述限位螺母位于支撑梁下方。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封堵模板为矩形模板且其由两 块所述平板拼接而成。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封堵模板与现浇板呈平行布设 且其紧贴在现浇板底部。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半抱箍体均为弧形;每个 所述半抱箍体均包括弧形板和两个分别布设在所述弧形板左右两侧的侧部加固件,两个所 述侧部加固件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侧部加固件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 管道呈平行布设。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侧部加固件分别为位于所 述弧形板左右两侧的左侧加固件和右侧加固件,两个所述侧部加固件的中部均开有一个供 连接件安装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与侧部加固件呈垂直布设;两个所述半抱箍体的左 侧加固件呈对称布设,且两个所述半抱箍体的右侧加固件呈对称布设。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侧部加固件为角钢,所述弧形板 的左端/或右端固定在所述角钢的一个直角边上,所述安装通道为布设在所述角钢的另一 个直角边上的长方形孔。 上述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半抱箍体分别为第一半抱 箍体和第二半抱箍体; 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件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 所述连接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半抱箍体的两个所述侧部加固件上; 每个所述连接件均包括一个T字形丝杆、两个固定螺母和一个调节螺母,所述T字 形丝杆由第一丝杆和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中部的第二丝杆组成,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 丝杆呈垂直布设且其与支撑梁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固定螺母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的 两端,所述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第二丝杆上; 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为连接于两个所述半抱箍体的左侧加固件之间的左侧连接 件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半抱箍体的右侧加固件之间的右侧连接件;所述左侧连接件的两个所 述固定螺母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半抱箍体的左侧加固件上开设的安装通道上下两侧,所述 右侧连接件的两个所述固定螺母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半抱箍体的右侧加固件上开设的安 装通道上下两侧。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成本低。 2、使用操作简便,加工制作及拆装方便,可单人操作,工效提高明显。并且,可多次 重复使用,施工成本低,安装和拆除费用大幅降低。 3、使用效果好且使用价值高,与传统封堵方法相比,支模方面形成了工具化操作, 从而提高和加快了封堵模板的周转使用率,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且更能确保施工质量。同 时,预留洞封堵模板固定牢固,不易下沉,避免跑模漏浆,便于捣实封堵混凝土,提高了混凝 土内在质量和观感质量,封堵施工质量易于保证,能有效克服预留洞底模下沉、漏浆、混凝 土不密实、管道周边漏水、埋入混凝土中的铁丝产生锈点以及观感较差等质量通病,特别是 观感效果明显提高,基本避免了混凝土的打磨及修补,减少了建筑垃圾及环境污染,并能有 效减少甚至避免后期预留洞封堵混凝土外观处理的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4、所采用的模板支撑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拆装简便、使用效果 好,可用工地废料一次加工成型,反复使用,周转使用次数比较高,降低了工程成本。并且, 使用操作简便,上下移动方便且固定牢靠,锁紧能力强。 5、所采用的模板支撑装置与封堵模板的加工方法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效率高、 加工效果好,一次加工成型。 6、封堵施工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封堵效果好,以管 道为支撑点,以模板支撑装置为支撑架支撑预留洞封堵模板。具体是根据管道直径大小 和预留洞尺寸,焊制模板支撑装置,并加工封堵模板,将模板支撑装置固定在距现浇板底 200~250_位置处,安装封堵模板,并松动抱箍,将模板支撑装置与封堵模板同步上移至 现浇板底,再次拧紧抱箍,并扭紧顶丝,使封堵模板紧贴板底。最后浇筑混凝土,封堵预留 洞。拆除封堵模板时,先松动抱箍,轻撬封堵模板,即可拆除封堵模板与模板支撑装置。 7、适用面广,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现浇板上给排水管道直径在 ? 75mm~? 300mm之间、预留洞直径< ? 500mm且管道为钢管或铸铁管且为单管单洞的封 堵施工。 综合上所述,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浇板管道预留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管道(1)与预留洞之间的需封堵洞底部进行封堵的封堵模板(2)和对封堵模板(2)进行稳固支撑的模板支撑装置(4),所述预留洞为现浇板(3)上开设的供管道(1)安装的孔洞;所述封堵模板(2)位于现浇板(3)下方且其支撑在模板支撑装置(4)上,所述封堵模板(2)为由多块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平板拼接而成的拼接式模板,所述封堵模板(2)上开有一个供管道(1)安装的管道安装孔;所述模板支撑装置(4)安装在管道(1)上且其位于封堵模板(2)下方,所述模板支撑装置(4)包括一个套装在管道(1)上且能沿管道(1)上下移动的抱箍和两个呈平行布设的支撑梁(4‑1),两个所述支撑梁(4‑1)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个所述支撑梁(4‑1)上均安装有多个高度可调节的支顶件(5),多个所述支顶件(5)均与所述抱箍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支撑梁(4‑1)上安装的所有支顶件(5)组成对封堵模板(2)进行支顶的支撑平台;所述抱箍与管道(1)呈同轴布设,两个所述支撑梁(4‑1)均与所述抱箍呈垂直布设,所述抱箍包括两个紧箍在管道(1)上的半抱箍体(4‑2)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半抱箍体(4‑2)之间的连接件(4‑4),两个所述半抱箍体(4‑2)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支撑梁(4‑1)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半抱箍体(4‑2)的上部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辉刘鹏慧张长虹刘小燕李天祥黄新刘鹏贾锋贤陈康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