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子伟专利>正文

一种简易单通道配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423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单通道配药配药器,由第一通道置换针和第二通道置换针构成置换针,第一通道置换针和第二通道置换针两端尖锐,且第一通道置换针和第二通道置换针通过限位圆形卡位槽限位固定构成;第一通道置换针为不锈钢置换针,尖端一点设置有液体瓶端开孔;第二通道置换针为塑料置换针,尖端两侧设置有药瓶端第一开孔和药瓶端第二开孔,贯通构成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配药器,只需反复挤压软塑料液体瓶B即可完成配药过程,操作简单,其特别设计的药瓶端开孔位置尽可能地减少了药液在药瓶b中残留。该配药器与注射器配药方法相比,液体和空气的转移均是在两个无菌瓶之间进行,避免针头反复在空气中暴露和将病房不洁空气注入液体瓶B中;与传统配药过程相比,其结构更趋简单、成本更趋低廉,更具市场普及性。该配药器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配药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简易单通道配药器
技术介绍
在医疗
,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注射时,对药品进行配药,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工作流程。国内外现有医疗中对输入液体的配药方法,如图1所示,配液过程需先用注射器Z从液体瓶B中抽吸少量液体注入药瓶b中溶解药粉,待药粉溶解后,再用注射器Z从药瓶b中回抽溶解液注入到液体瓶B,完成配药。整个过程不仅复杂,而且高浓度粉针剂溶解液会在药瓶b和注射器Z中残留造成浪费,同时注射器Z针头反复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污染。。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多种用于配药的配药器,但是多结构复杂,且操作安全性较差,尤其是仅仅上下为锐利的尖部的通道针,如果固定控制不好,会对操作者造成刺伤,甚至感染的情况发生。因此,提供一种使得配药器结构得以简化、成本得以降低,且在配药过程中配药穿刺瓶塞时损伤面积也较小,对瓶塞密封完整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并且操作安全性较高的配药器,已经是一个值得研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使得配药器结构得以简化、成本得以降低,且在配药过程中配药穿刺瓶塞时损伤面积也较小,对瓶塞密封完整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并且操作安全性较高的单通道配药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单通道配药配药器,由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构成置换针,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两端尖锐,且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通过限位圆形卡位槽7限位固定构成;所述的第一通道置换针2为不锈钢置换针,尖端一点设置有液体瓶端开孔4 ;第二通道置换针3为塑料置换针,尖端两侧设置有药瓶端第一开孔5和药瓶端第二开孔6,贯通构成通道I ;所述的置换针的腰部设有限位圆形卡位槽7,限定置换针插入软塑料液体瓶的一端,其长度小于软塑料液体瓶液面与其瓶塞之间的间距;限定置换针插入药瓶的一端,其开孔设在紧邻药瓶的瓶塞处;所述的限位圆形卡位槽7与软塑料液体瓶B瓶口接触的一端为平面状,与药瓶b接触的一端为圆形内陷凹槽状,且在凹槽底部采用平面结构与药瓶b的瓶口接触,同时凹槽两侧的槽壁对药瓶b的瓶颈起到固定作用。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简易单通道配药器,与传统注射器配药方法相比,操作简单,有效避免了针头反复在空气中暴露和将病房不洁空气注入液体瓶情况发生。本新型配药器相比较传统配药器来说结构更趋简单、成本更趋低廉,且置换针内为单通道,直径和截面积大大缩小,配药穿刺瓶塞时损伤面积相应减小,对瓶塞密封完整性的影响相应降低;该配药器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配药的多样化需求;圆形卡位槽其中向一端为筒状开口,可以很好的固定插入开口内的瓶颈,保证穿插操作过程中的稳固性,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操作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操作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技术的操作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的操作结构示意图四;图中为:液体瓶B、药瓶b、注射器Z、通道1、第一通道置换针2、第二通道置换针3、液体瓶端开孔4、药瓶端第一开孔5、药瓶端第二开孔6、限位圆形卡位槽7。