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顶部入口、侧部入口的可坍瘪盒子的框架结构及互连的竖直堆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385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坍瘪的盒子具有一对相对的铰接的侧壁,在组装过程中,其中轻质的框架结构保持该侧壁处于竖直的定向,并提供承载载荷的强度。当所述盒子坍瘪时,该框架结构和侧壁彼此折叠并基本上放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重量轻的框架结构来代替'061专利的装置的实心内侧壁 301。所述框架结构考虑了各种改进,包括生产成本、重量和材料的减少,以 及去除一些零件和提高使用和储藏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相对的拱,当本专利技术的盒子 处于其打开位置时,该对拱为竖直定位。所述一对拱中的每个拱与一个对应的 外侧壁相邻并在该侧壁的内侧上。如,061专利所揭示的那样,外侧壁包括上板 和下板,它们能够沿着铰链向内折叠,所述铰链通过其中心水平地走向。本文所揭示的框架结构提供了与'061专利装置的实心内侧壁相同的载荷承 载能力,而花费比所述侧壁显著减小的厚度和表面面积。在大部分实际应用中, 框架结构会消耗实心内恻壁的约1/3的厚度和1/10的表面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揭示了一种特殊的"单铰"设计,其需要的铰链少 于,061专利中所揭示的"双铰"设计。这种单铰设计利用了上述的厚度的减少。 此外,通过第一实施例的新设计,可消除'061专利中揭示的设计所需要的两个 特殊的"平台结构"。本文所揭示的第二实施例揭示了一种组合装置,其中,利用框架结构来结合,061专利装置的双铰设计。这种双铰设计还利用上述的厚度减少来消除上述 的两个平台。第三实施例揭示了一种特殊的"沟槽结构",其利用上述的表面面积的减 小能实现单铰的设计。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需要的铰链少于,061专 利装置中所阐述的双铰设计并消除了上述的"平台结构"。因此,第一和第三 实施例揭示了一种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消除'061专利的平台结构和某些铰链; 第二实施例揭示了一种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消除所述的平台结构。上述有关厚度、表面面积、铰链和平台减少的各种新颖的改进是有意义的。还有,所述框架结构可用各种材料进行制造。这种材料包括金属和高强度塑料, 它们太重或昂贵,或两者兼而有之而不能用于'061专利中所示装置的实心内侧壁。第四实施例增强了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框架结构。这种实施例将框架结构延 伸到外侧壁的外侧,由此,增加了维度和强度。这样的维度和强度提高能使外 侧壁由软织物形成,以替代侧壁通常使用的硬塑料。附图说明图1A至1E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盒子从关闭到局部打开直到完全打开位置的进程 的连续阶段正视立体图。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图1A至1E中,,061专利的内侧 壁301被框架结构701a代替(为便于图示,用阴影线标示)。图1F显示处于 打开位置的盒子顶盖,由此,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框架结构。图2A至2C是局部放大的立体图,仅显示本专利技术盒子的左侧和底板。为了 有助于清楚地进行解释,已去除了右侧、盖子和背壁。图2A示出第一实施例 的"单铰"设计,其中,利用一个铰链来将框架结构和外侧壁附连到盒子上。 图2B示出'061专利装置的"双铰"设计,其中,利用两个不同的铰链来将内 侧壁和外侧壁附连到盒子上。图2C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以上组合,其中,利用 本专利技术的框架结构来与'061专利装置的双铰设计相结合。图3A、 3B和3C是分别显示所述盒子左侧坍瘪之后的图2A、 2B和2C的 局部正视图。图3D是解释性辅助图,显示没有框架结构的图3A。图4A和4B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正视立体图,其中,盒子外侧壁的内表面含有用来接纳框架的开槽的沟槽。图4A显示所述沟槽;图4B显示卡合或保 持在所述沟槽内的框架结构。图5A至5F是框架结构的各种替代构造和侧壁内部的平面图。 图6是外侧壁外侧的放大的正视图,其显示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框架 附连到外侧壁的外侧并连接到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内框架上。