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ON-OFF型控制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817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1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ON-ON-OFF型控制开关,包括一底座及卡在底座内的按帽,底座上开设有三个端子孔,端子孔内穿设有端子,端子分别为中脚及置于中脚两侧的第一边脚与第二边脚,端子置于底座内的部分为底座端,端子伸出底座的部分为伸出端,底座端与伸出端呈直角设置,底座内设有跳板,按帽内设置有一按压副,按压副在跳板上滑动,控制开关进行闭合与开启的切换,中脚与第一边脚的底座端分别向跳板方向折弯与跳板形成接通副,跳板架设于相邻端子底座端的折弯上,跳板以两个折弯为支点做翘板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突出效果为:通过端子的折弯设置,与跳板形成接通副,跳板以端子折弯作为滑动切换时的支点,使得开关很好的实现ON-ON-OFF的设置,以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开关,尤其涉及一种0N-0N-0FF型控制开关,适用于汽车内饰灯的控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单刀双掷结构的开关采用跷跷板原理,即通过跷板跷到一端实现电路的导通,跷到中间时无法形成回路。故现有的开关通常为0N-0FF-0N,ON-OFF开关,但在一些汽车内饰灯上,有时会需要0N-0N-0FF型的控制开关,而现有的这些开关类型将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0N-0N-0FF型控制开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N-0N-0FF型控制开关,包括一底座及卡在底座内的按帽,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三个端子孔,所述端子孔内穿设有端子,所述端子分别为中脚及置于中脚两侧的第一边脚与第二边脚,所述端子置于底座内的部分为底座端,所述端子伸出底座的部分为伸出端,所述底座端与所述伸出端呈直角设置,所述底座内设有跳板,所述按帽内设置有一按压副,所述按压副在所述跳板上滑动,控制开关进行闭合与开启的切换,所述中脚与第一边脚的底座端分别向跳板方向折弯与跳板形成接通副,所述跳板架设于相邻端子底座端的折弯上,所述跳板以两个折弯为支点做翘板运动; 所述弹头在第一、第二、第三位置间转换,当所述弹头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中心位置,跳板与中脚折弯与第一边脚的折弯联通实现电路导通,形成第一位置时开关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弹头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的一端位置,跳板与中脚折弯及第二边脚联通实现电路导通,形成第二位置时开关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弹头在第三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的另一端位置,跳板与中脚及第二边脚完全断开,形成第三位置时开关的关闭状态。优选地,所述按压副置于按帽内开设的盲孔中,所述按压副包括一 U形的中空的弹头及嵌设于弹头内的弹簧,所述弹簧初始状态时长度大于盲孔深度,所述弹头的开口端嵌入盲孔内。本专利技术突出效果为:通过端子的折弯设置,与跳板形成接通副,跳板以端子折弯作为滑动切换时的支点,使得开关很好的实现0N-0N-0FF的设置,以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此时开关处于开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此时开关处于开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此时开关处于关状态。【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ON-ON-OFF型控制开关,包括一底座I及置于底座I内的按帽2,所述底座I上开设有三个端子孔,所述端子孔内穿设有端子。所述端子分别为中脚4及置于中脚两侧的第一边脚5与第二边脚3,所述端子置于底座内的部分为底座端,所述端子伸出底座的部分为伸出端,所述底座端与所述伸出端呈直角设置。所述底座内设有跳板6,所述按帽2内设置有一按压副,所述按压副在所述跳板上滑动,控制开关进行闭合与开启的切换。具体的,所述按压副置于按帽2内开设的盲孔21中,所述按压副包括一 U形的中空的弹头23及嵌设于弹头23内的弹簧22。为了实现按压、弹性变换等状态,所述弹簧22初始状态时长度大于盲孔21深度,所述弹头23的开口端嵌入盲孔21内。当按帽2在切换按压时,通过弹簧22压缩,使得弹头23向跳板6方向压紧;同时由于弹簧的弹力,在进行不同位置的切换,即弹头23在跳板6上滑动变换位置时保持顺滑。为了实现变换时两次均为开启状态,所述中脚4与第一边脚5的底座端分别向跳板6方向折弯与跳板形成接通副,所述跳板6架设于相邻端子底座端的折弯上,即所述跳板可以以两个折弯为支点做翘板运动。所述跳板6结构为具有内凹9的折形的长跳板,其截面类似M形。本开关可以在弹头23在切换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位置间转换时分别达到0N-0N-0FF 的状态。具体的,如图1所示,当所述弹头23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弹头23置于跳板6的中心位置,此时,跳板6的支点7、8分别与中脚折弯点41及第一边脚折弯点51联通实现电路导通,形成第一位置时开关的开启。