【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简易单通道配药配药器,由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构成置换针,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两端尖锐,且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通过限位圆形卡位槽7限位固定构成;所述的第一通道置换针2为不锈钢置换针,尖端一点设置有液体瓶端开孔4 ;第二通道置换针3为塑料置换针,尖端两侧设置有药瓶端第一开孔5和药瓶端第二开孔6,贯通构成通道I ;所述的置换针的腰部设有限位圆形卡位槽7,限定置换针插入软塑料液体瓶的一端,其长度小于软塑料液体瓶液面与其瓶塞之间的间距;限定置换针插入药瓶的一端,其开孔设在紧邻药瓶的瓶塞处;所述的限位圆形卡位槽7与软塑料液体瓶B瓶口接触的一端为平面状,与药瓶b接触的一端为圆形内陷凹槽状,且在凹槽底部采用平面结构与药瓶b的瓶口接触,同时凹槽两侧的槽壁对药瓶b的瓶颈起到固定作用。如图2所示,一种简易单通道配药配药器,由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构成置换针,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两端尖锐,第一通道置换针2 —端为插入软塑料液体瓶B端,设有液体瓶端开孔4 ;第二通道置换针3—端为插入药瓶b端,设有药瓶端第一开孔5和药瓶端第二开孔6,液体瓶端开孔4、药瓶端第一开孔5和药瓶端第二开孔6贯通构成一轴向通道。置换针的腰部设有圆形卡位槽7,圆形卡位槽7与通道I垂直设置,圆形卡位槽7用于限定第一通道置换针2插入软塑料液体瓶B的一端,其长度小于软塑料液体瓶B内液面与其瓶塞之间的间距;同时限定第二置换针3插入药瓶b的一端,其药瓶端第一开孔5和药瓶端第二开孔6设在紧邻药瓶b的瓶塞处。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为本技术配药器的配药过程示意图:配药时,将置换针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软塑料液体瓶B和药瓶b中,使药瓶端第一开孔5和药瓶端第二开孔6位于药瓶b内,使液体瓶端开孔4位于软塑料液体瓶B内。如图3所示,先将药瓶b置于下方,软塑料液体瓶B倒置于药瓶b上方,使第一置换针2位于软塑料液体瓶B内的一端处于软塑料液体瓶B的液体中,挤压软塑料液体瓶B增大其内部压力,软塑料液体瓶B内的压力将大于药瓶b内的压力,软塑料液体瓶B中的液体经通道I挤进药瓶b中。如图4所示,当解除对软塑料液体瓶B挤压时,软塑料液体瓶B内的压力变小,先前被挤入液体加压的药瓶b内的压力大于软塑料液体瓶B内的压力,使得药瓶b中的空气经通道I注入软塑料液体瓶B中,至两个瓶中重新恢复压力平衡。同理,反复挤压、松弛软塑料液体瓶B,上述压力变化和液体、气体转移将会不断进行。当药瓶b中的药粉溶解后,在保持原连接状态不变的情况下,翻转软塑料液体瓶B和药瓶b,使药瓶b倒置在软塑料液体瓶B上方,软塑料液体瓶B瓶口向上。如图5所示,此时,插入软塑料液体瓶B内的第一置换针2的顶端处于软塑料液体瓶B内的空气中,挤压软塑料液体瓶B增大其内部压力,软塑料液体瓶B内压力大于药瓶b内压力,软塑料液体瓶B中的空气经通道I被挤进药Mb中。如图6所示,当解除对软塑料液体瓶B挤压时,软塑料液体瓶B内压力变小,先前被挤入空气加压的药瓶b内的压力大于软塑料液体瓶B内的压力,两瓶之间产生压力差,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药瓶b中的药液经通道I被回吸到软塑料液体瓶B中。同理,反复挤压、松弛软塑料液体瓶B,上述压力变化和液体、气体转移将会不断进行,由于药瓶端第一开孔5和药瓶端第二开孔6的位置低,且紧邻药瓶b瓶塞,使得药瓶b中的药液被最大限度排空,减少药液在药瓶b中的残留。本技术公开的上述配药器,只需反复挤压软塑料液体瓶B即可完成配药过程,操作简单,其特别设计的药瓶端开孔位置尽可能地减少了药液在药瓶b中残留。该配药器与注射器配药方法相比,液体和空气的转移均是在两个无菌瓶之间进行,避免针头反复在空气中暴露和将病房不洁空气注入液体瓶B中;与传统配药过程相比,其结构更趋简单、成本更趋低廉,更具市场普及性。该配药器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配药的多样化需求。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单通道配药配药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 )构成置换针,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两端尖锐,且第一通道置换针(2)和第二通道置换针(3)通过限位圆形卡位槽(7)限位固定构成;所述的第一通道置换针(2)为不锈钢置换针,尖端一点设置有液体瓶端开孔(4);第二通道置换针(3)为塑料置换针,尖端两侧设置有药瓶端第一开孔(5)和药瓶端第二开孔(6),贯通构成通道(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伟
申请(专利权)人:杨子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