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高文专利>正文

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274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包括药柜、药物输送装置以及多个储药装置和多个称药装置,药柜包括纵横排列成若干行和若干列的多个储药单元格,储药装置和称药装置一一对应配套,分别设置在各储药单元格中。在药柜的一侧设有一送药通道,在该送药通道的底部设有接药容器。从称药装置称好的中药经药物输送装置送入送药通道后,落入接药容器中。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操作人员只需输入一味药材需配出的次数和相应的重量,通过预先设定在称药装置的单片机中的程序,能自动称量所需药材的重量,并将配好的药材送到接药容器中,从而实现了称药及配药的自动化,其效率高于人工配药,速度更快,且计量准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品的称药配药装置。技术背景传统的祖国中医中药学博大精深,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中 医药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传统中医药的配药过程,还沿袭着千百年来的 固有模式。在进行配药时,人工在储药柜装有各种中药的抽屉中抓药、称药, 然后包装成一付中药。这种人工称药配药的方式存在着配药速度慢以及药物计 量准确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药速度快、 计量准确的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包括 药柜和药物输送装置,药柜包括纵横排列成若干行和若干列的多个储药单 元格,其特点是该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还包括多个储药装置和多个称 药装置,储药装置和称药装置一一对应配套,分别设置在各储药单元格中; 各储药装置包括滚动储药筒、装药漏斗部件以及储药筒驱动电机;滚动储 药筒与所述装药漏斗部件相连通,并与所述储药筒驱动电机连接;滚动储 药筒及储药筒驱动电机设置在药柜上;各称药装置包括开合漏斗、开合漏 斗支架、开合漏斗驱动电机以及电子称重装置;开合漏斗设于滚动储药筒 的出药口的正下方,固设于所述开合漏斗支架上,并与开合漏斗驱动电机 相连接;开合漏斗驱动电机固设于药柜的背板上;开合漏斗支架放置在电 子称重装置上;在开合漏斗的底部设有活动移门,在活动移门上设有回位拉簧,在活动移门的上方、开合漏斗侧壁底部设有对射式光电检测器;在 活动移门的上方、开合漏斗的侧壁上设有可检测活动移门处于开启和关闭 位置的接近开关;电子称重装置包括单片机、称重传感器、多路开关、A/D 转换电路、电机控制模块、显示屏、按键,单片机分别与A/D转换电路的 输出端、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显示屏及按键相连接,A/D转换电路的 输入端与多路开关的输出端相连,多路开关的输入端与称重传感器的输出 端、接近开关的输出端及设于开合漏斗上的对射式光电检测器的输出端相 连接,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储药筒驱动电机及开合漏斗驱动电机相连 接;在药柜的一侧设有一送药通道,在该送药通道的底部设有接药容器; 药物输送装置包括多条传送带,所述若干行储药单元格中的每一行分别设 有一条所述的传送带,传送带从各储药单元格内幵合漏斗的活动移门的正 下方穿过储药单元格的隔板,且传送带的一端与送药通道相通,从称药装 置称好的中药经传送带送入送药通道后,落入接药容器中。上述的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其中,装药漏斗部件包括漏斗和连接 管,连接管的上端与漏斗的底部相连通,下端设有一空心轴,空心轴与连 接管相连通;滚动储药筒包括外筒体以及同轴设置在外筒体内的内筒体, 外筒体与内筒体均为喇叭形状;在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设有以阿基米德螺 旋线分布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外筒体的内壁固连;外筒体的大口径端 设有一底板,底板与外筒体固连;在底板上设有轴孔,储药筒驱动电机的 输出轴穿过轴孔,与底板固定连接;内筒体的长度小于外筒体,内筒体的 小口径端的端面与外筒体的小口径端的端面相互对齐;在内筒体内设有一 贯通的轴孔,该轴孔位于内筒体小口径端的一端设有一轴承,空心轴穿设 在该轴承内;在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小口径端,外筒体的内壁与内筒体的外 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滚动储药筒的出药口;滚动储药筒以外筒体和内筒体的 小口径端朝上的方式倾斜设置。上述的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还包括一用于检测滚动储药筒的储药高 度的对射式光电检测器,该对射式光电检测器设置于药柜的预定高度上, 对射式光电检测器的输出端与电子称重装置的多路开关的输入端相连。采用本技术的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操作人员只需通过电子称重 装置的显示屏及按键输入一味药材需配出的次数和相应的重量,通过预先 设定在单片机中的程序,称药装置能自动称量所需药材的重量,并将配好 的药材用传送带送到接药容器中,从而实现了称药及配药的自动化,其效 率高于人工配药,速度更快,且计量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传送带及其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储药装置的示意图;图4A为图1所示的装药漏斗部件的示意图;图4B为图1所示的储药筒的立体图;图4C为图1的储药筒拿掉外筒体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称药装置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电子称重装置与传感器及驱动电机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如图所示,该中药 自动称药配药系统包括药柜1和药物传输装置2。