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固相酶联免疫荧光斑点的肝癌诊断试剂盒,利用外周血循环中有功能的肝癌细胞能够主动分泌AFP及EpCAM的特征,通过抗体捕获,然后根据产生的红绿荧光斑点数用荧光显微镜判读结果,可用于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游离、有功能的肝癌细胞,用于肝癌转移复发的提前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免疫学及肿瘤诊断
,涉及一种基于固相酶联免疫荧光斑 点的肝癌肿瘤细胞捕获及诊断试剂盒。
技术介绍
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发病率仍持续升高。目前已成为我国 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尽管近几十年以来在肝癌诊治和基础研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但总体而言,肝癌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5年生存率仅为5%左右。手术切除仍 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转移复发己成为阻碍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此,临床上迫切需 要探索肝癌转移复发的相关预测指标来优化治疗方案。对病人预后的准确评估可对高危转 移复发病人增强辅助治疗或采用侵袭性较小的治疗方案,对低危转移复发病人避免过度治 疗,从而使实现治疗个体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传统意义上的预后预测指标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分级,该分期 和分级能大致反映不同病人术后生存率的差别。但这些临床病理特征并不能准确预测转移 复发和病人预后。恶性肿瘤都会通过血液传播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器官,而肿瘤转移是导致 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侵入到原发肿瘤细胞的周围组织中,进入血液和淋巴 管系统,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TC,circulatingtumorcell),并转运到远端组织,再渗出, 适应新的微环境,最终"播种"、"增殖"、"定植"、形成转移灶。因此早期发现血液中的肝癌 CTC,可提供更多信息,有望准确预测肝癌的转移复发,对于患者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和个体 化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外周血样本由于其获取技术简单、创伤小、便于在同一患者多次重复进行,易于被 患者接受,对于预测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更为重要。尤其是针对易于血道转移的肿瘤,利用外 周血标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具有转移倾向的肿瘤细胞,临床意义更大。目前,已经开发的外 周血中癌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如AFP,MAGE、CK19基因,以及外周血游离DNA检测等已被初步 用于转移复发的预测。然而,上述标志物既可能来源于原发灶肿瘤细胞,也可能来源于循环 中的肿瘤细胞,因此,该标志物表达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准确反映直接影响肿瘤转移的循环 肿瘤细胞的情况。因此,寻找能够直接捕获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己成为近年来研 宄的热点。目前现存的几种循环肿瘤细胞捕获技术主要包括:(1)基于流式荧光技术、免疫 磁珠分离技术针对CTC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开发的CellSearch试剂盒;(2)利用肿瘤细 胞体积较其他血细胞大的特性开发的ISET法(Isolationbysizeofepithelialtumor cells) ; (3)其他,如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免疫细胞化学法等。但是这些CTCs检测技术 均存在其局限性与不足,从而局限了其应用。(l)CellSearch试剂盒的缺点是:操作复 杂,费用高,计数效果低,能否从血液中检测到肿瘤细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可分析的细胞数 量。(2)ISET法的缺点是:不适用于体积较小的细胞,体积小的CTCs有漏检可能,造成假阴 性。同时也不适用于具有异质性的肿瘤细胞检测。(3)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的缺点是:假阳性率较高,由于基因的非法转录和活性假基因,正常粒细胞可表达部分细胞角蛋白如 CKZO、CK19;细胞形态学被破坏,无法进一步判断和进行肿瘤细胞基因和转录组变化;需要 更严格的标本保存条件和实验条件。(4)免疫细胞化学法的缺点是:易造成靶细胞的丢失, 检测灵敏性差。更重要的是,上述方法都是基于肿瘤细胞的表型特征,而不是基于其功能特 征,因此不能保证检测到的循环肿瘤细胞的功能状态(无法辨别"活细胞"和"死细胞")。 考虑到有功能的循环肿瘤细胞才是造成肿瘤远处转移的罪魁祸首,因此,开发一种新的用 于功能性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免疫学原 理作为检测反应,组成ELISP0T肝癌诊断试剂盒,用于检测外周血中具有AFP及EpCAM分泌 功能的循环肝癌细胞,提高肝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辅助肝癌转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专利技术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种基于固相酶联免疫荧光斑点的肝癌诊断试剂盒,包括96孔滤膜板、捕获抗 体、荧光标记的检测抗体、二抗、荧光防淬灭剂、CD45+磁珠及分选器、牛血清白蛋白(BSA)。 所述的捕获抗体为兔抗人AFP和EpCAM捕获抗体。 所述的荧光标记的检测抗体为FITC标记的AFP捕获抗体检测抗体和Biotin标记 的EpCAM捕获抗体检测抗体。 所述的二抗为抗-FITC-490及SA-550抗体。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肝癌诊断试剂盒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捕获抗体预包被 96孔板中加入1 : 60稀释的AFP及EpCAM抗体100y1/孔,加盖37°C孵育l_2h 或4°C过夜,弃包被液,用无菌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板,每孔加200y1含牛血清白蛋白的PBS, 加盖,37°C孵育l-2h,弃上清液,将板直接用于检测; 2)采集血液样本,并分离得到含循环肿瘤细胞的细胞群; 3)检测 包被的96孔板中,待检测孔加100y1细胞悬液,阴性对照孔加100y1 1640培养 液,阳性对照孔加100y1含1x104/ml的肝癌细胞株IfepG2 ; 4)将96孔板放入湿润的培养箱在37°C、5%C02培养18-24h,弃上清液,用含 0? 1 %Tween的PBS洗板; 5)每个孔中加入100y1用1 %BSA的PBS稀释的荧光素标记AFP及EpCAM检测 抗体,置37°C孵育1-2小时; 6)孵育后用PBS洗板后甩干,加入100y1用PBS1 : 1000倍稀释的二抗,置37°C 孵育2小时; 7)每孔加入50y1荧光防淬灭剂,放置于室温闭光显色; 8)弃去荧光淬灭剂,将96孔滤膜板自然晾干; 9)使用荧光显微镜计数每个反应空孔中荧光斑点,判断结果。 本专利技术结果的判断方法为如果能检测到AFP和EpCAM双阳性的细胞即判定为阳 性;如果检测不到AFP和EpCAM双阳性的细胞则判定为阴性。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免疫 学原理作为检测反应,组成ELISP0T肝癌诊断试剂盒,用于检测外周血中表达AFP及EpCAM 的循环肝癌细胞,提高肝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辅助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附图说明】 图1是种入不同浓度HepG2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测图像; 图2是荧光显微镜下肝癌伴肺转移患者标本的细胞观测图像。【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 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 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大部分肝癌细胞株IfepG2都能够分泌AFP和EpCAM,因此是作为阳性对照的最佳选 择。我们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印G2稀释不同浓度(每孔4X105, 2X105及1X10 5个 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固相酶联免疫荧光斑点的肝癌诊断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96孔滤膜板、捕获抗体、荧光标记的检测抗体、二抗、荧光防淬灭剂、CD45+磁珠及分选器、牛血清白蛋白组成;所述的捕获抗体为兔抗人AFP和EpCAM捕获抗体;所述的荧光标记的检测抗体为FITC标记的AFP捕获抗体检测抗体和Biotin标记的EpCAM捕获抗体检测抗体;所述的二抗为抗‑FITC‑490及SA‑550抗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凯,刘昌,王志鑫,林婷,黄启超,季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曲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