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药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桂枝5份、瓜蒌9份、葶苈子9份、茯苓9份、炒枳壳6份。本方中桂枝,性温,温阳行气利水;瓜蒌,祛痰散结;葶苈子,泄肺逐饮,下气平喘;茯苓,利水渗湿;炒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泄肺祛湿的功效。临床实验提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应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中药。
技术介绍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经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结核性胸膜炎一般起病较急,以胸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中度以上的发热,周身不适、乏力、咳嗽等症状。当胸腔内积液较多时,可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紫绀,部分病人可出现盗汗。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不仅可转变为脓胸或遗留胸膜粘连,肥厚而影响呼吸功能,部分病例可继发肺内及肺外结核病,所以对本病的严重性应加以重视。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的途径有:①肺门淋巴结核的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②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③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引致胸膜炎;④机体的变应性较高,胸膜对结核毒素出现高度反应引起渗出;⑤胸椎结核和肋骨结核向胸膜腔溃破。以往认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系胸膜对结核毒素过敏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针式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活检已经证实80%结核性胸膜炎壁层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病理改变。因此,结核杆菌直接感染胸膜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早期胸膜充血,白细胞浸润,随后为淋巴细胞提润占优势。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继而出现浆液性渗出。由于大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可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或广泛胸膜增厚。胸膜常有结核结节形成。目前,西医对本病多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应用抗生素、抗结核、激素等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易损伤肝肾等器官,且不易彻底治愈,易复发或遗留后遗症。本专利技术所涉及药材均记载于《中华本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应用于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桂枝5份、瓜萎9份、葶苈子9份、茯苓9份、炒枳壳6份。专利技术人依据家学渊源的治疗经验,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悬饮”范畴。《金匮要略》曰:“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胸膜位居上焦,为肺之城廓,津液输布之处,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津液失布,聚痰成饮,痰饮内停胸肋,气机不利,久则气滞血瘀,脉络痹阻于胸膜,同时气滞血瘀反过来进一步影响痰饮局部停留加重。正如《血证论》指出:“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气壅即水壅……是以倚息不得卧也。”可见气滞、血瘀、痰饮三者互为影响,蕴结于胸膜,引起胸膜肥厚。治疗以逐水化饮、活血祛瘀为治疗大法。本方中桂枝,性温,温阳行气利水;瓜萎,祛痰散结;葶苈子,泄肺逐饮,下气平喘;茯苓,利水渗湿;炒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泄肺祛湿的功效。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临床资料1.1 —般资料专利技术人于2012年11月-2013年9月收集结核性胸膜炎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5-70岁,平均40.5岁,病程10-27天,平均17.5天;大量胸腔积液24例,中等量胸腔积液18例;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5.5岁,病程8-26天,平均16.5天,大量胸腔积液25例,中等量胸腔积液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1.2病例入选标准(I)年龄15-75岁之间,性别不限;(2)胸腔积液量中等及以上,未形成包囊性积液;(3)发病到确诊治疗,时间不超过4周;(4)在参加本研宄前未进行胸腔抽液及抗结核治疗;(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研宄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专利技术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煎剂,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对照组口服利福平+异烟肼联合治疗,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两组均治疗2个月。2.2注意事项:①病人要安心静养,保持乐观情绪,不要过分郁闷,多卧床,免劳累,节制房事;②要注意增减衣服,防止着凉,不到公共场所去,防止感染其他疾病;③病人的衣物要定期消毒;④以优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佳,还应摄取足够量的矿物质,脂肪的摄人量不宜过高。可以选择乳、蛋、瘦肉、动物内脏、大豆制品、新鲜的绿叶蔬菜及西红柿、胡萝、各种水果等,进行搭配。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胸水及其他症状、体征消失,治疗2个月后B超复查无胸水生长,无胸膜肥厚;有效:胸水显著减少,治疗2个月后B超复查无胸水生长,无或轻度胸膜肥厚;无效:胸水稍有减少或增多,胸膜显著肥厚或形成包裹性积液。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 ;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见,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医学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称取:桂枝5克、瓜萎9克、葶苈子9克、茯苓9克、炒枳壳6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实施例2称取:桂枝5克、瓜萎9克、葶苈子9克、茯苓9克、炒枳壳6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口服,每日服用一次。实施例3称取:桂枝5克、瓜萎9克、葶苈子9克、茯苓9克、炒枳壳6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I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主权项】1.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 制备而成:桂枝5份、瓜萎9份、葶苈子9份、茯苓9份、炒枳壳6份。【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药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桂枝5份、瓜蒌9份、葶苈子9份、茯苓9份、炒枳壳6份。本方中桂枝,性温,温阳行气利水;瓜蒌,祛痰散结;葶苈子,泄肺逐饮,下气平喘;茯苓,利水渗湿;炒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泄肺祛湿的功效。临床实验提示,本专利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应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IPC分类】A61P31/06, A61K36/752【公开号】CN104983852【申请号】CN201510389939【专利技术人】宋云飞 【申请人】宋云飞【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7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桂枝5份、瓜蒌9份、葶苈子9份、茯苓9份、炒枳壳6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宋云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