如图2所示,当所述弹头23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弹头23置于跳板6的一端位置,跳板与中脚折弯点41及第二边脚3的底座端联通实现电路导通,形成第二位置时开关的开启O如图3所示,当所述弹头23在第三位置时,所述弹头23置于跳板的另一端(此处跳板的另一端是针对于第二位置而言)位置,跳板6与中脚4及第二边脚3完全断开,形成第三位置时开关的关闭状态。本专利技术中跳板通过架设于折弯支点并以此进行翘班运动可以很好的进行电路的联通与切断,此种开关可以实际应用于汽车的内饰灯,当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实现激活门模式,开关需要处于导通。当内饰灯需要全亮或全关时,拨动开关在不同侧即可实现,变换灵活方便。本专利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0N-ON-OFF型控制开关,包括一底座及卡在底座内的按帽,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三个端子孔,所述端子孔内穿设有端子,所述端子分别为中脚及置于中脚两侧的第一边脚与第二边脚,所述端子置于底座内的部分为底座端,所述端子伸出底座的部分为伸出端,所述底座端与所述伸出端呈直角设置,所述底座内设有跳板,所述按帽内设置有一按压副,所述按压副在所述跳板上滑动,控制开关进行闭合与开启的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脚与第一边脚的底座端分别向跳板方向折弯与跳板形成接通副,所述跳板架设于相邻端子底座端的折弯上,所述跳板以两个折弯为支点做翘板运动; 所述弹头在第一、第二、第三位置间转换,当所述弹头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中心位置,跳板与中脚折弯与第一边脚的折弯联通实现电路导通,形成第一位置时开关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弹头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的一端位置,跳板与中脚折弯及第二边脚联通实现电路导通,形成第二位置时开关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弹头在第三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的另一端位置,跳板与中脚及第二边脚完全断开,形成第三位置时开关的关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N-0N-0FF型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副置于按帽内开设的盲孔中,所述按压副包括一 U形的中空的弹头及嵌设于弹头内的弹簧,所述弹簧初始状态时长度大于盲孔深度,所述弹头的开口端嵌入盲孔内。【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揭示了ON-ON-OFF型控制开关,包括一底座及卡在底座内的按帽,底座上开设有三个端子孔,端子孔内穿设有端子,端子分别为中脚及置于中脚两侧的第一边脚与第二边脚,端子置于底座内的部分为底座端,端子伸出底座的部分为伸出端,底座端与伸出端呈直角设置,底座内设有跳板,按帽内设置有一按压副,按压副在跳板上滑动,控制开关进行闭合与开启的切换,中脚与第一边脚的底座端分别向跳板方向折弯与跳板形成接通副,跳板架设于相邻端子底座端的折弯上,跳板以两个折弯为支点做翘板运动。本专利技术突出效果为:通过端子的折弯设置,与跳板形成接通副,跳板以端子折弯作为滑动切换时的支点,使得开关很好的实现ON-ON-OFF的设置,以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IPC分类】H01H23/08, H01H23/28, H01H23/00【公开号】CN104992873【申请号】CN20151036519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ON‑ON‑OFF型控制开关,包括一底座及卡在底座内的按帽,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三个端子孔,所述端子孔内穿设有端子,所述端子分别为中脚及置于中脚两侧的第一边脚与第二边脚,所述端子置于底座内的部分为底座端,所述端子伸出底座的部分为伸出端,所述底座端与所述伸出端呈直角设置,所述底座内设有跳板,所述按帽内设置有一按压副,所述按压副在所述跳板上滑动,控制开关进行闭合与开启的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脚与第一边脚的底座端分别向跳板方向折弯与跳板形成接通副,所述跳板架设于相邻端子底座端的折弯上,所述跳板以两个折弯为支点做翘板运动;所述弹头在第一、第二、第三位置间转换,当所述弹头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中心位置,跳板与中脚折弯与第一边脚的折弯联通实现电路导通,形成第一位置时开关的开启状态;当所述弹头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的一端位置,跳板与中脚折弯及第二边脚联通实现电路导通,形成第二位置时开关的开启状态;当所述弹头在第三位置时,所述弹头置于跳板的另一端位置,跳板与中脚及第二边脚完全断开,形成第三位置时开关的关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晶晶张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明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