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文援引美国专利No.7,083,061中所揭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描述和图示以供 参考。图1A示出处于坍瘪或关闭位置中的本专利技术的盒子。图1B示出在所述 盒子经过从闭合到打开位置的连续阶段进程中的所述盒子大约半直立的外侧 壁102。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框架结构701a包括倒置的U形或拱形,该框架 结构铰接在其底边缘处,并最初位于所述盒子的底板上。外侧壁102分别包括 铰接在一起的上板和下板104和105。图1C显示当所述盒子进一步打开时完全竖立的外侧壁102,以及铰接到盒 子平顶或顶板上并向下大约转过一半的背壁303。仍可见框架结构701a位于所 述盒子的底板103上。图1D显示背壁303完成向下转动,其折翼被接纳在底 板103背边缘的顶上。这里,可以看出框架结构701a在水平延伸的铰链765 上向上大约转过了四分之一路程。图1E显示两个框架结构701a处于完全竖立 位置,它们沿着内部共面的侧壁在底板103和内天花板之间延伸,由此,对盒 子或可能放置在顶盖108上的其它物体提供承载载荷的支承。突爪726弹性地 向外弯曲并夹住所述框架结构和将它们固定就位。图2A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单铰设计,其中,外侧壁102和框架结构701a两 者都附连到铰链765。外侧壁102通过上面板765a附连到铰链。框架结构701a 通过"框架关节"765f附连到铰链,所述框架关节从所述框架腿的底部延伸。 框架关节765f和"常规的关节"765e包括铰缘刺765d。销765c延伸通过铰缘 刺中心。底板103通过下面板765b附连到铰链,下面板765b的关节与上面板 765a的关节交错。图3A显示盒子左侧处于坍瘪位置时的单铰设计(关于框架 与底板的连接)。为便于图示,框架结构701a标记为阴影。图2B显示'061专利申请的本专利技术的双铰设计,其中,外侧壁和内侧壁附连并通过两个不同铰链转动。外侧壁102和实心内侧壁301分别固定到铰链878 和765。图3B显示当盒子左侧处于坍瘪位置时的如'061专利所述的该双铰设 计。为便于图示,内侧壁301标记为阴影。因此,'061专利揭示了一种双铰设计,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揭示了一种 单铰设计,由此,从盒子的左和右侧消除铰链。通过相对薄外形的框架结构, 可实现这种消除。如图3D所示,铰链765在所述盒子的底板103和所述侧壁 105的下板之间提供空的空间。如图3A所示,相对薄外形的框架701a配装在 如此的空间内,由此,允许框架和外侧壁享有共同的铰链。这种共享不适用于,061的设计,因为为了容纳由此提供的内侧壁的厚度铰 链必须不适当地做得很大。'061专利的图14中所示的双铰设计显示了附连到 内侧壁(盒子右侧上)的铰链858以及附连到外侧壁(盒子左侧上)的单独铰链。图2B还显示了外侧壁102和内侧壁301分别搁置在平台121和321上。平 台121提升外侧壁102底部的高度或延伸部,这样,所述外侧壁可围绕铰链878 折叠在内侧壁301上。平台321提升内侧壁301的高度,这样,当所述内侧壁 在铰链765上在打开和坊瘪位置之间转动时,所述内侧壁的底部可清空外侧壁 102。没有平台321,内侧壁301的底部会邻接所述外侧壁,由此可防止转动。 平台321的顶表面用线321a表示。'061专利的图14显示了位于每个外和内侧 壁下方的平台。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单铰设计不需两个平台,因此在图2A或3A中它们都 没被显示。因此,与'061专利的专利技术相比,本单铰设计不需两个平台和盒子左 和右侧上的各一个铰链。通过相对薄外形的框架结构可消除这种需要,且由于 这里所示内侧壁相对厚的外形,所以,不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坍瘪的盒子,其包括:一组互连的壁,所述壁形成一对相对的竖直侧壁,每个所述竖直侧壁包括一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通过水平延伸的铰链彼此附连,所述两板在所述铰链上围绕轴线枢转,从而当所述盒子处于其打开位置时,所述板形成所述竖直侧壁;一对相对的竖直框架结构,当所述盒子处于其打开位置时,所述框架结构保持抵靠所述竖直侧壁,而当所述盒子坍瘪时,所述框架结构基本上铰接而平行于所述盒子的顶部或底部;以及位于所述盒子前侧的敞开空间,所述敞开空间允许从前面进入到所述盒子内的内部空间,其中,当所述盒子处于坍瘪构造时,所述盒子基本上是平的,而当所述盒子处于竖立构造时,所述盒子基本上是矩形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斯宾德尔纳丁赛诺
申请(专利权)人:马丁斯宾德尔纳丁赛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