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放明专利>正文

大比重粉料物包自动封包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1227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比重粉料物包自动封包输送装置及其控制器,包括整形机,输送机,缝合机,驱动机构和机架,其特征在于输送机上连接有其上设有移动架的输送架,移动架上设有由袋口夹板,护包夹板,连接两夹板的传动杆和推动两夹板移动的驱动器所构成的护包机构。可确保敞口包在输送过程保持立式搁置,不倒包,不斜包,在正常工作中,物料不泼撒,确保装料定量准确和生产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效率高。自动控制器的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准确率高。(*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包的定量包装装置,尤其涉及大比重粉料物包的定量装料、自动封口及输送的装置,包括装料器,输送机和缝合机。现有技术中,对大比重粉料物包的自动定量包装常采用下列方法一是使用小段袋口留舌的包装袋,当用插管气吹灌料法装满料后,袋口处的舌受物料挤压自行封口(如水泥包装)。该方式虽能杜绝物料泼撒和灰尘飞杨,但投资过大,不利于中、小批量的企业应用;二是使用敞口袋装料,装满料后由输送机构送往缝合机处进行袋口缝合。但该方式既不能防止敞口包的前后倾倒,又不能规范袋口形状,无法实现自动缝合,因此,它不适于比重大、流动性好的粉料包装;三是由于比重大的粉料在袋中流动的随意性较大,料包落地后立包形状不一,料包袋口形状不规范,歪斜方向各异,且极易倾倒,因此,只能靠手工操作实现袋口的缝合,难于实现自动化作业。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不倒包,并保证袋形、袋口规范,以利于折边、缝合的全自动封包输送装置。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它包括整形机,输送机,缝合机,驱动机构和自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输送机上设有由移动架以及设于移动架上的袋口夹板,护包夹板和推动两夹板移动的驱动器所构成的移动式整形护包机构。所述护包机构的袋口夹板和护包夹板通过传动杆与驱动器相连,其中传动杆包括与袋口夹板相连的连杆,通过转轴与该连杆相连的摆臂,铰接在摆臂另一端的转轴,与该转轴相连的换向板,铰接在换向板上并与护包夹板相连的推杆。另外换向板的另一端与驱动器相连,以便驱动换向板作转向运动,同时推动袋口、护包两夹板作夹紧或松开运动,袋口夹板用于挟持袋口并使之合在一起,以保证袋口规范地进入折边机进行自动折边与缝合;护包夹板用于挟持敞口物包的包体,以保证在输送过程中不倒包。所述整形机包括与输送架相连的支承架,铰接在支承架上并绕铰轴转动的活动拦板,控制活动栏板转动的驱动器。其中活动栏板由左、右活动栏板构成框架结构,用于框限料满的落包包体及包口呈扁圆形状,既便于后序物包的输送又便于包口的缝合。所述输送机包括输送架和设于输送架上的输送带,在输送架上通过滚动件设有护包机构的移动架,且输送机下部的驱动器与移动架相连,以便移动架随驱动器在输送架上往复移动,在移动架上设有由另一驱动器驱动的活动底板,用于承接已定量装料的物包,并将其输送至行程终点,待物包进入缝合折边端后,通过驱动器抽出该底板,使包落到输送机上,以便底板继续承接下一物包。所述滚动件为设于移动架上并能使移动架在输送架轨道上滑动的滑轮和滑轨。本技术所述的各驱动器可为气缸或者电机。本技术所述自动控制器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交流接触器,操作按钮及开关,其特征在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输入端X1-X3分别与软件控制程序的光电开关触点N1-N3相连,X11-X14分别与控制包装秤、物包整形、护包输送、底板抽动、折边缝合的手动按钮Q1-Q7相连,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输出端Y1-Y5分别与控制折边缝合机、包装秤、输送机的交流接触器KM1-KM5相连,Y6-Y13分别与控制护包机构的袋口夹板、护包夹板,底板抽出、整形就位、折边缝包的气缸电磁阀K1-K5相连。