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控制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1855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薄膜袋充气装置,特别适合用于自动薄膜封口机上对封口的蒲膜袋充气封口,也可用于其它充气场合。该气动控制充气装置特点是在一端设有进气孔,另一端在轴向对应两侧均设有两头限位滑槽的气缸,其气腔内设有活塞式内气芯,该活塞式内气芯侧面设有进气槽与气缸侧面进气孔相交贯通,气嘴与气嘴套滑动配合均置于气缸滑槽中并穿过活塞式内气芯的径向孔,气嘴与气嘴套也均设有通气孔,且两者相交贯通并与活塞式内气芯的气腔相通,气嘴在气嘴套中设有复位弹簧,气嘴一端伸出气嘴套,另一端与钩爪联动连接。(*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薄膜袋充气装置,特别适合用于自动薄膜封口机上对封口的蒲膜袋充气封口,也可用于其它充气场合。现有自动薄膜封口机上附加充气装置在专利文献上曾有报导,公告号为CN.2242854Y就公开了一种带手动充气阀机构的封口机附加充气装置,但这种手动充气机构与薄膜封口机的自动流水作业不相协调,机构设置不甚合理,影响了该机的推广应用。本技术之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气动控制充气装置,能与自动流水作业相协调。该气动控制充气装置特点是在一端设有进气孔,另一端在轴向对应两侧均设有两头限位滑槽的气缸,其气腔内设有活塞式内气芯,该活塞式内气芯侧面设有进气槽与气缸侧面进气孔相交贯通,气咀与气咀套滑动配合均置于气缸滑槽中并穿过活塞式内气芯的径向孔,气咀与气咀套也均设有通气孔,且两者相交贯通并与活塞式内气芯的气腔相通,气咀在气咀套中设有复位弹簧,气咀一端伸出气咀套,另一端与钩爪联动连接。具有上述结构特点的气动控制充气装置若在自动薄膜袋封口机上使用,能与自动封装流水作业相协调,其工作过程如下,气咀受力在气缸滑槽中移动,活塞式内气芯随之一起移动,其侧面设有的进气槽与气缸上侧面设有的进气孔相交时,气流贯通一直到气咀出口,若气咀在气咀套上滑动使它们的通气孔相错不通时,活塞式内气芯及气咀等在气体压力底下在滑槽中自行向另一侧移动,此过程往复能与薄膜袋流水封口作业相协调。以下结合附图说明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同时给出最佳(应用)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在封口机上装配应用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在封口机上装配应用实施结构另一状态视图。图3为本技术在封口机上装配应用实施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气咀部分结构两向状态视图。其中,1.端盖,2.进气口,3.进气口,4.支架板,5.气缸,6.封口烫火,7.进气口,8.行程开关,9.气芯密封端盖,10.活塞式内气芯,11.传动轮,12.电磁阀,13.电磁阀执行爪,14.钩爪,15.气咀,16.复位弹簧,17.气咀上套,18.气咀下套,19.挂销,20.安装板,21.进气挡板,22.传动轮安装板,23.薄膜袋,24.“7”字形槽。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本技术应用在封口机上的一个实例,整体安装在封口机的支架板4上,气缸5一端设有进气孔2,同时,在侧面设有配套的两进气孔3、7以增加对活塞式内气芯10的推力作用,气缸5另一端轴向对应两侧均设有两头限位的滑槽供气咀15及其气咀套17、18滑动安装用,活塞式内气芯10侧面设有进气槽与气缸5侧面的进气孔7相交贯通,若孔与槽没有对应则气不贯通,气咀15及其气咀套18穿过活塞式内气芯10的径向孔,对应气芯10的气腔气咀15及共气咀套18均设有通气孔,且两者相交贯通,若孔与孔之间不相交则气路不贯通,气咀15在气咀套17、18中设有气咀复位弹簧16,气咀15一端伸出气咀套18,另一端与钩爪14联动连接,而该钩爪14又与电磁阀执行爪13联动连接,相应配置了电磁阀12则在气缸5上的限位滑槽靠近进气孔2,3,7端侧面固定设有微动开关B与气咀套17触发配合。