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包括内帐和外帐,外帐的后端遮盖住内帐,外帐的前端内侧形成位于内帐前侧的帐前区域,内帐的前幕上设置有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帐顶部的内壁与内帐顶部的外壁构成由前至后贯通的通风通道,其优点是通过外帐的内壁和内帐的外壁上设置通风通道,增加了外帐内空气的流通,同时带动内帐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具有改善帐篷内部空气流通,增进帐篷内居住人员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帐篷,尤其涉及一种户外双层帐篷。
技术介绍
帐篷是户外宿营的必备之物,既能防风、防雨、防蚊虫,又有保暖功效,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双层帐篷主要分为内帐和外帐,内帐透气性好,适用于居住;外帐透气性差,用于防水和保护内帐。传统双层帐篷把外帐的后端遮盖住内帐,外帐的前端内侧形成位于内帐前侧的帐前区域,因帐前区域处于半封闭状态且内帐和外帐的贴合较紧密,造成内帐前幕的空气流通不足,影响帐篷内外的空气交换,损害帐篷内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气性好的户外双层帐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包括内帐和外帐,外帐的后端遮盖住内帐,外帐的前端内侧形成位于内帐前侧的帐前区域,内帐的前幕上设置有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帐顶部的内壁与内帐顶部的外壁构成由前至后贯通的通风通道。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外帐前端的高度高于外帐后端的高度,所述的通风通道的前通风口的高度高于通风通道的后通风口的高度。帐篷外帐前端的高度较高有利于排水,使雨水从帐篷后端排出,避免影响帐篷前端人员的出入。前通风口的高度高于后端是为了控制空气流速,避免在挂大风时因为通风通道内空气流速过快揭起帐篷。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外帐上设置有用于盖住所述的后通风口的遮布,通风通道的后通风口内设置有支杆,支杆下端连接在内帐的外壁上,支杆的上端连接在外帐的内壁上。通过支杆可以自由打开或者关闭遮布,进而影响整个通风通道的通风情况。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黏块,外帐的后幕设置有第二黏块,遮布的内侧设置有第三黏块,支杆上第一黏块和后幕上的第二黏块黏合时,支杆撑开所述的后通风口,后幕上的第二黏块和遮布上的第三黏块黏合时,关闭所述的后通风口。通过三个黏块的组合可以自由撑开或者关闭后通风口。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外帐前端设置有环扣,所述的帐前区域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的环扣套在所述的支撑杆上端。支撑杆用于支撑外帐的前端,使帐篷出口处形成一个用于遮光、避雨的帐前区域。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弯曲部,环扣套入支撑杆后固定在所述的弯曲部下端。环扣在套入弯曲部后,由于弯曲部形状不规则,能够阻碍环扣被大风吹出支撑杆。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弯曲部呈螺旋形结构。螺旋形结构具有一定规律性,易于加工和批量生产。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环扣上还设置有环套。环套用于在帐篷安装时作为方便手指拉扯的辅助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外帐的内壁和内帐的外壁上设置通风通道,使得帐前区域中的空气可以从帐前区域流向帐篷的后端,增加了外帐内空气的流通,同时带动内帐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具有改善帐篷内部空气流通,增进帐篷内居住人员身体健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包括内帐I和外帐2,外帐2的后端3遮盖住内帐1,外帐2的前端4内侧形成位于内帐前侧5的帐前区域6,内帐I的前幕7上设置有出入口 8,外帐顶部9的内壁与内帐顶部10的外壁构成由前至后贯通的通风通道11。外帐前端4的高度高于外帐后端3的高度,通风通道11的前通风口 12的高度高于通风通道的后通风口 13的高度。外帐2上设置有用于盖住后通风口 13的遮布14,通风通道11的后通风口 13内设置有支杆14,支杆14下端连接在内帐I的外壁上,支杆14的上端连接在外帐2的内壁上。支杆1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黏块15,外帐的后幕17设置有第二黏块16,遮布14的内侧设置有第三黏块(附图未显示),支杆14上第一黏块15和后幕17上的第二黏块16黏合时,支杆14撑开所述的后通风口 13,后幕17上的第二黏块16和遮布上的第三黏块(附图未显不)黏合时,关闭后通风口 13。外帐前端4设置有环扣18,帐前区域6内设置有支撑杆19,环扣18套在所述的支撑杆19上端。支撑杆19的顶部设置有弯曲部20,环扣18套入支撑杆19后固定在弯曲部20下端。弯曲部呈螺旋形结构。环扣18上还设置有环套2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户外双层帐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包括内帐和外帐,外帐的后端遮盖住内帐,外帐的前端内侧形成位于内帐前侧的帐前区域,内帐的前幕上设置有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帐顶部的内壁与内帐顶部的外壁构成由前至后贯通的通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帐前端的高度高于外帐后端的高度,所述的通风通道的前通风口的高度高于通风通道的后通风口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帐上设置有用于盖住所述的后通风口的遮布,通风通道的后通风口内设置有支杆,支杆下端连接在内帐的外壁上,支杆的上端连接在外帐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黏块,外帐的后幕设置有第二黏块,遮布的内侧设置有第三黏块,支杆上第一黏块和后幕上的第二黏块黏合时,支杆撑开所述的后通风口,后幕上的第二黏块和遮布上的第三黏块黏合时,关闭所述的后通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帐前端设置有环扣,所述的帐前区域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的环扣套在所述的支撑杆上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弯曲部,环扣套入支撑杆后固定在所述的弯曲部下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曲部呈螺旋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扣上还设置有环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包括内帐和外帐,外帐的后端遮盖住内帐,外帐的前端内侧形成位于内帐前侧的帐前区域,内帐的前幕上设置有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帐顶部的内壁与内帐顶部的外壁构成由前至后贯通的通风通道,其优点是通过外帐的内壁和内帐的外壁上设置通风通道,增加了外帐内空气的流通,同时带动内帐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具有改善帐篷内部空气流通,增进帐篷内居住人员身体健康。【IPC分类】E04H15/58, E04H15/14【公开号】CN204715865【申请号】CN201520395376【专利技术人】戴丽敏 【申请人】牧高笛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6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户外双层帐篷,包括内帐和外帐,外帐的后端遮盖住内帐,外帐的前端内侧形成位于内帐前侧的帐前区域,内帐的前幕上设置有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帐顶部的内壁与内帐顶部的外壁构成由前至后贯通的通风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牧高笛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