所述自动控制器还包括-组熔断保险器F1-F5,输送电机专用开关SA,控制电路开关F0,Q0,启动、仃止开关S1、S2,自动、手动切换开关Q7,电源指示灯H,备用电源插座E,指示灯变压器T1,气缸电磁阀工作电源T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1,本装置可确保敞口包的袋口呈挤合状态进入折边机,有利于封口规范和完整,使缝合线路标准一致,封口质量可达上佳。2,本装置可确保敞口包在输送过程保持立式搁置,不倒包,不斜包,在正常工作中,物料不泼撒,确保装料定量准确和生产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效率高。3,自动控制装置能自动、有序地对整台机组进行自动控制,且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准确率高,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整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左视图;图4、图5、图6分别为整形机之主、俯、左视图;图7为护包机构结构图;图8为图7之A-A剖面图;图9为图8之B-B剖面图;图10为图8之K向图;图11为移动架之主视图;图12为图11之左视图;图13、图14、图15为本技术之自动控制器电路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之内容并不限于此。图1、图2、图3中,1为输送机,2为输送架,21为设于输送架上的输送带,用于输送物包,3为设于输送机一侧的缝纫机,4为与缝纫机相连的折边机,5为装料斗,6为料包,7、8为设于输送架2上的护包机构,8为护包机构的移动架,其下部连接有行程气缸10,9为整形机,通过支承架13设于输送机1上。图4、图5、图6中,整形机的活动栏板由左、右各上、下两板构成框架结构91,各栏板均通过铰链92铰接在支承架13上,各栏板均绕铰轴921转动,各栏板一端均通过连接槽钢93与气缸94相连,通过气缸驱动使各栏板另一端向内或向外张合,用于挟紧或松开物包。图7、图8、图9、图10中,护包机构的袋口夹板71通过调整螺栓711、弹簧712安装于调整板72上,调整板72设于连杆73一端,该连杆通过铰轴731与摆臂74的上端相连,该摆臂分为前摆臂741和后摆臂742,后摆臂742的下端铰接在支座77上,并可绕铰点转动,前摆臂741的下端通过轴743与换向板75一端相连,换向板75另一端与驱动气缸76相连,换向板拐点通过铰轴751与推杆78一端相连,推杆78的另一端与护包夹板79相连,推杆78通过轴套781置于支座77上,支座77的下部通过螺钉771固定在移动架8上。该护包机构的工作过程是当驱动气缸76工作时(上顶),换向板75绕轴751作顺时针转动,推动推杆78和护包夹板79夹紧物包6,同时通过轴743与换向板相连的摆臂74也随之右摆,从而推动连杆73和袋口夹板71夹紧物包6的上袋口,反之则同时松开物包和物包袋口。图11、图12中,输送架2上设有移动架8,移动架8的上部设有滚轮81和滑轨82,并通过它们使移动架8置于输送架2的底轨14上,输送架2与底轨14之间设有轨道垫板12,在移动架8上还设有活动底板83,该底板由驱动气缸84控制,以便承接物包并将其从物包底部抽出,使物包落入输送带21上输送至出包地,移动架8的下部设有滑轮85,便于带移动架8的护包机构7整机移动。图13、图14、图15中,各电器元件分别是PLCFXOS30MR可编程序控制器;SA 输送电机专用空气开关;F0 控制电路空气开关;F1-F5熔断保险管;KM0-KM5交流接触器线圈及对应的常开触点;K1-K5气缸电磁阀线圈(工作电源为DC30V);S 包装秤输入接口 ;Q0电源开关;Q7自动、手动切换开关;Q8紧急仃机开关;Q1-Q6双对触点自锁带灯按钮(也可不设置);S1仃止键;S2启动键;N1输送架正程光电开关常开触点;N 缝包机光电开关常开触点;N3包装秤落包信号常开触点;H 仪表工作电源指示灯;E 备用电源插座;T1~200V/~6V指示灯电源变压器;T2~220V/~30V开关电源(气缸电磁阀工作电源);X1输送架正程光电开关常开触点;X2缝包机光电开关常开触点;X3包装秤落包常开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比重粉料物包自动封包输送装置,包括整形机,输送机,缝合机,驱动机构和自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输送机上设有由移动架,设于移动架上的袋口夹板,护包夹板和推动两夹板移动的驱动器所构成的移动式整形护包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放明
申请(专利权)人:罗放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