本实施例在封口机上的应用工作进程如下薄膜袋23套装在气咀15上后,薄膜袋23在传动轮11的传送下带动气咀15及其气咀套17、18、钩爪14、活塞式内气芯10移动,到了气咀15与传动轮11相交处时,活塞式内气芯10的进气槽与气缸5的进气缸7相交贯通,气流通过气咀15对薄膜袋23充气,另气咀套17触发微动开关8后电信号传送到电磁阀12,电磁阀执行爪13通过钩爪14将气咀15从充满气体的薄膜袋23中拉出,一方面薄膜袋23随继被封口烫合,另一方面气咀15与气咀套18的通气孔相互错开,使气流堵塞,在气压作用下,活塞式内气芯10及气咀15等缓缓被推移至气缸5滑槽另一侧,电磁阀执行爪13也不再作用于气咀15,使其在复位弹复16作用下重新伸出气咀套17,如此反复与封口机薄膜袋23流水封口作业相连贯。在本实施例中,气咀15上设有挂销19,气咀套17上设有“7”字形槽24,挂销19可使气咀15定位在“7”字形槽24两端,气咀15收缩后使固定在封口机等设备上的充气装置不影响其它不充气时的流水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控制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端设有进气孔(2、3、7),另一端在轴向对应两侧设有两头限位滑槽的气缸(5),其气腔内设有活塞式内气芯(10),该活塞式内气芯(10)侧面设有进气槽与气缸(5)侧向进气孔(7)相交贯通,气咀(15)与气咀套(17、18)滑动配合均置于气缸(5)滑槽中并穿过活塞式内气芯(10)的径向孔,气咀(15)与气咀套(18)均设有通气孔,且两者相交贯通并与活塞式内气芯(10)的气腔相通,气咀(15)在气咀套(17、18)中设有复位弹簧(16),气咀(15)一端伸出气咀套(18),另一端与钩爪(14)联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控制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5)上的限位滑槽靠近进气孔(2、3、7)端侧面固定设有微动开关(8)与气咀套(17)触发配合,另设有电磁阀(12)及其电磁阀执行爪(13)与气咀(15)上钩爪(14)联动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控制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咀(15)上设有挂销(19),气咀套(17)上设有“7”字形槽(24)。专利摘要本技术关于一种薄膜袋充气装置,特别适合用于自动薄膜封口机上对封口的蒲膜袋充气封口,也可用于其它充气场合。该气动控制充气装置特点是在一端设有进气孔,另一端在轴向对应两侧均设有两头限位滑槽的气缸,其气腔内设有活塞式内气芯,该活塞式内气芯侧面设有进气槽与气缸侧面进气孔相交贯通,气嘴与气嘴套滑动配合均置于气缸滑槽中并穿过活塞式内气芯的径向孔,气嘴与气嘴套也均设有通气孔,且两者相交贯通并与活塞式内气芯的气腔相通,气嘴在气嘴套中设有复位弹簧,气嘴一端伸出气嘴套,另一端与钩爪联动连接。文档编号B65B31/04GK2332651SQ97230550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季利仁, 王劲松 申请人:温州市江南包装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控制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端设有进气孔(2、3、7),另一端在轴向对应两侧设有两头限位滑槽的气缸(5),其气腔内设有活塞式内气芯(10),该活塞式内气芯(10)侧面设有进气槽与气缸(5)侧向进气孔(7)相交贯通,气咀(15)与气咀套(17、18)滑动配合均置于气缸(5)滑槽中并穿过活塞式内气芯(10)的径向孔,气咀(15)与气咀套(18)均设有通气孔,且两者相交贯通并与活塞式内气芯(10)的气腔相通,气咀(15)在气咀套(17、18)中设有复位弹簧(16),气咀(15)一端伸出气咀套(18),另一端与钩爪(14)联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利仁王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江南包装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