药柜1包括纵横排列成若 干行和若干列的多个储药单元格ll,在各储药单元格11中分别设有一储药 装置3和一称药装置4。在药柜1的一侧设有一送药通道5,在送药通道5 的底部设有一用于盛装从送药通道5内下落的药物的接药容器53。药物传 输装置2包括多条传送带21。每行储药单元格设有一条传送带21,传送带 21穿过各储药单元格11的隔板,其一端与送药通道5相通。称药装置2 称好的中药通过传送带21送入送药通道5后,落入接药容器53内。在本 实施例中,送药通道5由排成一列的多个接药单元格51组成,相邻的每两 个接药单元格51通过设置在相邻上、下两个接药单元格51之间的隔板上的漏斗52相互连通。接药容器53为一抽屉,设置在该列接药单元格底部 的接药单元格中,从传送带21传送的药物通过漏斗52后落到抽屉内。本 技术的送药通道5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也可采用管道式的通道结构。图2简要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传送带及其驱动装置。如图所示,传 送带21巻绕在主动滚轴27和可调从动滚轴28上。可调节从动滚轴28可 通过调整螺栓29进行调节。主动滚轴27通过同步皮带轮25及同步皮带22 由驱动电机23驱动。驱动电机23由一传送带控制装置(图中未示)所控 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技术的传送带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 采用其它公知技术。参照图3及图4A至4C。储药装置3包括滚动储药筒31、装药漏斗部件 32以及储药筒驱动电机33。其中,滚动储药筒31和储药筒驱动电机32设 置在图1的药柜1上。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储药筒驱动电机固设在一 个电机固定座332上,电机固定座331与药柜固定连接。装药漏斗部件32 包括漏斗321和连接管322。连接管322的上端与漏斗321的底部相连通, 下端设有一空心轴323,空心轴323与连接管321相互连通。空心轴323的 直径比连接管322的直径小,在空心轴323与连接管322的管身之间形成 了圆环状台阶面。滚动储药筒31包括外筒体311以及同轴设置在该外筒体 内的内筒体312。外筒体311与内筒体312均为喇叭形状。在内筒体312 与外筒体311之间设有以阿基米德螺旋线分布的螺旋叶片313,螺旋叶片 313与外筒体311的内壁固连。在外筒体的大口径端设有一底板314,底板 314与外筒体固定连接。在底板314上设有轴孔,储药筒驱动电机33的输 出轴331穿过该轴孔,通过键与底板314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当驱动 电机33的输出轴331旋转工作时,将带动外筒体311及螺旋叶片313 —起 转动。内筒体312的长度小于外筒体311,内筒体312的小口径端的端面与 外筒体311的小口径端的端面相互对齐。滚动储药筒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包括药柜和药物输送装置,所述药柜包括纵横排列成若干行和若干列的多个储药单元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自动称药配药系统还包括多个储药装置和多个称药装置,所述储药装置和称药装置一一对应配套,分别设置在各储药单元格中;    所述各储药装置包括滚动储药筒、装药漏斗部件以及储药筒驱动电机;所述滚动储药筒与所述装药漏斗部件相连通,并与所述储药筒驱动电机连接;滚动储药筒及储药筒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药柜上;    所述各称药装置包括开合漏斗、开合漏斗支架、开合漏斗驱动电机以及电子称重装置;所述开合漏斗设于所述滚动储药筒的出药口的正下方,固设于所述开合漏斗支架上,并与所述开合漏斗驱动电机相连接;开合漏斗驱动电机固设于药柜的背板上;开合漏斗支架放置在所述电子称重装置上;在开合漏斗的底部设有活动移门,在所述活动移门上设有回位拉簧,在活动移门的上方、开合漏斗侧壁底部设有对射式光电检测器;在活动移门的上方、开合漏斗的侧壁上设有可检测活动移门处于开启和关闭位置的接近开关;    所述电子称重装置包括单片机、称重传感器、多路开关、A/D转换电路、电机控制模块、显示屏、按键,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A/D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按键相连接,所述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多路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多路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接近开关的输出端及设于开合漏斗上的对射式光电检测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药筒驱动电机及所述开合漏斗驱动电机相连接;    在所述药柜的一侧设有一送药通道,在所述送药通道的底部设有接药容器;    所述药物输送装置包括多条传送带,所述若干行储药单元格中的每一行分别设有一条所述的传送带,传送带从各储药单元格内开合漏斗的活动移门的正下方穿过储药单元格的隔板,且传送带的一端与所述送药通道相通,从所述称药装置称好的中药经所述传送带送入送药通道后,落入所述接药容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高文
申请(专利权)人:陶高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